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03-07 06:13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杨 帆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威海 250100)

民族民间舞蹈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人体的动作和情感呈现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因此民族舞蹈文化需要依靠教育传承,向高校学生普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知识,所以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效果,可以充分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因此近年来,各大高校十分重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设置的相关课程逐渐趋于规范化、系统化,但部分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和传承效果都不如人意。所以本文在如何提高其民族文化的特性、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传承、舞蹈动作和民族文化结合等方面作具体思考。

1 思考如何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加强文化意识

现在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充分了解舞蹈蕴含的独特民族文化内涵,自然也就无法传授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不管跳什么样的舞蹈,情绪、风格都是一样,毫无民族特点。如何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加强文化意识呢?首先大家都知道,民族民间舞蹈与舞蹈产生地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性格等方面密切相关,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更注重动作与技巧的传授过程,忽视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授过程。所以教师要深刻了解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和由来,才能更好地用身体语言去表现它们,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其次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要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要按照不同院校的舞蹈教学模式和相关教学内容来选用合适的民族民间舞蹈教材,普及和满足青少年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学习和表演的需求,不要照搬照抄专业院校的教材和教学[1]。最后,编写属于本土的特色教材势在必行。在教材中加强文化意识,扎根本土民族文化,组织编写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舞蹈作教材,创建民族舞蹈特色教学。如果各高校都能根据本土特色和自身文化特点设置一些与之相关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课程,在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加强文化意识部分,那就可以真正地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 如何有效建立起具有传承性的民族舞蹈教育体系

这几年来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实现一定程度的改革与创新,但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性效果不好。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大量普高学生进入到专业舞蹈课堂,学生只注重模仿教师的动作,而忽略自身的体会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而导致学生舞蹈动作模式呆板。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期末汇报课通常是高校舞蹈教学的考核方式,为应付这种考核,学生通常往往生背硬套舞蹈动作,忽略舞蹈文化方面的传承性。如何有效建立起具有传承性的民族舞蹈教育体系?

要建立以传承性为目地的进行教学的民族舞蹈教育体系,首先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一种方法即使是完美的,长时间使用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教学方法应该向多样化发展。让学生对民族舞蹈产生兴趣,主动的想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这样可以更好的传承民族民间舞蹈。要建立具有传承性的民族舞蹈教育体系:第一,组合教学法。其主要特征是整体性与灵活性。整体性是指将以往所学过并掌握的各种舞蹈动作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灵活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第二,感性教学法。学习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由心而发。民族民间舞蹈主要表达的情感依赖于各种丰富多变的形态[2]。因此教师在教授舞蹈课时,首先要先明确动作形态因何而来。其次,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把握动作的情感依据。第三,即兴创作法。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具有即兴创作的特点,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运用即兴创作法,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舞蹈编导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积极主动性,并充分融入到舞蹈学习中来,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舞蹈学习效果,更好的进行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第四,信息技术教学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通过给学生创设仿真的、动态的教学情境,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体验民族文化,理解舞蹈的内涵,这样更有利于民族舞蹈的传承[3]。

3 如何将舞蹈动作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现在一些高校采用的教学大纲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学习需求,但是这种单一模式也淹没一些学科的个性。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将舞蹈动作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当前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没有将舞动动作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如何有效的将舞蹈动作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呢?

由于现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熟练掌握学生对不同风格的从形态动作,从而避免自身发生变化,还要将学习的民族舞蹈文化背景和民俗传统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原理和风格特性。在教学不同的舞蹈动作时,要在满足动作标准的基础上对动态形成的文化背景进行说明。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对该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审美,更容易将舞蹈动作与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将其更为生动而鲜活地表现出来,可谓事半功倍[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民间舞蹈老师肩负着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任,使其有效的将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具有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情感传承下来。民族舞蹈教师应该分析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有效推动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大部分民间艺人对民族的舞蹈虽然有着文化情感,但是严重受到了教育的影响,因此不能深入研究民族的舞蹈。同时也存在很多民俗学专家,他们具有身后的民族舞蹈理论知识,但是在研究舞蹈动作的方法上感到力不从心。所以让我们思考在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追寻民间舞蹈何处去的今天,真正挖掘、保护和发扬民间舞蹈的工作中形成上下互动的良性循环。在这样的思考层面下,如何加强文化意识、建立传承性的教育体系和将舞蹈动作与民族文化结合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深入探讨的。由于近些年来民族舞受到西方舞蹈文化的影响,更是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人员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肩上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莘莘学子舞蹈知识与技巧,还需要保证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学生只熟练掌握形体动作是远远不够的,若是想要在舞蹈的过程中展现出民族舞的灵魂,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到每一个舞蹈动作中去。如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与风格得到更好的保存,对这一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