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地理核心素养 优化地理作业设计

2018-03-07 09:48蒋奕珺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读图核心作业

蒋奕珺

摘 要:随着地理课改的不断深入,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优化地理作业设计以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当前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客观问题。通过对地理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及实施来阐述其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理作业;实践能力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地理课程也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地理实践、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具备人地协调观念等能力。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特点,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树立核心素养理念,有利于教师找准培养方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

效率。

目前,新课程的地理课堂改革已经初见成效,然而地理作业的布置却依然存在很大的弊端。有的作业只注重地理知识的重复,却忽略了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有的作业单方面追求数量,却忽略了对质量的把握,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有的作业形式单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传统的地理作业很大程度上无法实现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入培养,阻碍了地理课程改革的进程,地理课程改革离不开地理作业的改革,要体现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要优化设计地理作业,尽量做到事半功倍。

二、精心设计地理作业,提高学生地理核心能力

1.精心设计操作型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地理综合素养中两个重要的能力,特别是在地理核心素养提出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应该通过对课标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合理设计有效作业,使实践类作业既易于学生操作,又有利于学生提高观察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完地球仪、经纬网等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迷你地球仪,利用海洋球或者其他球类为主体,在球上贴出赤道、两极及主要经纬线并标出度数,最后用铁丝做地轴,制作成一个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有规范操作,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审美,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再如等高线模型的制作、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气象观测、编制地理主题小报等。

操作型作业可以有效巩固所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精心设计探究型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学生的综合思维,就是能夠运用正确的地理知识来解决所面临的地理问题,而这种思维包括探究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可以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加强,使学生从感性认知跨越到理性认知阶段。

探究型作业正是把问题解决作为最终目标的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热点新闻进行探究,如“5.12”汶川地震的成因及警示、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影响分析;也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如《两小儿辩日》中太阳高度角大小、距地远近、地面冷热等问题分析;还可以结合乡土地理进行综合探究,如常州如何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常州美食和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探究型作业需要收集大量资料,需要学生有深度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

3.精心设计读图型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当前地理作业中,教师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束缚了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可以多采用读图识图型、读图分析型作业,如在认识中东的范围时,可以通过“大家一起来找茬”的作业,让学生找找中东和西亚的区域差别;再如比较金砖五国的区域差异时,让学生分别用大象、犀牛、水牛、狮子、豹子来形容五个国家的区域特点。

不仅要培养学生多读图,会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图,如绘制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绘制中国雨带推移图、绘制每一章节的概念图等,学生在绘图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区域地理的特征作全面把握,另一方面也要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才能更有效地反馈出需要表现的地理要素,这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大有裨益。

4.精心设计活动型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良好的人地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更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相对较弱,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更注重对学生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

比如,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天气的农谚,让学生感知自然对生产的重要影响;收集日本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资料,制作小报并利用家中废弃物制作新的工具或工艺品,体会资源的再利用;寒假期间记录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指数,分析产生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从自身角度谈谈有哪些可操作的方法。

通过活动型作业,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同时使学生树立通过努力学习、运用科技手段可以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绿色美好的观念。

地理课程改革已经进一步深入,地理教师应该逐步认识到地理作业不单单是知识的简单反馈,技巧的重复训练,更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师应该为此认真研究地理作业的类型,并善于运用有效作业的策略,开发更多新颖、趣味、探究、开放、多层次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快乐做作业的同时逐步提升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牛超,刘玉振.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培养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10).

[2]王小龙.“地理活动”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上的思考[J].文化与探索,2017(6).

[3]缪立兵.拓展作业设计提升地理能力[J].科教文汇,2011(11).

[4]杨希桐,张清.基于新课改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5(3).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读图核心作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读图
我想要自由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