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九年级数学的“减负”教学措施

2018-03-07 09:48杨旭明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减负数学

杨旭明

摘 要: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的,且多以“题海战术”来训练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初中生在轮番的练习“轰炸”中变得十分疲惫,尤其是随着中考日期的临近,使得他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这种被动、消极、低效的局面并不利于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九年级;数学;减负教学

当学生开始九年级的数学学习之时,就意味着教师、学生都在整装待发,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努力。然而,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学习因素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学习质量。综观历年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能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按照自身的学习节奏来稳步提升自己数学能力的学生,而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端正的学习心态,他们懂得纾解心理压力,不会因為成绩起伏而给自己施加过重的学习负担,减负也因此成为九年级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下面,笔者将从以激趣减轻心理负担、以提效落实减负任务、以总结促进减负实现三个层面讨论九年级数学实现减负教学的几点

策略。

一、以激趣减轻心理负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将在兴趣的驱动下自觉完成某些学习任务。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人们才能在某项行为活动中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初中生亦然。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出九年级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他们便会认为数学学习是一项有趣的活动,这就能够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为减负做好心理准备。

在“图形的旋转”一课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诸多图形旋转的动画资料,学生可直接观察一个基本图形通过不同的旋转角度而发生的图形变换。大多数学生看到这个动画视频的时候都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被动画所演示的一个简单的图形进行的简单旋转运动却可以得到如此丰富多彩、新奇靓丽的漂亮图案所震撼。在动画资料的引导下,部分学生产生了质疑问题,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旋转才可得到如此复杂的图形,并积极地利用自己手边的学具进行了旋转演示,而这就转变了学生“接受学习”的被动方式,使其产生了“我要学数学”的主动意识。实际上,在本轮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感到意犹未尽,而这就说明学生的心理负担有所减轻。

二、以提效落实减负任务

减负与增效是彼此依存的两个任务,要想减负,就必须要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的学习效率,使九年级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优的学习效益,增加他们的成功经历,使他们以更加充沛的自信来迎接中考的到来。

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中,笔者给出了三个最基本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即y=x2,y=x2+x,y=x2+x+1。笔者要求学生利用他们所学过的直角坐标系来绘制这三个函数的图象,他们可自行选择一些特殊的函数值,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绘制三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标注每一条曲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当学生个人制图活动结束之后,学生需以4人为一组,在组内进行对照,分析这三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小组内,学生还需将这三个具体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扩展为y=ax2+bx+c,进而总结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特征。这种将学生放在探究主体地位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每个学生都在组内积极发表意见,并就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实践证明,在学生探究中进行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持久。

三、以总结促进减负实现

许多教师认为,即便是将所有的时间花在讲解知识、练习题上,教学时间也远远不够,更不要说每节课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堂总结了。然而,课堂总结能够使得初中生对某个章节的知识点的理解变得更加清晰,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严谨,这是使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题的基本前提。当九年级学生能够及时总结与梳理数学知识结构时,教师便不必在同一知识点上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这也就从侧面实现了减负教学。

在上述“二次函数与图象”一课中,笔者利用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就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进行了总结。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地从a、b、c的取值情况全面总结出了二次函数的各个性质,分析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多个知识点,从中分析了各个数学概念。如此一来,笔者便可帮助学生将他们在探究中所获得的各类知识进行系统的分类与总结,深化了初中生的学习感受,而这也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灵活应用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来解决数学问题。

总而言之,减负是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参与中考的基本手段,教师也应将减负这一任务铭记在心,解放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保证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活动逐步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赖荣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J].学园,2015(17):69-71.

[2]何亚芬.课改和“减负”的双重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案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3(9):4-5.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减负数学
我们爱数学
春节已“减负” 送礼根难除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