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2018-03-07 10:56刘凤祥
文化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刘凤祥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江苏 扬州 225009)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后此指示被写入《党章》。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这个课题贯彻落实这个任务,对于进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建设伟大工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不同于其他任何政党,就其本质内涵来看,特征鲜明。

一是政治性。党内政治文化是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要求、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列宁在阐述政治的特殊重要性时指出,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一个阶级如不从政治上看问题,就很难维持它的统治,就很难完成它的任务。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反复证明,讲政治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是避免自己产生颠覆性错误的根本保证,是党能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创造辉煌业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始终强调政治的统帅作用,在红军建设中,提出要加强政治训练,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党执政后,毛泽东又强调“思想、政治是统帅”“是灵魂”。邓小平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性是首要特征。

二是先进性和实践性。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理论体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还在不断地运动和创新发展。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党内政治文化,其先进性特征是显著的。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就是实践性。党内政治文化产生和发展,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反过来又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三是继承性。党内的政治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继承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实际过程中、在不断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过程中、在实际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建国以后形成的如“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改革创新精神等,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很深的文化根基。

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和方法

(一)抓命脉、夯根基、铸魂魄、立主体

抓命脉,就是推进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要始终高举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创新理论,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为引领,保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充满人类智慧,达到了人类理性思维高峰,各个部分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面对任何艰难困苦,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领导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

夯根基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文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宏大的、是精深的,其中的精华,可为当今的党员、党员干部立其大德、严修其身,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品格和政治伦理,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其政治素养,提供深厚的精神源泉和精神力量。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任务》中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遗产。”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欧洲学院的演讲中说:“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 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如其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统一、仁爱和谐、勤奋务实、克勤克俭等,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

铸魂魄就是弘扬具有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斗争中创造出了革命文化。革命文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括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经验、革命理论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相统一,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血肉相连、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要崇尚革命英雄。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革命英雄,这些英雄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强烈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严守铁的纪律,他们与时空共存。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捍卫英雄、宣传英雄、学习英雄,让英雄的精神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动力。其次,要弘扬革命精神。我们党在90多年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形成了特有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巨大挑战风险、异常艰难困苦时,创造出的人间奇迹,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些革命精神虽然带有不同时期的特殊性,但其内核却是统一的,具有共同的价值观,都包含崇高的信仰,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牺牲精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听从指挥服从组织严守铁的纪律、紧紧依靠群众、和群众血肉联系、敢为天下先、勇于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团结协同如一人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随时牺牲一切的精神,等等。具有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支撑,是党员干部的魂魄,永远不能丢。

立主体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倡导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习惯和风气,同时加强互联网的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激浊扬清铲除“污染源”

激浊扬清,需要科学的政治鉴别力。政治现象错综复杂,有时纷繁变幻、真假莫测。一些错误思潮往往披着时髦的外衣,迷雾重重、不易识别,一些言行看起来客观公正而实际上则违反了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和思想方法,对一些现象和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事物的现象、问题的实质,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为正确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激浊扬清,必须认清主要不良的政治文化及其危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指出,“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属于健康的积极的党内文化;而“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属于庸俗的、腐朽的、堕落的政治文化。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政治观念糊涂;有的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在一些地方,宗派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严重,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党的形象。又如一些存有落后“官场文化”的地方,有些人不是潜心工作,立足于干事创业,而是千方百计拉关系、找靠山。有些人一旦得志掌权,就把主管的部门或单位当成“家天下”专横跋扈、唯我独尊,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把民主集中制当成摆设。有的以我划线,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有的权欲熏天,整天琢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对这些消极落后乃是腐朽的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不同角度予以揭露,并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对这类消极落后的庸俗乃至腐朽的政治文化,如果不加以批判、不予以制止、不彻底清除,必将严重影响党的先进纯洁性,会严重侵害党的原本良好的政治生态,严重破坏党多年建设形成的思想道德基础,影响党的团结统一,损坏党的形象,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在破除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问题上,要高度关注警惕几个污染源。一是封建主义沉渣。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东西一有机会就沉渣泛起,如封建等级观念、宗法家族制度文化、官本位封建官场文化等封建遗毒。二是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带来的挑战,不同立场、不同价值、不同利益的碰撞、冲突,西方在经济、科技、文化占优势的压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三是社会文化多元、执政党引领整合多元社会文化的任务繁重复杂。四是与市场经济相随而生的负面文化的挑战。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寻根追源,清除污染源带来的影响,激浊扬清才会有好的效果。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切实坚持“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交心、民主评议党员等方式,同时与时俱进,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形态与方式,执行民主集中制。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好人主义,敢于揭短亮丑,敢于自我解剖与解剖别人,坚决与错误和消极现象作斗争,动真碰硬,红脸出汗,洗涤思想,去污消垢,坚持原则,严于律己,真正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首先,用强化党内监督来加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件》,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件》所要求和规定的中央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全面监督、各级纪检机关专责监督、各级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说:“党委监督是全方位的监督,包括对党员的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工作。”党内监督条件中规定:“党委(党组)应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掌握其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将加强党内监督落到实处。

其次,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党内监督若发现党员干部工作中存在关系学、圈子文化、厚黑学、潜规则等情况,要依照党纪党规和程序予以及时处理,以形成一种刚性约束,使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无法隐形,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蔚然成风,进而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