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8-03-07 18:52刘国军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玲班级儿童

刘国军

这几天,和我同办公室的Z老师感到特别憋屈,备课、上课、班级管理等工作明显懈怠了许多。我和Z老师是师范同学,她向我倾述了自己在超市购物时所遭遇的一幕。上周六的下午,Z老师去超市购物时遇到了前年所教的学生小玲。小玲刚喊出“Z老师”,“您好”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小玲的妈妈便面无表情地用力一拉孩子的胳膊,说:“不要喊她,走!”小玲被妈妈拽走了,在拐角处,她转过脸向Z老师投来伤心的一瞥,眼神中充满忧郁与不解。Z老师的心中五味杂陈,愣在那儿好久好久。

Z老师已经工作十多年,长期执教低年级语文,兼任班主任。她工作责任心特别强,所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几乎年年第一,班风、学风在同轨班级中名列前茅。Z老师的班级管理以“严”字当头,学生敬她更怕她。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听讲不专心、作业马虎的学生,Z老师绝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每天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都是超负荷的。如果哪位家长一时疏忽,配合缺位,Z老师是不会给好脸色的,当然也不会有辩解的机会和借口,这是Z老师一贯的强势作风。因此,Z老师任教班级的学生家长亦喜亦忧:喜的是孩子在这样的班级中,文化课成绩肯定很优异;忧的是孩子在Z老师的教育中缺少童年的任性与纯真。

下面,我们从四个维度探寻事件背后所折射的矛盾冲突。

一、老师: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

Z老师:我是有教育情怀的人,工作这么多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对得起自己所拿的工资。我每天早上班,迟下班,连家庭作业都认真批改,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我付出这么多汗水,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着实让人心寒。我教出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到头来只是“老鼠养儿子——替猫喜欢”,唉,以后还不如混混日子呢!

二、学生:您的爱太沉重!

小玲:Z老师教我们两年。她关心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全班倒数第一名的学生,Z老师都没有放弃。但我们每次上Z老师的课都担心自己出错,因为犯错的后果很严重。我们当时既喜欢Z老师,又不敢接近她。我们能够感受到她的爱,但是她的爱让所有的同学感到太沉重,沉重得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三、家長:怎么不听我的解释呢?

小玲妈妈:我的孩子在Z老师手下学习两年。Z老师给我的感觉就像母老虎,孩子稍微犯一点错误就大呼小叫的。有一次,孩子没有完成家庭作业,中午便让我在教室中陪孩子把整张试卷抄了一遍。我刚想解释一下,结果Z老师冷冰冰地说:“你不要跟我解释,作业必须补做,这没得商量。”Z老师怎么能这样呢?那天,我是因为孩子发烧才让孩子不要写作业的。

四、旁观者:都是因为缺少沟通与了解。

笔者:儿童之所以为儿童,是因为他们还不够成熟。儿童有犯错误的权利,老师应该在等待中让儿童认识到错误的存在。Z老师的失败在于缺少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及时有效的家校沟通。一厢情愿式地付出并不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更不能获得学生与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必须与老师形成教育共同体,老师也应该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彼此了解对方行为方式所承载的教育意义。

小玲、小玲妈妈和Z老师都是这一事件中的失败者,甚至受害者。小玲妈妈的那一声断喝,发泄了内心的愤懑,却丢掉了做人的原则。小玲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养成阶段,以后该如何面对Z老师,怎样处理和现任老师之间的矛盾,她会更加迷惘。Z老师付出再多,如果得不到学生的赞许,家长的认同,工作上就缺乏成就感,体会不到作为老师的的意义与价值。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要想共赢,就必须走进彼此的心灵,用宽容和理解架设友善与成功的桥梁。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玲班级儿童
班级“无课日”
神秘的啼哭声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可可西里没有海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