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课标的更新 我们要将“新”比“新”

2018-03-07 09:48赵景忠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修改稿内能课程标准

赵景忠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目前执行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作为教书多年的老教师,我们如何应对?下面选取一个小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理解,请大家指正。

一、实验稿和修改稿对照分析

实验稿:(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修改稿: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实验稿:(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4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千克、几克的一些物品。

修改稿: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4.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实验稿:(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修改稿: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实验稿:(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修改稿: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对照实验稿和修改稿,我们不难发现修改稿的几个显著特点:

1.更加强调了实验,更加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第一条中关于“物质的属性”修改稿增加了“通过实验”这一要求,让学生切身体验和感知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深度参与而不再是简单的描述。第三条中增加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专门强调了学生实验,而且在附录部分把该实验列为学生的必做实验,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参与。使学生在探究实验的参与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更加强调了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识,并应用于生活。第二条例4中变“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千克、几克的一些物品”为“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明确地对学生的估测能力提出了要求,而且有了拔高。另外在第四条中增加了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要跟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3.对一些行为动词进行了调整,提高或降低一些要求,这一点显而易见,这里不赘述。

整体来看,课标的这次修改把原来的课程新理念更加深化了,笔者以为,课程标准对任课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

那么,在课标再次更新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将“新”比“新”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希望得到研修平台各位同仁的指导。

二、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毋庸置疑,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因此首先我们要做的是重视课堂上的实验教学,知识学习中多联系实际生活,多让学生动手参与,动脑思考。另外我还做了一些其他尝试:

1.要敢于走出教室,让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融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实验设备、实验器材的完备,现代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更新,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课堂,然而,任何实验室条件下的实验、任何精美的课件都无法从根本上取代学生的实际生活,因为教室内的活动都无形中加入了我们人工控制的主观色彩,失去了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因而难以在学生心灵上引起彻骨的共鸣,不是原汁原味。为此,笔者曾尝试让学生组建科学小组,就某些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活动,利用星期天活动,形成研究报告……实践表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所获得的成果出乎我们的意料,有的学生甚至拿着小清河水质的调查报告走进了县政府大楼。

2.鼓励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更主动地进行科学实验。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在课堂上所能进行的实验是有限的,所能探究的程度也是有限的,而且不能进行个性化的实验教学活动,实际上,在一些物理结论的背后,学生还有很多个为什么,但无法得到及时的验证和解答,而如果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学生的学习则会立即从被动变为主动,只要措施得力,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生活中的任何杂物都可能成为学生的实验器材,水杯、木块、气球、铁钉、铜丝、石块、废弃电子元件、橡皮泥……只要老师科学指导,只要学生做个有心人,我们的物理学习将不再是一潭死水!记得曾经走进一个学生的卧室,里面桌上、橱柜里、床上到处摆满了各种小物件:电子门铃、收音机线路板、电烙铁、废弃电机、泡沫割的各种模型……应有尽有,而正是这名学生改进的抽水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3.在物理教学中引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主要分成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几个体系,这种编排体系使教材内容条理、顺序,便于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按照课标要求和教材编排顺序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同时也应注意到,这种编排使每个知识体系都具有相对的孤立性。学生学习力学时就只分析力现象,学习热学时就只分析热现象。例如,看到下雨,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想到的就只是“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学习能的转化时就可能想到这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也可能想到這是“克服摩擦力作功,机械能的一部分转化为内能”;而学习运动时就想到“雨点的重力加速度”。而大部分学生却很难把这同一物理现象中的不同物理原理同时想到。也可以说我们没有给学生这样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机会。而实质上,在以时间和空间为轴组成的坐标系上,往往同时存在不同的物理现象,甚至在同一个物理现象里也包含着不同的物理原理。综合地分析问题也正是我们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而我们现行的教材在讲解某一物理现象时,因受教材编排体系的制约而无法将这一物理想象里的所有物理原理都讲出来,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物理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这种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在物理教学中引入了“作文教学”——学生在亲身经历或是仔细观察某一事物或现象后形成科学作文。奉上学生作文一篇:

烧水

有一次,我在家中完成作业以后,我觉得有点口渴,可暖水瓶里一点水也没有,天已经快黑了,爸爸妈妈下地干活还没有回家,于是我决定自己烧水。

我在水壶里添满了水,来到厨房里。我划了一根火柴,“嚓——”,火柴亮了,为什么火柴一擦就燃烧起来了呢?对了,摩擦生热,外力克服摩擦力作功,机械能转化为火柴头的内能,而磷的燃点又很低,火柴头的温度升高,达到了磷的燃点,所以火柴着了。柴禾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传递给水壶里的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断增加,温度不断升高。过了一会,天黑下来了,哎,也看不清水开了没有,开灯吧,“咔嚓”,灯亮了——对了,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上,在导线里边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并且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相反,而灯泡发光是由于电流通过灯丝时做功,使电能转化为内能,使灯丝温度升高,灯丝成为白炽状态而发光。——哎呀,光顾想了,水都开了,壶盖在不停地跳动,噢,这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正是利用这个原理,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发明了蒸汽机。我掀开壶盖,看到大量的气泡从水底泛上来,沸腾是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时候我突然感到脚上一疼,原来是壶盖上的水落在了我脚上,噢,这是水蒸气又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我熄了火,提了水走出厨房。我一边喝着这热气腾腾的水一边思索着,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密切,只要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去观察,去思考,一定会了解更多的知识。

总之,课程标准给我们的不仅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她展示了一种理念,指明了一个方向,而这种理念在教学中的践行,这个方向上最终目标的实现,靠的还是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要不拘一格,将“新”比“新”!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修改稿内能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彙校記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彙校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紧急通知
《北京口腔医学》紧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