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研究分析

2018-03-08 19:11孙传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康复

孙传斌

【摘要】 目的 分析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实施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68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 3 d给予单纯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实验组患者术后当天给予膝关节功能综合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45.91±1.56)、(54.98±2.45)、(74.81±2.84)、(85.41±3.5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22±2.18)、(49.26±2.21)、(71.35±2.48)、(82.64±

3.1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术后当天给予膝关节功能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提高。

【关键词】 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膝关节功能;康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39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又被称为前十字韧带损伤, 主要是由个体运动时膝关节强力过伸或过度外展所致[1, 2]。近些年据卫计委调查研究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 这也愈发引起人们对该疾病的关注。目前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是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对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目前仍存在一定争

议[3]。本次研究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寻求出一种更佳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实验组中男20例, 女14例, 年龄最小

23岁, 最大59岁, 平均年龄(33.2±8.6)岁。对照组中男

19例, 女15例, 年龄最小24岁, 最大56岁, 平均年龄(32.7±7.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具体如下。

1. 2. 1 实验组 患者术后当天给予膝关节功能综合康复训练:术后当天给予cpm机康复训练, 从较小角度即0~30°开始逐渐增加个体患肢活动度, 至患肢最大耐受程度, 在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4次/d, 30~60 min/次。

患者刀口愈合后可用泥蜡疗、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在此基础上按摩患者足趾、踝关节等部位。指导患者配戴可调式支具, 并指导患者静力收缩股四头肌, 从而缓解局部肿胀, 促进患肢肌肉收缩、舒张能力的恢复, 改善局部血运, 3~4次/d, 随着肌力的提高逐渐延长锻炼时间。术后7~14 d

指导患者拄拐下地行走, 待患者下地行走能力提高至一定水平, 且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负重锻炼, 以进一步提升患者肌力。术后3~5周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活动训练, 训练过程中患者坐在床边, 患肢保持自然下垂, 在患者踝关节捆绑适当重量的沙袋, 引导患者患肢进行伸膝运动, 术后6周指导患者进行下蹲训练。

1. 2. 2 对照组 患者术后3 d参考实验组单纯给予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本次研究参考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 Lysholm评分为百分制, 得分与膝关节功能成正比, 90~100分表示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3个月

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45.91±1.56)、(54.98±2.45)、(74.81±2.84)、(85.41±3.5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22±

2.18)、(49.26±2.21)、(71.35±2.48)、(82.64±3.16)分, 差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位于个体膝关节内部, 具有连接胫骨与股骨、限制胫骨前移范围、稳定个体膝关节的作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 膝关节稳定性降低, 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可导致膝关节继发性损伤,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4]。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手段, 一般情况下, 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的患者需及时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以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接受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当天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肌肉主动收缩能力, 预防膝关节周围肌肉废用性萎缩以及膝关节组织粘连的发生[5-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当天给予膝关节功能综合康复训练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术后3 d行单纯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 说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术后当天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是相关研究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 在给予关节支具后患者患肢可出现疼痛、肿胀、麻木等临床症状[9, 10], 因此在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医师应根据患者患肢感觉适当调整支具, 并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情况及足背颜色变化情况, 以预防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不良症状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石辉, 孟涛, 尚义美, 等. 快速康复外科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11):1024-1029.

[2] 任鑫. 综合康复护理在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研究, 2015(7):109-110.

[3] 聂志强.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进展. 中国伤残医学, 2014(5):282-283.

[4] 周敏, 杨东芳, 李珍. 27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中外女性健康月刊, 2014(12):161-162.

[5] 张朵. 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标准化护理模式. 养生保健指南, 2017(26):134.

[6] 郭韵, 高峰, 杜良杰, 等.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骨科, 2016, 7(6):465-469.

[7] 曾春, 蔡道章, 王昆, 等.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干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5, 9(14):1-3.

[8] 王树公.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 17(6):397.

[9] 许敏, 杜飞, 褚向明.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中医正骨, 2014, 26(1):76.

[10] 郭莉.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 19(1):55-56.

[收稿日期:2017-10-24]endprint

猜你喜欢
膝关节功能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受伤火鸡迈出康复第一步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关节镜清理术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比较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