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画作品中的中国瓷器

2018-03-07 21:44阎薇
美术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诸神瓷器油画

阎薇

【摘要】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素有“瓷器之国”的美誉。中国瓷器是永不泯灭的艺术。从宋代开始,中国瓷器便引起了西方的注意,于是,大量的中国瓷器流入西方,影响了西方的审美意识,并推动了西方的美学思潮,为欧洲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于是西方绘画大师开始把中国瓷器融入到他们的绘画创作当中,本文主要以贝利尼的《诸神之宴》进行分析关于中国瓷器在西方绘画中的运用,这种中西融合达到了一种独特的画面效果,升华了绘画的主题与精神层面,反映了中国瓷器在欧洲的盛行,从而引起了一场中国瓷器的文化革命。

【关键词】中国瓷器;瓷器外传;西方绘画

一、背景介绍

(一)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瓷器是西方国家最为认可和欢迎的一种商品。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我们都知道,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它是世界物质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瓷器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成熟的过程,这样漫长的过程造就了如今美轮美奂的艺术瑰宝。

据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早期,中国古代先民就创造出了原始的瓷器,在郑州商代的早期遗址中,出土了一批“青釉器”,这就是瓷器的起源。东汉晚期,真正的瓷器出现于浙江、江苏等地,这个时期是我国烧瓷技术发展的飞跃时期。

隋唐时代,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陶瓷生产蓬勃发展,南方以烧制青瓷为主,北方以烧制白瓷为主。五代时期,在江西景德镇烧制出白瓷。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商品生产化很高,促进了瓷器的生产,使得各地出现了大批的窑场。

元代由于当时战争的破坏,瓷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南方在元世祖以后,基本上未受到损失,浙江的龙泉窑与江西景德镇窑还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明清时期形成了全国烧制的中心——江西景德镇,明洪武初年在景德镇设立了官窑,大量烧制青花釉里红瓷器。其他像永乐白瓷釉、斗彩瓷器、粉彩瓷器、紫砂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这一时期瓷器的新的篇章。

(二)中国瓷器传入西方

早在十字军时代,欧洲各国在近东辗转获取中国瓷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沿着海上“瓷器之路”大量销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等西方国家。

登州与泉州、扬州、明州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港口,从这里开启了外销瓷贸易,如时卫平的《元代泉州港》(图1)。我们从这幅作品中不难看出当时的瓷器外传的情形甚是壮观,可见当时海外贸易的繁荣景象,在此,不得不提当时的德化瓷,已经列为上供贡品,颇负盛名,除去我国的传统格调外,还带有异国风情,这说明当时的生产工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十六世纪,葡萄牙人率先引进了大批的中国瓷器到自己的国家还有邻国,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成为了当时欧洲十分著名的瓷器收藏爱好者。但在当时,人们仅仅是把这些瓷器作为奇珍异宝或艺术品收藏,而不是作为器物投入使用,经过两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制作,成功的掌握了中国的造瓷技术,烧制出欧洲的第一批硬质瓷器。在这过程中,他们对瓷器的喜爱体现在对瓷器的色泽、内容、风格、工艺程序等方面,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以及欧洲人认识、了解中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英国出版的《中国纹章瓷》一书中收集了保存的2000件左右的纹章瓷,可以看出在西方的文化中融入了中国瓷器,从而结出了中西文化合璧的硕果。

二、浅析西方油画中的中国瓷器

(一)以乔凡尼·贝利尼《诸神之宴》为例

欧洲对华瓷的收藏、陈列和仿制,构成一种“瓷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直接反映出来。

16世纪上期,威尼斯的文艺复兴美术大师乔凡尼·贝利尼的《诸神之宴》(图2),是他一生所画的最后一幅杰作,尤其是他把画画在画布上,因为他之前的作品都是画在木板上的,而且他还是第一位用画布作油画的威尼斯画家,在木板上作画需要作画者小心翼翼的控制颜料,绘制出非常精细的作品以古典神话为素材。他创新了许多新的题材,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视觉感官上,都给予大家全新的感受。

乔凡尼·贝利尼是威尼斯画派的奠基人,他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作品抒情意味的表达,他的作品主要有《哀悼基督》《圣母子》《湖中圣母》《诸神之宴》等,将乡村的落后风格转变为文艺复兴的写实主义,进而提升到另一个新的境界,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

在贝利尼的作品《诸神之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中国的瓷器,具体分析如下:

我们不难看出,在画面当中,有三只装盛食物的瓷器在突出地位,据朱龙华教授考證“这三只瓷器的形体与风格、花纹,都表明是明朝宣德成化年间之物”。作品中的明代华瓷,虽然已具有消费品的概念,但只是供超凡脱俗的众神们享用的一种“圣器”,而非尘世俗人生活中所能接触的一般消费品。

说到明代瓷器,景德镇具有杰出的发展,当时景德镇瓷胎继续沿用了元代的“二元配方法”,创造了“脱胎”瓷器,而且,釉下青花木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充分显示了明代高超的制瓷技艺。当然,明代瓷器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景德镇,而且在山西晋南的法华三彩、福建德化的象牙白等等,都体现了明代制瓷业的杰出成就。

再者,这幅色彩丰富、构图饱满的画取材于奥维德的《盛宴》中的诗句,描述在一次酒神的盛宴中,生殖神普里阿普斯萨因为行为不检,在宴会中出糗的事情。这段插曲充分表达了优雅而俏皮的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的风俗。endprint

画面中的主要诸神角色从左边开始依次是:塞立纳斯:森林之子,他带了一头驴。

巴卡斯:酒神,长相像一个小孩,戴着一顶松针叶头冠。

墨丘利:信使之神,他带着一根节杖。

朱比特:天神,万神之王,他带了一只老鹰。

一位不知名的女神:手里拿着一种代表婚姻的果实。

潘恩:一个半人半兽的神,戴着一顶葡萄头冠,吹着一把牧笛。

尼普顿:海神,他带着一根三叉戟。

色瑞斯:农耕女神,她带了一穗麦子。

阿波罗:光明之神,他头戴桂冠,手持文艺复兴时代的乐器。

普里阿普斯萨:生殖之神。

洛提丝:水泉女神之一,她代表贞洁。

从整个画面来看,柔和的身体、飘逸的丝绸、前景的小卵石,证明了贝利尼扎实的绘画功底与灵活的绘画技巧。该作品反映了:

1.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珍视。

2.明朝的青花瓷工艺水平极高,传播着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

3.作者通过对宗教题材的歌颂来表达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4.青花瓷满足了欧洲人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享受,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相吻合。

综上所述,这幅作品表现了欢快而令人神往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画面。由于贝利尼是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所以他对威尼斯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着深切的感受,他把自己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对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憧憬,借神话传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因此,《诸神之宴》是现实人生的聚宴,是威尼斯和平宁静、欢乐祥和生活的转喻。

(二)其他油画中的中国瓷器

华瓷的艺术欣赏价值,在17世纪荷兰大师的绘画中得到体现,如荷兰奥西亚斯·贝尔特的《盛在中国碗里的草莓和樱桃等静物》(图3),展示出17世纪欧洲王公贵族或富商巨贾享乐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还有彼得·盖里茨·凡·鲁斯特拉滕的《银灯和茶具的静物》(图4)这幅作品,不论是从银灯还是茶叶,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被喜爱程度,画面前方摆放着的是郁金香,代表着荷兰,整幅画面融合着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还有一些描写普通民众生活的风俗画中也出现了瓷器,如荷兰农民画家彼得·勃吕盖尔的一幅描绘农村场面的风俗画《婚礼的聚餐》中的餐具,这是由本地人按照软瓷制作工艺烧制出来的西式瓷盘;莫奈的一幅静物画作《哈密瓜与水果》(图5),画面中用来盛放水果的瓷具很明显是中国的青花瓷的样式;委拉斯贵兹《煎鸡蛋的妇女》(图6),画中备以盛装鸡蛋的瓷碗,也是本地仿瓷,他的另一幅作品《醉汉们》中用来斟酒的瓷碗也是仿瓷,描绘的相当细腻精巧。

结语

通过这些列举的油画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瓷器在西方的运用不仅体现在生活用品、装饰用品中,而且还反映在艺术、文学作品当中,正如贝利尼的《诸神之宴》,画面中的三件精致的缠枝青花大瓷盘。西方油画大师通过对瓷器的描绘来体现画面中人物的阶层地位,来渲染画面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油画中的中国瓷器象征着欧洲近代崇尚中国之风的盛行,也再次证明了中国瓷器是融精美工艺与美妙艺术为一体的独特的中国文化的象征物之一。

因此,我們应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瓷器文化,不断增强其艺术价值,创作更加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其精美,感叹其文化!

参考文献:

[1]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店,2006.

[2]桂小虎.西方绘画史话[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

[3]熊廖.欧洲陶瓷史[M].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1.

[4]李希尚,张越,高珊,赵超.透过油画看青花——从西方静物油画中管窥到的中国瓷器[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诸神瓷器油画
哈萨克族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浅析
中国的名牌瓷器
油画去哪了
“诸神”欢聚
高傲的瓷器
“诸神”的黄昏与“华人之光”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以诸神之名!《圣域》《诸神之战》中文版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