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知识

2018-03-07 09:48戴源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化学知识捕捉生活

戴源

摘 要:我们在学习化学时,教师会引导我们多多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知识,长期的捕捉,使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化学意识,提高了化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捕捉;生活;化学现象;化学知识

化学是我们在初中开始学习的一门新学科,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困难较多的学科,化学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化学原理、化学概念抽象性较强,往往是我们理解的难点,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会引导我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知识,让我们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现象,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我们化学学习的兴趣,也让我们逐步形成了将化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思考习

惯,很好地解决了化学学习的难题。

一、捕捉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化学从通俗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另一种具备新特性的物质的现象。钢铁生锈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之一。铁会生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内部含有碳杂质,常温条件下,碳就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经过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作用后,氧就会进入到铁的内部,并和铁合成另一种物质,即四氧化三铁,使铁器出现锈迹。让铁生锈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铁器,会因为空气中的氧与水蒸气的共同作用出现生锈现象。当铁表面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保护层后,就能够隔绝水和空气中的氧,阻止铁器产生化学反应。

物体燃烧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化学现象之一。我们常常会用一个火种去点燃各种物体,从而引发燃烧现象,但一些森林火灾却在缺少这种火种的情况下,产生了无火自燃现象,就是因为树木在干燥状态下,燃点很低,当周围环境处于高温状态时,就很容易出现自燃。这种燃烧现象就是因为高温中的物体和空气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并生成另外一种物质,如二氧化碳等。氧化反应时释放出的热能会以火苗的形式出现,而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是一种气体,它会在空气中飘散,因此汽油等物体在燃烧后就会直接消失,而其他物体也只会留下少量的无法和氧发生化学反应的杂质。在了解了燃烧的基本原理后,就能够用各种方法灭火,通过各种物质隔绝高温中的物体和空气中的氧,就能够达到灭火的效果。在生活中,还有各种化学现象,如酒瓶、碳酸饮料开启时会溢出大量的白沫,这是由于碳酸气体在不同气压下溶解度有所不同所引发的化学现象;酸雨也是因为雨、雪吸收并溶解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所形成的酸性降水现象。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并深入思考这种现象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二、捕捉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及相互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化学知识。毛衣穿久后,用各一半的醋和水混合后喷洒到发亮的部位,再洗涤,被磨得发亮的毛衣就能恢复原样;如果蒸馒头的时候碱放多了,会发黄,在锅里边放上一些醋,再蒸一下,就能让馒头变白;在炖骨头的时候,加进去几滴醋,就能使骨头中的羟基磷酸钙和醋中的酸酸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进而转化成人体易于吸收的钙盐;醋酸的腐蚀性,还能溶解保温瓶、水壶中的水垢。

盐作为生活中的另一个必备调味品,氯化钠是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入人体后,会与人体中多种元素进行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胞、组织及血液中的电解质维持平衡状态,并控制人体中的酸碱平衡性、保持血液正常流通;氯化钠、氯化钾对于血液粘稠度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人们在选择毛线时,用燃烧的方法进行辨别,是一种较为简易的方法。取一段线进行燃烧,之后出现羽毛烧焦或者烧头发的气味,还有块结状且有光泽的残留物,轻轻挤压后就能压碎的线就是纯粹的毛线;如果有块结状残留物,并且有光泽,但轻压后不能压碎,说明是化学纤维材质的;如果残留物呈灰烬状态,一吹就散,就说明是棉线。

我们在学习时,笔是必备物品。铅笔就包括各种型号的,这些不同类型的铅笔的区别在于其铅笔芯的材料组成有所不同,铅笔芯中的石墨与粘土的不同比例就使铅笔芯出现了硬度与颜色的不同。粘土比例越高,硬度也就越强;石墨比例越高,写出的字体颜色也就越深。圆珠笔则是以油墨为主要成分的。这是一种由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矿物油、硬胶、油烟等合成的粘性油质,因此,在一些有油和蜡的纸上,是无法用圆珠笔写出字来的;如果温度较低或者久置不用导致笔不出油,把笔头放到温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就能够再写出字来。我们要书写重要的档案或者文件时,使用的都是碳素笔,这是因为碳物质具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我国古代书画家的很多真迹能够保存到现在,也是因为书写的工具主要是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墨水。

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知识,我们就逐渐养成一种化学意识,对生活中的各种物质、现象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这种化学意识使我们更喜欢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知识,并通过这些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深入思考课堂上和书本上得来的各种化学知识,进而产生一种良好的循环,使我们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焦小品.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J].科技传播,2012(9):120,127.

[2]张宁宁.浅谈生活中的初中化学现象与知识[J].新课程学习:上,2012(4):106-107.

[3]肖赐攀.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J].中国科技投资,2016(32).

指导老师:王娜,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化学知识捕捉生活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教学初探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