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躺”的构式形成与传播

2018-03-08 06:57杨杏红
关键词:葛优构式结构

晏 雯,杨杏红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TechWeb报道:12月15日消息,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葛优躺”名列排行榜第七。[1]2016 年 12 月 21日,据央视网报道,在年度字词发布的同时,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也同时揭晓,“葛优躺”以高票当选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2]葛优躺,在时隔20多年后,因为一张剧照,没有任何宣传与炒作,却瞬间走红网络,成为十分流行的方式。随着葛优躺的流行,“北京躺”“钢铁侠躺”“梅长苏躺”等影视剧人物开始接力,进而由此衍生的“北京瘫”“京城四瘫”“横店瘫”等也刷爆朋友圈。

一、“葛优躺”的出处来源

“葛优躺”图片源自1993年热播的大型家庭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在第17、18集中,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去别人家蹭吃蹭喝。他四仰八叉、一脸胡子拉碴颓废地瘫在沙发上,两眼空洞,像一摊烂泥慵懒地瘫在沙发上,神态“妙趣横生”。据新榜2016年7月6日07时08分数据显示,最近一周仅提到“葛优躺”的微信文章有196篇,提到“北京瘫”的微信文章有50多篇。

那么,二十多年前一部电视剧的一个画面,却在2016年流行起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成为“爆款”,甚至越刷越火、火到巅峰,它是如何传播的呢?下文将从句式结构、语义衍生、语用扩展及构式延伸等角度进行分析。

二、“葛优躺”是固定结构

要分析一个流行语结构,必须先确定它是词还是短语。参照词汇与短语的区别特征,我们结合例句来看:

(1)一个葛优躺下了,千万个“葛优躺”冒出来了。

(2)据说全世界最舒服的葛优躺,分分钟钟让人全身是病。

(3)夏天周末宅在家,最惬意的不过是冰镇饮料加追剧,再配上时下最潮的“葛优躺”。

首先,“葛优躺”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都是以[2+1]的固定结构出现,且未出现在两者中间插入其他成分的情况,一般在句子中处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次,“葛优躺”是在“葛优”和“躺”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合概况形成,它带上了新的完整语义,因此它具有意义的整体性。此外,“葛优躺”的流行衍生了“北京躺”“梅长苏躺”等新词,具有较强的能产性。随着网络的普及与流传,“葛优躺”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使用。

从音律上看,“葛优躺”是个三音节结构。它不像双音节结构那么经济简约、表意明确,也不像四字结构那么四平八稳、端庄典雅。“三音节是汉语的一个自然音步,语言中允许也需要大量的这样的单位。[3]”因此,三音节结构也在日渐发展壮大,以其独特的韵律在汉语中独占优势,使人感到一种音节语感的“内驱力”的存在。三音节结构,一般可以化为[1+2]或者[2+1]两种,形式较为灵活变化,且实用性强,而“葛优躺”应属于[2+1]结构。

从结构上看,三音节结构一般可根据其构成成分2是否是单纯词或者专有名词,分为单层次或是双层结构。“葛优躺”的构成成分2“葛优”是专有名词,加上“躺”后成为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因此它应该是单层次结构。且成分2和成分1的位置不可调换,两者中间未见插入其他成分。

从语义上看,以名词性为主的[2+1]式,体现的通常是成分2对成分1的修饰或限定;以动词性为主的[1+2]式,则通常体现成分1对成分2的施为关系。不难发现,“葛优躺”从表层语义看,本应是[2+1]的主谓式结构,是谓词性成分;但在使用中它已经逐渐演化为[2+1]的定中结构,是一个名词性成分,且随着它的流行,似乎带上了一种其自身以外更深刻的含义,反映了一种疲于奔命的社会现状,映射生无可恋的社会心理。

因此,可以说“葛优躺”是一个在00后与90后等年轻群体中流行的[2+1]式的名词性结构,多充当主语与宾语,结构凝固稳定。

三、“葛优躺”的语义衍生

例(1)“葛优躺下了”,只是纯粹地描述像葛优的动作“躺下”,第二个指那些“跟葛优一样的姿势、神态瘫躺的人”。例(2)中与例(1)所表达的这种“躺”一样,只是对葛优躺外在的姿态神情的描述和表达。而例(3)里出现的“葛优躺”与一般的躺不同,它显示了比表层更深一层的含义:这样的“躺”比一般的躺要“销魂”得多,它是毫无顾忌地放纵自己,无欲无求地彻底放松,不管不顾,无拘无束,是一种想怎么瘫就怎么瘫,生无可恋的思想,是一种隐含的精神状态。因此,爆红于网络的“葛优躺”已经不是《我爱我家》电视剧里那个意义上的“葛优躺”了,它已经被重新赋予了时代性的内容,是一个疲于奔命的部分中下层的集体形象的反映,“是人们无声和有声的集体表达,尽管这种表达是无意识和娱乐化的[4]”。

时下,人们每天疲于奔命,顶着巨大的压力追赶快节奏的生活,没有空暇、没有思考的空间,与20年前相比,更多的是压力的增加,精神的疲乏,心灵的空虚。“葛优躺”不仅形象描绘了疲惫不堪的画面,更饱含深意地映射出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无可恋的社会心理。“葛优躺”式的“颓废”迎合了人们放空一切、降低焦虑、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这正是这个词流行的心理背景。也正是因为大批网民们这样的心理因素刺激强化,“葛优躺”从慵懒的瘫坐姿态变成了一种倾向于精神状态的表达。

用简单的图式来表达“葛优躺”词义衍生的过程,即由例(1)的“葛优躺”到例(2)群众性的“葛优躺”,再到例(3)的精神状态的颓废。图式如下:

四、葛优躺的语用扩展

据调查,“葛优躺”多为00后、90后等年轻群体使用,并配以文字,成为系列表情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在现实的交际情境中几乎没有。这符合语言发展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先在网络上走红,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收入日常词汇或被淘汰。“葛优躺”不像“洪荒之力”已被收录词典,但其在网络的使用度及普及度不可小觑。

在“葛优躺”的语义转变过程中,其语用义也发生了转变。我们通过百度搜索、新浪微博、豆瓣网、网易新闻等网络平台,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葛优躺”或“葛优瘫”进行分析,发现该词汇的语用义出现了变化。

首先,是使用对象的变化。“葛优躺”最初只是《我爱我家》剧情中葛优的一个慵懒坐姿,是为环境和角色需要而选取的一种瘫坐姿态。自20多年后再度被网友扒出,并配以文字后,“梅长苏躺”“钢铁侠躺”等相继出现。随着它的普及与流行,千千万万个“葛优躺”出现,它迎合了时下人们疲于奔命的生活状态和空虚迷茫的精神状态。它已经经历了“葛优一人——少部分明星名人——普通民众”的使用范围变化。

其次,是表达内容的变化。最初的“葛优躺”是一个动作,是网友们为了形象、贴切地描述“葛优”瘫坐的姿势而创造的新词,随着这种现象被认可、被流传,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动作姿态的表达和阐释,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倾泻与表达,是一种对于社会现状的反映,是人们精神状态的表达。

最后,是搭配对象的变化。从最初的主谓短语结构逐渐固定为名词性结构,多与形容词、动词相搭配,充当定语或主语中心语。

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我们选取了十名在校学生与十名工作人员(不同职业类型),分别针对“葛优躺”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对象大部分是90或00后。以下是问卷的三个问题:

1.你知道“葛优躺”吗?

2.你理解中的“葛优躺”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意思?

3.请你根据“葛优躺”联想五个词语,它们会是什么?

问卷总共发出20份,回收情况也是20份,回收率为100%。在回收的问卷中,对问题1的回复,仅有一人表示不知道什么是“葛优躺”,是一名工作人员,且为物电相关行业的工作,可能与其工作性质接触不到或是不必接触这样的语言有关。因此,我们大概可以说,绝大多数民众知道“葛优躺”,少部分由于工作环境或行业性质影响,可能会不知道。

在剩下的可作参考依据的19份问卷中,我们根据调查者对问题2的回答选取其中典型的回答:

“一个懒趴趴的动作,可能有懒癌晚期的人所做出的动作或者是一个地道北京爷们坐沙发的样子”

“我已经是个废喵了”“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都说上班打鸡血,下班葛优躺,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生无可恋啊啊啊”“感觉不会再爱了”

“葛优躺和北京瘫来回切换,应该就是最惬意的人生了”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葛优躺”大概有几个重要含义,即“懒”“废”“累”。且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有些人仅仅是从动作姿态出发,有些是从身体感受出发,有些结合自身工作与生活来说,有些是从精神状态角度进行思考。因此,“葛优躺”已经从一个简单的动作姿态上升为一种生活状态、精神状态。

我们将问题3整理成一个表格,如下:

群体不同岗位工作人员(9人)由“葛优躺”联想到的五个词累、空虚、焦虑、无奈、迷茫瘫、空虚、被掏空、颓废、发呆舒服、享受、腰疼、家里、随意舒适、随意、舒坦、放纵、邋遢废、累、瘫、瘫软、生无可恋工作压力、精神紧张、用脑疲劳、亚健康、不健康累、身累、心累、各种累、废了颓废、累、舒服、爽歪歪、废了放松、自在、卸防、百无聊赖、休息现状工作时疲于奔命,休息时空虚颓废,没有热情、激情,是一种社会活力的透支

在校学生群体(10人)累、慵懒、放空、失落、迷茫懒散、放空、无语、静静、随意颓废、挫败、呆滞、无神、生无可恋颓废、慵懒、乏力、无力、迷茫萎靡不振、生无可恋、无病呻吟、无话可说、身心俱疲颓废、精神空虚、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无力全废、瘫软、浑身无力、软骨病、懒人懒癌晚期、废人、随意、生无可恋、不管不顾无力、瘫痪、软趴趴、无可奈何、行将就木累、懒、瘫、软、废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一种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负面效应

据上表,在校学生与在职工作人员对“葛优躺”的理解存在异同:

相同点是两类群体描述的基本状态是一致的,即瘫坐、舒适这样的放松状态;描述的是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状态,是一种身体感受和精神表达。

不同点是两类人群的感情色彩不相一致。在职工作人员的描述含有褒义色彩的理解“舒适”“放松”“自在”等,而在校学生群体的描述中多为贬义色彩,多是一种负面意思。这或许与两类人群的生活环境及状态有关:在职工作人员有了明确的目标,“葛优躺”多是一种休息时的放松状态,是一种休闲与卸重;而在校学生对于未来、工作、人生多处于迷茫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空虚与迷茫。

可以看出,民众对于“葛优躺”的理解已不仅仅是对葛优大爷那么舒适一躺的画面描述了,而是快餐社会下疲于奔命、百无聊赖、没有激情、缺乏活力的生活状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空洞迷茫、疲惫不堪与失声呐喊,是当前社会现状下由典型现象逐渐蔓延成一种负面效应的精神病理现象。

五、“葛优躺”构式延伸

据调查,“葛优躺”走红后,与其相关的阅读量靠前的10w+文章有“冷兔”的《“冷兔趣闻”葛优躺沙发原来是这样的,葛大爷浑身是戏啊……》;“新闻哥”的《这年头一不小心就活成表情包,葛优式颓废躺沙发已经火到没边了》等。其中,“北京瘫”有近五千万阅读。这与北京国都的环境密不可分,作为北漂群体肩负的生活和精神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地方,但又只能自我克制无处宣泄,只能寻求网上的宣泄方式。

自此,许多与动作姿态相关的网络用语走红,成为主流趋势。由此延伸出“葛优瘫”“京城四瘫”“网红北京瘫”“京瘫BOY”“鹿晗横店瘫”“葛优躺沙发”等相关热门话题。此外,还有“碧池坐”“熊猫躺”“熊猫趴”“梅长苏躺”等;接着,9 月份“孙杨站”也火了一把。2017年1月份王凯首创的“天鹅蹦”(“天鹅跳”)也成为微博热搜……

这些词都是“名+动”的构式。我们以“葛优躺”为例,将其分为“A+B”两个部分。据分析,两部分内容均可被替换:A可以是人名、地名也可以是动物名称,还可以人名+地名;B都是动词,可以表示动作也可以表示状态。“葛优躺”已经从简单的“葛优+躺”发展成“名+动”的构式,并在网络的力量下传播开来,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市场需求与时下民众的审美享受与生活乐趣。

这些相似构式“名人+动作/姿势”的背后,是以一个基本典型为模板,进而在认知机制的引导下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惯性结构。可以说,这样的构式是由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经惯性压制而产生的构式,在认知和语用作用下形成。武艳超曾指出“从原型范畴理论、惯性压制角度来理解新构式是对传统构式的传承和变异;从语用标记说明这一构式具有凸显语义焦点的作用。最后总结‘V的不是A,是B’的广泛使用,既是修辞、语用,也是认知的原因。[5]”这样的解析原理应该同样适用于“葛优躺”及其相似的衍生构式,而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与语言资源,也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流行往往具有较大的偶然性与随机性,但也带着自身的稳定性与必然性。“葛优躺”的产生源于偶然,是随机事件,但其传播与流行则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与时下民众的生活现状及精神状态密不可分,它呈现的是一种普遍性的病理精神现象,是一种负面效应,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反省。新构式的产生和传播都需要涉及两个过程:语用选择和类推。纵观那些构式的变形与转移,每个构式都有语用和语义上的限制,在限定的范围内其产生都是符合其规范的。而类推则是根据特定语境,将合乎变项的成分填入其中,形成新的合乎语境需要的表达。

[1]明宇.2016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葛优躺等8条网络用语上榜[J/OL].TechWeb科技资讯·网络.http://www.techweb.com.cn/internet/2016-12-15/2451387.shtml.

[2]手机中国.2016十大网络用语出炉:“洪荒之力”“老司机”等当选[J/OL].TechWeb科技资讯·网 http://www.techweb.com.cn/internet/2016-12-21/2457424.shtmll.

[3]米艾嘉.三音节词语的特点[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8):87.

[4]周霖.“葛优躺”的社会心理学[J].南风窗·思想,2016(18):90.

[5]武艳超.流行语“V的不是A,是B”微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猜你喜欢
葛优构式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葛优一句话怼空谈者
论结构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论《日出》的结构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葛优两口子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