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引领下的高校辅导员团学工作新方向研究

2018-03-07 11:13柳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团学团组织共青团

柳衡

(信阳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包含着微社交、微传播、微语言、微思潮等“微”文化形态随之应运而生。这些微文化现象的兴起与发展对高校团学工作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冲击力的影响,给团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一方面,随着微社交而产生的大量微组织使髙校团组织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微传播为谣言加速扩散提供了渠道,加重了辅导员的引导难度;微语言激发了大学生的写作创意,这对高校团学工作的工作话语体系无疑带来极大的冲击。但是,另一方面,微社交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有助于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微传播使团青互动往来更加密切的同时有助于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微文化平台有助于共青团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高校辅导员团学工作要充分析微文化给其带来的挑战,为推进辅导员团学工作创新提出策略,是微文化背景下髙校辅导员团学工作新方向研究必须做的决定。

1 微文化与高校团学工作的关系

文化与教育一直是紧密联系着。现在我们所接触的微文化,在本质上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文化时代的到来,不仅对高校团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使塑造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力量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出现变化。

1.1 微文化影响着高校团学工作的客体——高校大学生

高校团学工作,作为共青团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导员在对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范畴。它在助力大学生思想引领及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高校团学工作的主要工作对象,以客体的身份存在着。而在兴起与发展的微文化中,大学生则扮演者主力军的角色,换言之,大学生在微文化的创作与传播上起起着承载的作用。当今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个手机,每个人都有微博和微信,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点滴细节都通过微博及朋友圈展现出来,部分学生虽然不刷微博不玩微信,但是微文化的氛围也早已将他们包围其中。微文化的气息弥漫在高校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微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而言,早已习以为常。

目前,高校团学工作在对大学生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微文化也逐渐与高校团学工作产生了对接。微文化激发了大学生的写作创意,这使得高校团学工作要巩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等领域的话语空间,做好自己在大学生工作中所应担当的角色,正视微文化现象,控制微文化对共青团领域的过度负面影响,并要做好各方面相互协调,以防微文化发展过快导致畸形发展,误导大学生,这都是高校团学工作的应有之义。

1.2 微文化影响着高校团学工作的工作方式

微文化对高校团学工作的工作环境也带来了持续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开展团学工作过程中,基本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把握其功能的发挥和工作完成的有限程度。面对新出现的微文化环境,高校团学工作需要充分地分析及考量微文化环境带来的利与弊,同时根据大学生所附有的“微”特点和党团的各项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团学工作。高校团学工作要在社会大系统中运作,与外界文化环境更是要不断地发生接触和交换,所以高校团学工作受到微文化的影响是无法回避的,需要直接面对受到的影响。

1.3 微文化持续影响着高校团学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

高校辅导员的团学工作有着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服务功能,二是育人功能。其中,育人功能更是最根本的功能,也是辅导员开展团学工作目的性和超越性的本质体现。而微文化的出现,也为进行育人功能的时候提供了另一个参照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团组织育人的价值指向一直是引导高校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且开展的大学生活动都要与这一价值指向紧密结合与联系,更好地使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目标发展,这转化的过程就是高校团学工作育人功能有效发挥的过程。大学时期,学生普遍已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它们影响着大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微文化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思想与意识的平台,另一方面,微文化环境中的各类信息也影响着大学生。

高校辅导员的团学工作的育人功能要致力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微文化的时代,微文化在社会大系统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微文化环境中,有时候出现的不良现象,例如一部分人用利益的追求代替着温情与感性,摧毁者大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真实感情等,久而久之,这便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印象,也就是影响着辅导员团学工作在工作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2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团学工作面临的挑战

微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扩大影响度及知识面,使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共青团工作。但是也容易因为影响度过大,使谣言等不实信息容易扩散,造成许多信息垃圾。这样凌乱的信息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正确思想引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使高校辅导员在团学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时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1 微社交使髙校团组织阵地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

大学生在微社交过程中自发形成了许多微组织,这种微组织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结合正在构建起一种“社会性团结”,其影响力也是日益凸显,比如一些自发的平台,“信阳学院吧”关注量有5521人,发帖量有78000多贴,并且关注度与发帖量还在每日更新中;还有另一部分官方平台,“信阳学院招生就业处、信阳学院团委”等,关注量也有好几千往上。

许多非官方的微组织,主要是向成员开放志趣相投且多元化,形式多样的信息等,给予更多的言论自由,这无形中存在着架空官方组织的可能。由于缺乏团组织的监督和价值领导,微组织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团体或者个人利用,成为一种对团组织的抵抗力量,这同时也就是微组织的存在加大了高校团组织阵地被边缘化的危险。

此外,相比于高校团学工作常用的开大会、听报告等组织形式,微组织具有更加丰富多彩、吸引眼球的活动方式,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反观在团组织活动中,任务型的观众派遣早己是屡见不鲜,且容易让青年学生产生复重受灌输教育的知觉疲劳,甚至让大学生产生不堪其扰、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微组织的出现事实上已经打破了旧时高校辅导员在团学工作过程中垄断学生组织的局面,这也会增加高校团学工作被边缘化的可能。

2.2 微传播为加速扩散提供了渠道,加重了辅导员团学工作的引导难度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可以透过微传播了解身边的时事信息,比如四六级考试,团学工作进展,学校新闻,甚至是国家新闻,国际新闻等,对于这些信息的传播,学生一般也不会出现过激的非理性的情绪,并且还有这自己的理性见解。对于微传播事件里的讨论等也随着事件的结束而结束。不过,微传播中也存在着另一种类型的信息,这类型信息事件容易引起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甚至是掺杂着激烈情绪的舆论,比如大学生跳楼自杀,室友投毒,学术造假等,这些事件一旦传播开来,大学生不会先去判断事件的始源,更不会去辨别真假,而是直接开始了自己的情绪释放和宣泄,随之便是一场网络舆论的风潮。而这样的风潮,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而言,容易被误导,严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正确思想建立,使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工作加大了难度。

2.3 微语言激发了大学生的写作创意,严重冲击高校辅导员团学工作的工作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微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构建了强势的微语言环境,微语言的独特激发了大学生的写作创意,催生了不一样的话语表达欲望。微平台上的独特话语体系与高校团学工作的工作文本格式却是风格迥异。对比之下,高校团学工作话语体系显得呆板枯燥、不接地气,成为学生口中的官话套话、大话虚话、老话套话。微语言反而让大学生觉得幽默轻松、通俗易懂、不造作、便于彼此理解。大学生显然更青睐于微文化话语体系,而这很可能使得微话语与共青团工作中的官方话语形成冲突之势。这种分歧将会冲击着高校团学工作的工作话语体系。

3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团学工作新方向的策略

微文化背景下,尽管遇到了一定的挑战,但是却也给高校团学工作的新方向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3.1 借助微组织,拓展团组织覆盖大学生的新方式

目前,高校大学生依托的微媒体主要是借助微组织。他们可以通过微社交将彼此聚集在一起组成学生组织。不过,这样的微组织不同于高校里已经成熟的学生组织,是不需要通过学校的批准或者登记注册的。就组织化程度而言,微组织较为松散,但是它有一大批大学生作为后备军,这赋予其拥有着和普通学生社团一样的育人功能的价值,并最终成为了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因此,高校团学工作不能一味的只看到微组织懒散的一面,并且与之对立,更不能一味的漠视微组织的影响力。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微组织,以建立一种共青团与微组织双向互动与合作的新型关系模式,来提高自身的团学组织建设水平。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也应该重视联系制度,建设信息沟通平台,凭借微媒体的快捷等特点优势,使得团组织和微组织之间得到有效地信息分享和互动,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微组织的资源需求、利益诉求、他们的个人状况和活动信息,做好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促进积极影响。

3.2 借鉴微语言,创新高校辅导员团学工作话语体系

在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每天都在微语言氛围中按着其语言习惯以及表达格式进行着。但是,在微环境中,大学生的话语在高校团学工作开展中出现了错位情况。面对此,高校团学工作也要注意到微语言的重要影响力,主动适应融入微环境,研究微语言的习惯、文体、写作方法、偏好及表达。从中借鉴,学会理解及使用“网言网语”,积极创新高校团学工作的话语体系,结合微语言的话语体系,使团学话语的呈现更契合大学生当今的语言习惯。这样的契合,一来是高校团学工作对于大学生的话语表达给予充分的尊重,主动在大学生的微文化中传播思想政治话题内容,做好正确的思想引导;二来是为了使高校大学生对于团学工作的文章产生兴趣,做到“愿意看,积极分享,参与讨论”等,主动采用幽默轻松的语言文字和艺术风格来创造出有时代特色的新鲜话语。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要学会把团学工作的内容转化成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并延伸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借助影像之力等,形成创新的团学工作话语体系。

3.3 建立微机制,完善高校辅导员团学工作机制保障

高校辅导员团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有明确的体制与机制保障,这样有利于优化和完善共青团工作系统。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个性化诉求及利益表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面对此,微文化平台给予大学生一个利益表达的公共渠道。假若大学生与高校团组织的诉求表达渠道出现了阻塞或者缺失,他们可以通过微平台发布,利用微博@相关媒体,用爆料的手段寻求体制外的帮助。因此,高校团学工作对微文化背景下这样的需求要高度重视,借助微平台建立“微机制”,疏通大学生的利益表达,并且做好与团组织的互动工作,优化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促进团组织与大学生的互动,为高校团学工作提供保障。

3.4 加强微治理,提髙对微文化的监管治理能力

校园微文化的治理,有助于构建严密的监督体系,有助于疏散网络舆论对大学生引导难题,更有助于抵制微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微”治理,不仅要积极推动校园内相应的文化,规定、制度、还要做好完善的工作,注重培养微媒体人才。首先,根据高校大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培养,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理性认识微文化。其次,注重道德教化与微文化治理相结合。微文化张扬个性,使大学生有着寻求个性化价值的自由,但并不是每个人的价值选择都符合高尚的道德,对此,要使大学生在自由选择自己价值观念的时候,需要不超出法律的边界并且符合当代大学生需要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正确面对网络舆论,不传播谣言不随意相信谣言,理性判断。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团学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营造有序、健康的工作环境。

4 结语

微文化形微而实不微,而高校团学工作的工作研究一直是“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之所以古老,是因为高校团学工作问题研究是一直存在的,并不是新鲜事物;而之所以常新,是因为高校团学工作,是现实存在的,但是却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变化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微文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团学工作的时候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完成各项职能,为大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1]陈敏.2015年全团要做的十件事[J].中国青年,2015(4):51.

[2]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学校共青团2016年工作要点[N].学校工作简报,2016-02-05.

[3]李红编.团的建设科学化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4]农毅著.传媒碎片化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探索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胡献忠.共青团育人功能定位及实现程度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2):80-86.

[6]刘丙元.论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共青团话语系统建设[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2):87-92.

[7]宋喆.高校共青团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责任和使命[J].江苏高教,2013(3):135-136.

[8]王雄,薛诚.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5(4):15.

[9]胡献忠.建国来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经验、反思与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5(12):29-37.

[10]辛立章,曾丽萍.高校共青团组织提升服务职能的路径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1):32-35.

猜你喜欢
团学团组织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