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高校递进式育人模式的研究

2018-03-07 12:54李文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阶段育人理念

李文涛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随着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创新程度的不段深入,高校学生的培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目前我国高校的在校生达到2695.8万人(截至2017年底),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如何在新时代运用正确的育人理念和培育模式来提升这一庞大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成为高校当前亟待提升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时代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事业成败。

虽然我国高校在不断地探索新的育人理念和培育模式,也在不断的细化管理职责,不断壮大专兼职教师队伍,不断融入信息化的育人手段,但仍以教师主动管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管队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为主,育人形式较为陈旧。特别是在许多高校的管理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育人模式主要以学管队伍如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为主体的班主任的“制度化”管理为主,育人理念往往拘泥于形式,如重视教条式、命令式的教育方式,用“戒尺教育”的工作理念来管理学生,这种方式相对于95后的高校大学生的育人效果而言效果不明显,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吸引力,没有真正从思想上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使学生能够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摈弃自身的劣势。同时当前大学生对大学四年(高职三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发展规划的人认知观念模糊,对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和措置认识不足,乃至于会对前景失去信心,产生迷茫感,制约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上述问题,在继续秉持现有育人理念和模式的优势上,通过学生“递进式”育人理念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作为学生整体教育框架的核心予以运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习热情,通过课下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思想工作、活动组织和课上专职教师专业育人思想的传输,使大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因此结合95后大学生个性化的特征,大学学习生涯的目标与规划的盲目性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一味的教条式、被动接受式需求要求,而通过基于新时代高校学生特点的“递进式”教育理念合理应用,把大学生的大学时光划分为四个(高职三个时段)相互关联而又有所侧重、有所区别的时段,每个时段的大学生的育人工作体现不同的着力点,使大学生增强自信心、摆好位置、明确目标、做好规划,主动学习。不仅能在大学生大学学习生涯规划中起到“贯穿”与“辐射”作用,更能在改变大学生被动式的管理方式上产生深远意义。

由此可知,高校要紧紧围绕企业对于新时代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创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力,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规划好自身的大学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高校而言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生涯现状与前景的调查研究,结合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的指引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育人理念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应用“递进式”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诸多层面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并付诸于实践,形成基于新时代高校学生特点的“递进式”育人模式,使这种育人模式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主动规划好大学学习生涯,更能为日后教育教学工作科学有序地展开夯实基础,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在结合以前优秀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通过调研、改革与实践,结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的特点,使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涯每个阶段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规划好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形成自身的“递进式”的发展格局,在思想、行为上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特征,让大学生不断地自我规划、自我管理与自我培育。

通过把大学四年以年级划分为四个阶段(高职类学生自身具有的特点为基础,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确立不同的教育理念即:大一转观念、树理想、创典型;大二立目标、抓实际、大三讲稳定与促就业),在不同阶段结合大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递进式培养模式,并利用SWOT等分析法对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观念、现实与前景进行分析,通过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四个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调查研究出每个阶段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即大一转观念与树理想、大二创典型与争荣誉、大三立目标与抓实际、大四讲稳定与促就业。使学生能摆正位置,明确目标,不辱使命。最终使学生“内以修心,外以练技”,成为真正内外兼修的、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

高校的“递进式”教育理念以年级进行纵向划分,通过在大一至大四的四个阶段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和系统化的指导。在每个阶段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组织相应教育活动(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具体措施主要为:

1.第一阶段的具体措施,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对所学专业与学习环境的陌生感,对学习方式的会产生不适应性,对于学习环境的生疏感等,因此要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第一堂专业课(特别是兼职班主任所带班级的第一堂课),不断召开主题班会、入学教育、专业讲座等形式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同时通过班级“建制度、建队伍、转观念、养习惯”等形式树立大一新生主动式的学习理念,最终调研出学生四年乃至今后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在大一就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2.第二阶段的具体措施,主要是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逐步深入,学生两极分化的现状逐步显现,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管理为主体,充分调研班级成员学习现状基础上,如何树立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典型,怎样发挥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的优势,如何开展结合专业特色的活动,强化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

具体采取的形式也可多样化,如创建专业兴趣小组,一帮多学习小组,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结合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缩小两级分化带来的好与差。

3.第三阶段的具体措施,首先是充分认识到本阶段是四年本科学习重要环节,学业的迷茫伴随着惰性的提升,是大三年级普遍存在的问题,选择考研、就业、出国成为学生面临的主要困惑,因此本阶段调研的主题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在如何确立学生的学业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专业实践,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提高每一名同学的自信心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4.第四阶段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学生即将进入社会的最后阶段,组织纪律松散与职业观念不强普遍存在,因此本阶段调研方式主要是应如何采取结合毕业生特点开展相应的就业措施,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管理为主体,协助辅导员老师解决毕业生实际问题,同时强化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保证大四阶段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5.进一步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结合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办法的相关要求,在班主任相关职责要求下,以班级为单位,协助辅导员老师开展学生的考评工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融合、过程与结果相融合的形式进行考核。改变成绩定一切的方法,强化班级班委和党员的考核,同时在考核过程中重点关注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在每个阶段的培养中不断激励学生完成既定目标。进一步强化调研宣传阵地的主体功能;建立班级的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开展班级信息的发布,编辑并发行专业或班级月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利用信息化平台扩展学生视野,增强班级建设力度及班级凝聚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度,贴近学生情感,突出宣传媒介的教化功能。

总之,通过递进式教育理念的实施,使学生能摆正位置,明确目标,不辱使命。最终使学生“内以修心,外以练技”,成为真正内外兼修的、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

[1] 李景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研[J].辽宁高职学报.2012(12):3.

[2] 李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育人模式的探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17(12):3.

[3] 黄厚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问题:研究视角与改革路径[J]高教探索.2010(02):5.

猜你喜欢
阶段育人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