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开展“精准扶艺”研究报告
——以延安大学鲁艺学院为例

2018-03-07 06:13高彤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延安大学鲁艺文艺

高彤彤

(延安大学鲁艺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的重要指示。对此,各行各业以工作性质为角度加入到扶贫队伍当中,衍生了学校“扶智”、医院“扶医”等专业对口性扶助。延安大学鲁艺学院是陕北地区艺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是陕北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践习者,有能力有责任对贫困地区及艺术缺乏地区进行“扶艺”工作。

1 调研情况

本团队由3名老师和6名学生组成,学生涉及美术、音乐、视觉传达等专业,主要运用访谈法和文献法展开调研。6名学生在周末、寒暑假都在附近县区的培训担任兼职老师,所以调研范围主要在延安大学附近的乡镇社区、学校,延安市周边若干县区、乡镇学校。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扶贫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也看到扶贫工作出现了若干问题,尤其在文艺扶助方面,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扶贫工作侧重于物质扶助,精神扶助相对欠缺

经过访谈、考察,我们发现现阶段扶贫工作主要集中在“物质扶助”,扶贫工作人员在这一项就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虽然意识到精神扶助的重要性,但往往体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来,各地扶贫成果捷报频传,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在中央脱贫攻坚顶层设计的正确引领下,贫困群众物质脱贫有了很大改善,但“精神贫困”的现象则愈加凸显。一些地区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开始信宗教寻求精神寄托,有的大搞封建迷信和低俗文化活动,侵蚀了脱贫攻坚来之不易的成果。[1]

1.2 乡镇学校缺乏文艺专业教师,学生不能接受正常文艺教育

延安地区仅有延安大学鲁艺学院一所文艺人才的培养院校,而整个延安地区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所以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在市、县就业,很少选择乡镇学校从教。今年我院师范类毕业生156名,在就业动员会上,无一名同学愿意到贫困乡镇就业。各镇中小学亦几乎没有专业学校毕业的音、体、美教师,代课老师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自学形成的,没有与文化对口的专业学习基础,其专长往往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还谈不上“精”、“专”、“博”。我院

1.3 扶贫政策传达不到位,导致部分贫困群众不能认识到扶贫的意义所在

扶贫政策传达不到位不是因为扶贫干部不认真,而是因为贫困乡镇的贫困人群主要集中在老人和儿童,因此在语言表达、材料阅读等方面,这些人群不能直接获取,引起很多政策内容不能全面、深刻传达,让人们认识到扶贫的真正意义所在。相对而言,直观的版画、漫画、文艺节目,可以将政策进行很好的传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部分扶助对象比较疲软

延安大学在进行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扶助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不仅不愿意主动就业,形成懒散、无所谓的状态。课题学生成员在走访过程中,也发现有些贫困户,在扶助政策的支持下不好好考虑如何努力、奋斗幸福生活,反而在钻政策的漏洞,“骗取”国家补助,并以此得意。

2 资政情况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认为扶贫工作不仅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繁冗的艰巨任务,它更是对贫困群众进行一场自力更生的意志教育,一场鼓励大家主动追求幸福生活的心向教育。结合这次调查,延安大学鲁艺学院从“扶艺”角度,我们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2.1 创作适时适势的文艺作品激发群众的劳动热情

延安鲁艺自1938年创立以来,一直秉承“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创作了一大批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当前,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针对贫困地区人民进行切实辅助工作。其实,扶贫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唤起贫困群众不怕困难,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能够自己主动产生摆脱贫困、追求小康生活的想法。因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贫困群众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甚至在扶贫工作人员的全力扶助下都依旧我行我素。

老鲁艺时期,延安生活异常艰苦,延安人民踊跃加入到大生产运动当中,争当劳动模范,老鲁艺文艺工作者根据马柸恩父女的真人事迹创作了新秧歌剧《兄妹开荒》。这一作品虽然形式通俗、剧情简单,但很为人民群众接受。[2]首场演出时在没有音响设备的基础上,观众达到两万人。很多人看了后,备受鼓舞,更加投身劳动队伍当中。

所以,在当前的扶贫攻坚战中,扶贫单位可以对接鲁艺学院,提供扶贫工作中的真人真事,让鲁艺学院结合实际展开创作,创作出一些拥有本土元素、适合本地人民观看的剧目,从而开展“文艺助力扶贫”的文艺演出,能够真实反映问题,唤醒群众的劳动热情。

2.2 用漫画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开展“画扶贫”展

经过调研,现在贫困乡镇的人员主要集中在留守老人和儿童,从文化水平掌握程度来讲,相对较低。扶贫工作人员在进行政策宣传、文件解读等方面传达比较吃力。在老鲁艺时期,鲁艺工作者也是面对同样的情况,人民群众不太识字,于是大力发展美术系,在群众中反响最大的是版画和漫画。陕北地区枣木、梨木比较多,版画可以大批量印制又通俗易懂,所以,鲁艺当时通过版画来宣传抗日政策取得很大成功。其次,就是讽刺漫画比较受广大群众欢迎。

2.3 用文艺支教提升乡镇学校的艺术水平

鲁艺学院现总共4个专业,但师范类专业就有3个,分别是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当下,贫困地区人才队伍缺失、老化,青黄不接且后继乏力。就连延安大学附近的杨家岭红军小学、枣园小学都出现这种情况。今年,鲁艺学院就对4所小学进行文艺支教活动,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鲁艺学院是陕北地区文艺老师的集中地,所以扶贫单位可以和学院联系,到贫困乡镇进行对口文艺支教活动,让孩子在生活扶助的基础上,学习到专业的文艺知识。[3]

2.4 用墙体彩绘宣传扶贫政策、讲述扶贫故事

鲁艺学院现有红色文化工作室1间,可独立承担墙绘工作。墙体彩绘来源于古老的壁画艺术,结合了欧美的涂鸦,被众多前卫设计师带入了现代家居文化设计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装饰风格。墙绘不仅可以在乡村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更可以美化村庄。

猜你喜欢
延安大学鲁艺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生态女性主义在霍桑《红字》中的研究
鲁艺后裔的追求——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专访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文艺范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