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锻炼对短跑运动员的作用与重要性

2018-03-07 09:48张二涛周望梅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张二涛 周望梅

摘 要:众所周知,短跑运动的主要特点是运动速度快、运动强度大,由此可以看出短跑练习是一项体能运动,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机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身体素质的水平,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各项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不断增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身体素质训练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身体素质锻炼;短跑运动;力量素质

身体素质主要是指人的身体的各项器官、系统机能的综合表现,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力量、耐力、速度等,纵观当前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短跑运动员因其先天条件的影响,其身体素质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只要经过后天的不断训练,其身体素质仍可以得到增强,以使其在短跑活动开展中各项身体机能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对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以及灵敏素质等。在本文中,我主要从力量素质训练方面来谈一谈其对短跑运动员的作用与影响。

一、力量素质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短跑活动的开展对速度有着较高的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影响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看似与之毫无关系的力量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在物理学习活动中我们都知道力是物体产生速度的原因,将其推及短跑运动之中同样适用。将其转换到短跑运动中也就是说短跑运动员在跑步的时候其重力是不变的,此时同样的环境下力量直接决定了运动员的速度,所以对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素质训练是提高其跑步速度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短跑运动员需要有特殊的肌肉力量能力,倘若一名短跑运动员没有两条强健的双腿,他们在参加比赛的时候,就无法快速突破自身的身体极限,将各项身体素质发挥到最佳程度。而肌肉的快速收缩是以力量为前提的,在力量的作用下,运动员的肌肉会得到不断的训练,在力量的促使下,其才能具备发达的肌肉力量,以此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

二、肢体的力量素质训练对短跑运动员的影响

身体力量的来源主要是肢体作用,在本段中我主要从不同的肢体部位来谈一谈其对短跑运动员的影响。

1.上肢对运动员短跑的影响

在跑步活动开展中,步长和步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短跑运动员的成绩。试想一下,一名步长较长的运动员和步长较短的运动员进行比赛,步长较短的运动员想要超越步长较长的运动员,他只能靠调节步频来实现这一目的,如何调节步频呢?手臂的摆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双臂的摆动不仅可以使运动员的身体保持平衡,还可以增加两条腿的蹬摆力量,这是因为身体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当一侧的手臂迅速向后摆动的速度加快的时候,反作用力会通过身体将这一加速作用给同侧的腿,以此使得腿的蹬摆速度有所加快。当蹬摆速度加快的时候,其步频、步长自然会有所提高,从而能在比赛中占得优势。

2.腰髋力量对运动员短跑的影响

在短跑运动活动开展中,脚步着地的时候,运动员腰髋部位会主动发力带动大腿积极地向下压,其小腿自然而然地会呈现出伸直放松状态,这样就增加了双脚扒地的力量,在力的反作用下,地面会给双脚一个很大的向上抬起的力,这样就提高了支撑腿的蹬伸力量,加快两腿的变换频率,从而促使运动员跑步的速度加快。除此之外,腰髋部的肌肉可以为抬腿动作的产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在腰髋部肌肉的作用下,运动员在短跑的过程中发挥腰髋部的作用,在摆动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力可以直接作用到支撑地面的那一条腿上,从而在增大蹬地力量的同时缩小蹬地角度,这样身体重心的腾起角也就会随着减小,在腰髋部带动髋关节灵活变动的时候,其步伐自然而然地会有所加快。

3.下肢力量对运动员短跑的影响

在进行短跑活动的时候,腿部在变动的时候其局部的肌肉会处于短时间的持续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会使得肌肉的毛细血管所承受的压力有所增强,进而影响到该部位的血液循环,在局部供养受阻碍的时候,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自然而然会有所增强,这对提高运动员腿部的爆发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换言之,对短跑运动员进行下肢力量训练可以在促使其肌肉无氧代谢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腿部力量的爆发,腿部力量的爆发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除此之外,下肢力量訓练中的脚踝、腿部关节的训练同样可以增强短跑运动员的伸肌力量,为其在比赛中爆发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对短跑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不仅可以使其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得到有效调节,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使其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詹建国,戴兴鸿,章国峰.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力量练习的下肢肌电特征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

[2]高亦扬.对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及其构成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