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时代下初中教师做好家访的策略

2018-03-07 09:48彭峰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家访网络时代初中

彭峰

摘 要: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对各个领域有着高渗透性、应用非常普遍、发展也极其迅速。在网络时代下,现代通讯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普及与发展,微信、QQ、微博等网络软件的开发也丰富了人们的通讯方式,加强了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而家访是初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管理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网络时代下做好家访工作,成为网络时代给初中教育所带来的一个新课题。对初中教师如何在网络时代下做好家访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家访;网络时代

大多数的初中教师都承担着任务过重的教学压力,每天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教案等,很难实现家访。学生家长也忙于工作,且居住地域比较分散,这就为教师家访增加了诸多困难。在网络时代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通讯技术来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及时沟通初中生的成长、学习、个性问题,让家校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便捷、及时、紧密。下面,笔者从以网络技术开展网络家访、结合实地家访活动两个角度来分析网络时代下初中教师家访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以网络技术开展网络家访

现代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学校、家庭可以建立一个“网络沟通桥梁”,家长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留言、信息分享等多种形式就初中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商定管理初中生的办法,进而减少初中生走弯路的可能性。

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建立了校讯通,每一个家长、学生都可通过注册成为校讯通的会员,只要他们在智能手机上下载本学校的校讯通APP,便可及时获得学校活动、学生成绩表现等信息。每一位教师、家长、学生都可在校讯通中分享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在校讯通的支持下,学校每一轮的集体活动、大型活动都将以后台发送短信形式告知学生家长,这就有效保证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渠道的畅通性。另外,QQ与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与人联系最基本的手段,笔者利用这两个网络聊天软件,建立了QQ群、微信群,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生活、学习进行思考与交流。在这两个通讯软件的支持下,初中生变得更加活跃,即便是一些平常比较内向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话题讨论,这就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使得整个班级更加和谐、友爱。

另外,笔者还专门结合自身的教学管理经验建立了个人博

客,在博客上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如果学生家长遇到了一些管理问题,可以到笔者的个人博客中搜寻相关主题的文章,学习一些较为有效的管理办法。另外,如果家长无法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及时与我取得联系,还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博客留言、微信留言、QQ留言等方式,写下自己在管理孩子中遇到的问题,笔者会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一一予以回复。

二、结合实地家访活动

即便网络与通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传统的实地家访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传统的家访本身便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促使家校双方更加全面地把握初中生的性格特点,找到更加适合他们的教育管理方法。网络通讯技术虽然能够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但是无法帮助教师观察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表现,这很可能会让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即便是在网络时代下,教师依然需要定期进行实地家访。

一般情况下,笔者每个学期会进行两次实地家访。在家访程中,笔者除了会向家长阐述学生在校的表现,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观察学生与家长的互动方式,以此来判断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的性格所带来的影响。就比如在一次的家访中,笔者发现我们班一位男同学的家庭氛围十分民主,他的父母会以朋友的身份来与其进行沟通,当这个学生提出要玩电子游戏,或者是其他娱乐要求时,这个学生的家长会认真询问学生当天的学业任务完成情况,以建议的方式委婉地要求其不可耽误学习。这个学生也会认真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家长进行协商与沟通。不仅如此,这名学生的家长还十分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带着这个学生参观一些天文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场地,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笔者认为,这个学生的家庭氛围十分和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于是,在征得家长、学生的同意之后,笔者将这个学生家庭作为范例,在QQ群中进行教育分享,以供其他学生、家长参考。

在另外一次家访中,笔者发现有一个平常在学校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在家中过分溺爱,而这个学生家长却习以为常。看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在本轮家访中,笔者先是向学生家长如实表述了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后,便向家长询问了这个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也许是因为这个女生从小受尽宠爱,且成绩十分优秀,很少经历失败,常年在赞美与表扬中失去了对自我的准确定位。对此,笔者认为,溺爱这个女生只会让这个孩子误入歧途,因此,笔者建议学生家长制定一个管理学生的计划,逐步修改学生的各个坏习惯,帮助这个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与优良的品性。对于这个学生家庭,笔者会经常打电话与家长沟通,了解该学生的转变情况,并进行较为频繁的家访,一般为一个月一次。

虽然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支持教师实地家访,认为类似的活动能够更好地了解初中生,帮助学生成长。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对于家访这项活动心存异议,这些家长表示,他们不知道如何招待老师,与教师进行沟通,且多是“学困生”的家长存有此种心理。对此,笔者以送温暖、送鼓励为主,希望消除这些家长的紧张、排斥心理,以便让家长、学生共同感受学校教育的爱意。

总而言之,家访是宣传学校教育,提升家长、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不管是在传统的家访活动中,还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展开网络沟通,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生家长感到溫暖,让家长理解学校管理的价值,体恤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而以教育合力来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许小娟.回归传统:浅谈信息时代家访工作的重要性[J].才智,2012(19).

[2]李燕.浅谈新时期家访工作的意义与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2012(2):57-58.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家访网络时代初中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