大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3-07 05:42唐莉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大学生

唐莉萍

(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才的竞争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形式,而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进入应用阶段,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从实现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素质教育实践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和整体效果,因此发现大学素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我国大学素质教育在区域整体推进和具体实施层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能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并能采取正确方式解决、自主意识较强。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大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素质教育内涵认识程度不足

自1995年以来,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但是很多高校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程度不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握不好度量,有些高校教师甚至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或者将素质教育和德育画等号,显然这是理解上的偏差。基于这种理解,大学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必然会出现多种问题,对教育教育内涵认识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1.2 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较弱

我国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但是很多高校对素质教育的实践重视程度较小。在素质教育课程安排和硬件设施配备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高校仍以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设置为主,在素质教育师资力量配置方面也相对薄弱,一些高校甚至完全没有开设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严重影响了大学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教育的学习方面,一些学生将专业课的掌握程度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认为素质教育对毕业和以后的工作影响不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素质整体素质教育效果不佳,缺乏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强,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影响较大。

1.3 校园育人环境不佳

很多高校领导和教师认为,高校校园环境对大学素质教育影响不大,或者认为大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没有什么关系。基于这种认识,很多高校在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仅限于一些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在学生管理与服务、校园文化环境方面渗透严重不足。这种做法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很多高校出现暴力、自杀和违法乱纪的事件,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1.4 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从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来看,大多以选修课为主,而不少高校中存在“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说法,这说明素质教育很难受到大学生应有的重视。比如,大学语文本应该和高等数学、计算机和大学英语具有相同的地位,大学生很多高校没有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还有一些高校仅仅把大学语文列为选修课。此外,一些高校在课程内容和安排和选择方面相对紊乱,虽然表面上课程种类繁多,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实质性的操作,往往蜻蜓点水式的教学,缺乏系统的学习,或者突出素质教育的实用性效果,忽略了人文性和思想性的本质。

2 我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原因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造成大学生素质教育欠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长期来家庭教育的某些偏差、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教育的乏力,大学生普遍对自我道德修养极端忽视,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使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会为了自己的长远的或更大的利益而做出暂时的、局部的牺牲,主动放弃某些利益,出现如人们的所说的“聪明的利己主义”。其次,我国高等教育沿袭苏联专业教育的模式,教育体制条块分割,单设性院校较多,学科环境偏于单一。加上近年来学校专业设置向有利于短期市场需求方向靠拢,缺乏长远规划,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过程长期以来用哲学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善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机制,许多学生面临新境、新问题时堪于应付,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以致精神失常。

3 大学素质教育实践对策

3.1 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认识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高校领导和教师应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转变工作模式,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整体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并协调发展的新型人才。大学素质教育的推进离不开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高校领导要根据现行的体制机制,结合学校本身的基本情况,加强素质教育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同时逐步完善机构方面的管理。合理布局素质教育整体规划,逐步将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3.2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大学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水平、高素质教师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不仅是高素质人才的培育者,还作为学生重要的榜样,可见高校教师在大学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程度。可以说,高校教师对大学素质教育实践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关系到素质教育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大高校要充分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进修、研讨等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升高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修养,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强化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3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开展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校园环境营造的过程中,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导向,注重先进校园文化的创建,努力打造优良的学风、校风,通过开展多项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学术性、文体性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一方面,通过名师讲座、文化演出、学术报告等活动,提高校园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素质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气氛。另一方面,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处理事情的水平、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将素质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中不仅要传承知识,更要传承文明、传播人类优秀的文化,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使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行有机的结合,逐步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综合型人才,开辟出大学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