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

2018-03-08 19:00奚克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心力衰竭心率

奚克钰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心率次数分为A组和B组, 每组100例。A组患者心率次数<90次/min, B患者心率次数≥90次/min。选取其中18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心力衰竭组, 选取6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A组、B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差异。

结果 B组再住院70例, 再住院率为70.0%;病死35例, 病死率为35.0%;随访终点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65.23±6.21)mm。A组再住院45例, 再住院率为45.0%;病死10例, 病死率为10.0%;随访终点 LVEDD为(61.56±6.88)mm。B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LVEDD均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90.12±15.43)ms显著低于对照组(144.32±

30.43)m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每5分钟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为(114.32±

28.43)ms, 心力衰竭组SDANN为(73.23±17.21)ms,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邻 RR 间期相差>50 ms /总心跳数×100%(PNN50)指标为(15.21±14.32)%显著高于心力衰竭组的(6.54±

4.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預后效果与患者的心率大小成反比, 即心率越快, 心力衰竭预后效果差。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相对较低, 心功能与健康患者相比较差。

【关键词】 心率;心率变异性;心力衰竭;预后相关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20

在临床治疗中, 慢性心力衰竭为一种常见疾病, 生存率较低, 病情复杂, 急性发作, 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影响正常生活[1]。为研究分析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

200例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研究对象,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心率次数分为

A组(患者心率次数<90次/min)和B组(患者心率次数

≥90次/min), 每组100例。选取其中18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心力衰竭组, 选取6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选取研究对象均充分知情同意, 排除精神障碍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A组年龄23~82岁, 平均年龄(62.30±11.21)岁;女43例, 男57例。B组年龄24~85岁, 平均年龄(62.21±11.12)岁;

女42例, 男58例。对照组年龄24~80岁, 平均年龄(62.12±

11.29)岁;女28例, 男32例。

1. 2 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及门诊复诊, 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 包括再住院及死亡情况、心脏彩色超声。比较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SDNN、PNN50、SDANN等心率变异性指标[2]。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A组、B组患者心力衰竭预后情况对比 B组再住院70例, 再住院率为70.0%;病死35例;病死率为35.0%, 随访终点LVEDD为(65.23±6.21)mm。A组再住院45例, 再住院率为45.0%;病死10例, 病死率为10.0%;随访终点 LVEDD为(61.56±6.88)mm, B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LVEDD均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比 心力衰竭组患者SDNN(90.12±15.43)ms显著低于对照组(144.32±

30.43)m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DANN为(114.32±28.43)ms, 心力衰竭组SDANN为(73.23±17.21)ms,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NN50指标为(15.21±14.32)%显著高于心力衰竭组的(6.54±4.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升高[3], 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加重精神与经济压力。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 生存率较低, 病情复杂, 易急性发作。相关资料显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症状, 情绪较为低落, 反应迟缓[4], 睡眠障碍, 食欲下降, 严重患者易发生自杀轻生等倾向, 心力衰竭远期疗效较差。近年随着医学模式不断发展, 逐渐向社会医学模式及生物心理环境发展。目前, 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为β受体阻滞剂抑制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 但预后效果不理想。相关资料显示, 心力衰竭与心率具有一定关系, 逐渐受到重视, 心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患者心力衰竭程

度[5], 可作为心力衰竭独立危险因素, 心率加快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本次研究中, B组再住院率为70.0%, 病死率为35.0%, 随访终点 LVEDD为(65.23±6.21)mm。B组患者的病死率、 LVEDD及再住院率均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对心力衰竭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大量研究表明[6-10], 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关系密切, 可反映神经受损程度, 心率变异性降低, 心功能越差。在本次研究中, 心力衰竭组患者SDNN(90.12±15.43)m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DANN为(114.32±28.43)ms, 心力衰竭组SDANN为(73.23±17.21)ms,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低对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越大, 心功能相对越差, 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endprint

综上所述, 心力衰竭预后效果与患者的心率大小成反比, 即心率越快, 心力衰竭预后效果差, 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相对较低, 心功能与健康患者相比较差。

参考文献

[1] Spiegel K, Leproult R, LHermitebalériaux M, et al. Leptin Levels Are Dependent on Sleep Duration: Relationships with Sympathovagal Balance, Carbohydrate Regulation, Cortisol, and Thyrotropin.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04, 89(11):5762-5771.

[2] 金晶晶, 姚依群, 武云濤, 等. 不同血压分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3): 275-277.

[3] 唐继志, 李忠杰, 方永生, 等. 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32(3):241-242.

[4] 邢晓博, 刘福颂, 张丙印, 等. 心率变异性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探讨.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20):21-22.

[5] 郭得志, 陈清清, 苏文举, 等. 小剂量美多心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1, 1(4):544-546.

[6] 张辉, 冯婧, 梁婷, 等. 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4, 22(3):274-278.

[7] 李波, 吴春蓉, 付世全, 等. 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25):1.

[8] 王兴德, 韩晓勤, 谷守明. 动态心率震荡与慢性心衰预后指标的相关性.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 20(6):415-417.

[9] 朱柏祥, 李丽颖, 刑永华, 等. 心率变异性对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预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9, 20(12):21-22.

[10] 褚茂平, 吴蓉洲, 荣星, 等. 心率变异性测定对心力衰竭患儿预后的意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 12(2):92-94.

[收稿日期:2017-10-19]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率变异性心力衰竭心率
离心率
在最佳心率区锻炼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心率变异性是自我调节的生物指标
求解圆锥曲线离心率“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