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爱屋及乌效应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018-03-07 09:48王德江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质量

王德江

摘 要:目前初中学生语文成绩普遍偏低,学生厌学语文现象严重,语文成绩不理想。语文教师应巧借学生爱屋及乌效应,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模式,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质量

《尚书》云:“爱人者,兼及其屋之乌。”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十分突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学生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便喜欢语文学科的学习,相应的学习兴趣也较浓,语文成绩也较为理想,反之亦然。目前初、高中学生语文成绩普遍偏低,学生厌学语文现象严重,语文教学处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窘况,巧借学生爱屋及乌效应,建立起语文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语文的教与学形成其情浓浓、其乐融融的气氛,不失为突破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窘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一种学科知识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的双向流动,直接影响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与教师交往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不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兴奋的心境中达到各自的交往目的。反之,恶劣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的恶性循环,师生双方都得不到成功的精神体验。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在课堂上创造出活跃、认真、快乐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处在兴奋中心的组合网上,极易形成积极、灵敏的思路,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形成自发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能更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也易于转化成自己的需要,从而主动去实现这种需要。正因如此,学生语文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这个兴趣又取决于学生对语文老师的信任和喜爱程度。所以,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个效应,语文课就不会被学生认为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修学储能的必要途径和快乐的情感体验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的必要性,是由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首先,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使然。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但诸多因素造成了当今中学生冷漠语文学习的现状:其一,作为中华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语文一直被视为普通教育的基础学科。十多年的语文学习生涯中,由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语文课缺少趣味性、新鲜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倦语文课的学习。其二,中学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信息、通用技术等学科的趣味性、新鲜感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其三,语文知识本身包罗万象、纷繁复杂,语文考题答案的灵活宽泛特点,也让许多学生产生云里雾里束手无策之感,加上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習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的缺失,也增加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语文的难度。

其次,这是中学生心理特点之需。中学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通常是以感情支配理智,而不能像成年人那样用理智支配感情。所以对待学习也一样用感情支配学习动机、学习过程。那么,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语文成绩的优劣,自然就与学生对语文老师的信任、喜爱有很大关系。

由于上述原因,利用中学生爱屋及乌的效应以增强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而利用这种效应,首先要让学生“爱屋(老师)”从而“及乌(语文学习)”。为此,教师首先要将自己打造成可爱之“屋”。

首先,语文教师要自觉加强知识能力和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尤其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教师只有让自己具备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居高临下地把握语文知识体系,并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境界,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甚至崇拜,进而效仿之。很难想象,一个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平平,连专业知识都仅是一知半解的语文教师能让学生喜爱他并对他的语文教学感兴趣。

其次,语文教师要具备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现代先进的教育观念都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今的课改理念更是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民主的也是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真正明白教与学、师与生、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整个教学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在学生的自主参与中进行,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并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备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爱屋及乌,热爱语文教师,进而热爱语文学习并高效地学习语文的重要保证。

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种基本类型的师生关系。

1.紧张型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中的教师也许对学生很负责任,但却固守师道尊严的理念,忽视学生的权利,因而忽视与学生的交流,以自我(教师)为中心,主宰教育教学活动,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动辄说教、训斥学生,甚至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教学行为,往往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轻则让学生对老师表面上毕恭毕敬,敬而远之,暗地里却发泄不满,重则出现抵触情绪,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学。这种紧张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冷漠型师生关系

教师或文明素养偏低,或人生态度消极,对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冷眼相待,生活作风不严谨,抽烟、酗酒、赌博……这样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心理距离,不仅缺乏凝聚力,难以和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而且还令学生厌恶,当然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亲密型师生关系

教师师德高尚,作风民主,态度亲切,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热爱学生,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久的爱心,师生间相互信任、理解、友好,教师给学生广阔的活动天地,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向心感,表现在课堂上会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对所学内容有相当浓厚的兴趣。我们说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这种亲密型师生关系,只有这种师生关系才能产生爱屋及乌的学习效应。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