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地理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3-07 09:48周淑华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

周淑华

摘 要:学校教育关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思维能力是基础,因此中学地理教学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介绍了中学地理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的八种思维能力,以及通过对素材的挖掘,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等,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思维能力;地理教学;生活现象

学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思维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思维能力也是智力的核心。中学地理教学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空间思维想象能力是学习地理的最大障碍,因此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应用能力,以便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综合性与创新性人才。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常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之一,形象思维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也会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中学地理教材有着丰富的形象思维素材,即教具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些教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教师也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片、声像资料等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地理思维意识兴趣的培养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启发诱导,能调动学生的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地深入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所以,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使学生能够大胆地想象和联想。例如,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时,学生往往很难把各要素联系起来,此时老师就应该以区域地理环境为例,分析黄土高原由于人类过度破坏植被,导致气候、水文、岩石、地貌、土壤、生物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用因果关系思考,进而得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为开启学生的思维兴趣创造了条件。

3.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指从特定的信息目标出发,向外辐射,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地理教学中通过绘图、读图、析图、实现图文转换,指导学生学习,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既能让学生懂得从图中挖掘出有用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者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能教给学生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讲“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教师通过边讲解边画板图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画三圈环流示意图进行训练,以后只要提到三圈环流,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完整画面,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如,在讲授“必修三:如何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时,也利用发散性思维来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先设计对比学习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又设计让学生从中国和美国的地理环境差异比较异同点,学生各抒己见,讨论表达观点。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4.横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横向思维能力指对于不同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思维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例如,气旋与反气旋的比较,在横向思维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的现象中寻找所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例如,在讲到降水类型时,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等虽然降水的形式不同,但其产生降水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暖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其中水汽冷却凝结所致。求异,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这是一种比较高级且拥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中国与美国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差异的比较,可以让学生知道环境和经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过程远远超过求同思维,它们都有利于思维更好地发展。

5.纵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纵向思维能力指对于同一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的思维过程,即顺着自己的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探根求源。例如,“锋、锋的类型、锋的影响”的教学中就用了这种方法。教师向学生连续性地提问,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阶梯,多个问题就形成一个问题链,学生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理性认识,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又如,讲“世界气候”,引导学生读图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出问题:(1)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2)气候特征?(3)植被类型?这些问题的层层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

6.综合分析问题思维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一个地理综合体,又是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在理解某一地区地理特征的形成或某一地理事物特点的成因时,应该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思考。例如,必修三“区域农业的发展”一节中,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要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时不仅注意各要素分别产生的影响,还要注意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些要素产生的共同影响。

7.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各种地理思维活动是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心理地图来进行。例如,用教室创设地理空间意境,师生互动,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形象直观,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之一。如,利用教室创设经纬网空间意境。建立经纬网要找准切入点,按座位划分经纬度,面向讲台为北方,纵列为经线,横排为纬线,横排的中间一排为赤道,向前為北纬,向后为南纬,纵列正中间一列为本初子午线,向左为西经,向右为东经,再划分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学生根据座位的位置判断经纬度。并了解自己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等,然后在研究性课上发言交流,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定位识图能力。

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1.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

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学生得到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并掌握一定探究问题的思维技巧与方法,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如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和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一样的吗?不同在哪里?当然,在学习教材知识时,思考无处不在,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要注意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

2.结合生活现象构建思维素材

地理来源于生活,联系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挖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素材,把生活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知识,还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价值。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富有生命力。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过程。例如,新疆风沙大的原因、要结合生活实际,先谈实例或感受,再分析原因,如何趋利避害等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借助新闻媒体信息,搜集思维素材

平时注重收集新闻、报刊、网络等传媒中与地理有关的信息。挖掘时事素材中的地理元素,将时事地理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又能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例如,讲“区域农业的发展”这一节时,讲课前我引用了报刊上的一短文作为素材当引言,“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的莱斯特·布朗发出的‘谁来养活中國人的惊人之问。他预言:到2030年,‘谁也养活不了中国人的结论”面对这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陷入了迷茫,此时我说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推翻他观点的证据。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4.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教师通过语言传递的信息尽量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为什么),减少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描述。教师在授课时要引导学生不断读图、视图、分析、比较、联系、归纳、概括,思维就不断活跃发展,如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教学中教师借助北方的井越挖越深的漫画,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问题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见多方能识广。

综上所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