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提前量 确保观察畅

2018-03-07 09:48杨德耀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七情

杨德耀

摘 要:针对学生观察力普遍较弱,因语词障碍而造成观察后不能准确有效进行描述的现象,在对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后,提出基本词汇的概念,说明了学生观察前必要的基本词汇掌握对于观察的重要意义。论证之后,提出搜集词汇的标准和对基本词汇归类整理的方法,最后介绍辨识类词汇积累的方法。

关键词:基本词汇;五觉;七情;辨识类词汇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时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观察能力普遍偏低,写出来的文章少切身感受,无病呻吟现象较为严重。其實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感同身受地积累写作素材,教师没少费口舌。我们要求学生观察时一边目不转睛地看(凝视),一边全神贯注地想(揣摩),一边用语言在心里描述(默述)。眼脑并用,看想结合。可因为事物的特征扑朔迷离、瞬息万变,有时即使学生发现特征,在准备用语言来描述时却卡壳了,虽“众里寻她千百度”,原来那词却不在头脑最深处。或是即使描述了却往往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于是大脑懈怠,观察行为难以为继,久而久之,学生对观察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一、原因分析

语言出现卡壳、词不达意是因为习得语言和未习得语言两种情况造成的。习得语言有两方面原因:(1)语义模糊。如有的学生在形容有点失意和伤感时,就用“悲怆”,当张目远方时,就用“鸟瞰”。(2)语义误解。如有学生把“阳春白雪”用来形容初春美好的景致,把“七月流火”当成形容夏的热浪滚滚。

未习得语言可以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一下,因大脑未储存语言信息,此时主体心灵背景难以给人的学习、行为能力提供思维信息。信息的缺失,就不会产生信息动力,无信息动力,便不会激起人的兴趣、意志力、事业心、成功感的生成产生的心理动力,更不会产生思维模型和知识模型的生成而产生的操作动力。[1]柳布林斯卡娅认为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是形成什么样的形象,而是怎样把直观获得的感性特征跟确切选择出来的那个标志整个形象的词结合起来”。[2]只有当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和词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表象才可能转化为能够用词进行描述的具有客观意义的形象。比如先前学生头脑中没有储存“高亢”和“低沉”,“激越”“平缓”和“跌宕”,“铿锵”“奔放”和“幽咽”,当他们聆听美妙音乐沉静自失转而想进行描述时,虽搜枯肠,“捻断须”,也无济于事,只好自我安慰:此乃天籁,可意会,难言传。

二、基本词汇习得的重要意义

我们从以上原因分析可以看出,词语先于观察行为习得意义重大。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词语的习得是日积月累的过程。那么怎么解决中学生观察行为所需词汇的燃眉之急呢?有没有少量的能保证观察行为进行的基本词汇呢?

创建“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法”的常青认为,写作,最重要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但偌大世界,千头万绪,使人眼花缭乱,头在哪里,序在何方,真是老虎咬天,无从下口。后来他在音乐中获得启示:“在音乐中,1,2,3,4,5,6,7,这每一个音符能独立训练,独立使用,又能相互并列搭配。每个音符既相对稳定,又变化无穷,既能谱山歌小调,又能谱交响乐章。”于是他认为,在写作中也应该有类似音符性能的东西存在。经过分析研究,他觉得文章中的“色、声、形、味、触”这“五味”和“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性”,正是中学生初学写作中的“音符”,“它们也能独立训练,独立运用,相对稳定,又变化无穷”。[3]韦志成在《语文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学习语言必须要积累基本词汇”,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不会出现理解词不达意,言不尽意的‘语言痛苦了”。[4]常青把“五味”“七性”当成“音符”,这些“音符”应属于韦志成所说的基本词汇范畴。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谈到“五味”即刻让人想到“五觉”,学生在观察时要打开“五官”,耳目并用,视听结合,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这样,就能全面地、生动地、丰富地感知客观事物。除视听之外,比如我们只有通过触觉才能感知物体表面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

“七性”亦“七情”,是人的七种基本情绪。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是可以观察出来的。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5]表情是比言语产生更早的心理现象,表情比语言更具生动性、表现力、神秘性和敏感性。特别是在言语信息暧昧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秒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识对象的态度和内心世界。例如,教师说了一段笑话,引得哄堂大笑,但有一学生显露不耐烦的表情,据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测此生有逆反心理,对该教师有成见。

三、基本词汇的搜集、归纳整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五觉”“七情”类词还应着眼于“基本”二字,因为这些词的涵盖面极为广阔。以“五觉”为例,“五觉”下括视、听、触、味、嗅觉,视觉中又包含形、声、色、态、大小等,形状又因物体外形各异、千差万别而词条众多、难以穷尽。

基本词汇的搜集是个艰难的过程,它们并没有贴上标签,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多渠道去搜集。选取基本词汇的标准有两条:一为针对性,既要针对学生认识的实际水平,又要针对他们在辨识中产生的模糊和错误认识;一为实用性,即要保证基本观察行为的进行。至于搜集的渠道更为多种多样:可以从平常学生习作中发现,可了解学生在观察中语困点所在,从相关专业知识中提取(如绘画知识和音乐知识等),从《辞海》类语表中寻求以及网上输关键词条搜索等。

在充分搜集后,就要归类整理。首先可以按照词语作用分为三类:镇痛类,这是可以解决及时观察中出现的“语言痛苦”的词汇;处方类,是内在储存的,但使用时出现问题的词汇;备用类,暂时可能用不到,但在不久后的观察行为中也许会发生作用的词汇。其次,在以上三类划分之后,每类中又可再作两类划分,分别是需要辨识类和无需辨识类。

四、基本词汇中需辨识词汇积累的方法

1.语义辨识法

语义辨识法分为解词法、比较法、造句法。

大部分词语的积累都可采用解词法,它最常用、最快捷,简单易行。如区别按摩和抚摩,按摩:用手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進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而抚摩: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解词法让二者泾渭分明。

比较法有同义词比较和反义词比较。同义词比较是要找出几个同义词在语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方面的细微差异。如“悲哀”“悲伤”“悲恸”都为悲,但悲的程度逐步加深。反义词比较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难以区分时,可以分别找出它们的反义词,以此来加以区分。如“枯黄”“蜡黄”,“枯黄”的反义词是翠绿,“蜡黄”的反义词是红润,二者的涵义和使用语境就不言自明了。

造句法,是采用创设特定语境让学生具体理解词语含义和使用规则的方法。比如区别“爱戴”和“爱护”,用造句法学生很快知道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

2.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演示法是针对学生头脑中对词语的模糊印象,而采用现场观察,出示图片,多媒体展示等让学生在心理进行素描,快速地把表象和词连接在一起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敏锐地感知色彩,可把学生拉到室外,走进自然,从自然中找出“蔚蓝”“碧绿”“火红”“金黄”等,以后就能避免学生随意使用这些词语。

3.表演法

表演法是通过表演,亲身体悟词语准确而丰富的内涵的方法。如“哈腰、躬腰、猫腰”,不亲身表演一下,学生很难体会差别。表达“喜悦”有上百个词条,学生真正能区别和使用的不多,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去表演,个别有困难的挑出来,集中讨论试演。

4.临摹法

很多抽象词汇具有情境性,我们可试着再现情境,让学生主动用相关抽象词去描述,如同绘画的临摹一般。如内在的情绪体验,极其微秒,难以言表,只有情境再现,给出相关的词,学生才有可能一一对应,理解掌握。我们可以准备不同格调的音乐,让学生去领会什么是“婉转”,什么是“悠扬”,什么是“清脆悦耳”,什么是“珠圆玉润”等。

以上的工作庞大而繁杂,但作为“师父”最起码要有把“徒弟”领进门的功力,如果老让学生逡巡于观察的大门之外,我们有何颜面对学生大言不惭地说“修行在自身”?

参考文献: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

[2]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语文出版社,2006:68.

[3]常青.写作基础训练分格法[J].辽宁青年,1981(1).

[4]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69.

[5]张厚粲.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83.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七情
左权将军的“七情”
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
栗谷对朱子心性论的传承与发展
第十二届北京舞蹈双周演出照
论七情致病与七情治病
北海之殇
韩儒金昌协的四端七情论与“性情经纬说”
四端之纯善与七情之无有不善
——李退溪四端七情论中的“两情二善”
中医怒伤肝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学治未病养生理论运用于七情发生学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