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2018-03-08 19:55李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疗效

李辉

【摘要】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120例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治疗8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8个月后, 对照组中18例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所占比例为30.0%, 实验组8例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所占比例为13.3%。实验组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 P<0.05)。结论 采用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 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的神经疼痛感, 起到长期镇痛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CT引导;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42

出现带状疱疹的患者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疱疹后神经痛等并发症, 其属于带状疱疹持续疼痛或疱疹愈合后出现的一类神经性疾病, 患者出现疱疹后神经痛会加大其治疗难度,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疼痛感[1], 因此, 临床也在不断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治疗展开探讨, 目的在于减少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本研究通过将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运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 对其治疗情况展开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2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出现突发性的成带状排列的水泡或红色斑皮疹, 并且伴随着剧烈疼痛, 同时患者无颅内相关性病变、穿刺部位炎症等。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6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8∶32, 平均年龄(61.9±13.9)岁;实验组男女比例27∶33, 平均年龄(62.4±1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治疗,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患者入院后确保其没有椎管内穿刺的相关禁忌, 了解其疱疹皮损区域和疼痛范围, 选择合适的位置, 在DSA透视的引导中展开胸神经根椎间孔穿刺, 确认位置无误后采取2 Hz的低压电流进行刺激, 采取

50~100 Hz的低压电流进行定位刺激, 诱发患者原有范围的疼痛, 进行脉冲射频治疗, 治疗温度控制在42℃, 时间为

4 min。

1. 2. 2 实验组 实验组先展开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 其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患者保持俯卧状态, 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CT进行引导, 选择15 cm的射频针进行穿刺, 穿刺位置直至相应节段胸椎旁, 对其展开造影剂的注入, 确认没有出现胸膜的损伤以及没有进入血管后, 采取不同电压进行无神经受激的征象, 确认准确的针尖位置后, 选择2 ml的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再选择在75℃温度下进行合适参数的射频热凝治疗。在进行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后再在CT引导下重新定位, 在患者病变范围内选择三个节段进行椎间孔穿刺, 成功穿刺到位后进行脉冲射频, 其步骤与对照组一致。

1. 3 观察指标 治疗8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情况, 并进行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8个月后, 对照组中18例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所占比例为30.0%, 实验组8例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所占比例为13.3%。实验组患者仍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 P<0.05)。

3 讨论

出现带状疱疹的患者其病情在长期发展的情况下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并发症, 加大患者治疗的难度, 对于患者的日常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以往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展开治疗通常会选择抗病毒等药物, 但其无法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还会出现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的情

况[2-4]。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治疗逐渐引入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 其中脉冲射频对于神经疼痛起到有效治疗的效果, 其作用机制在于电流作用于神经组织附近, 形成高电压, 但点击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并且脉冲射频还可以对中枢镇痛药物或神经髓鞘传递结构起到改变的作用, 起到镇痛、消炎的功效[5-7]。但由于医学中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没有得到明确的研究结果, 有研究也总结出神经性疼痛发生时交感神经也会发生作用, 当神经周围出现损伤后, 受到损伤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也会与传入神经末梢耦联、交感神经纤维等关联, 在临床中单一使用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展开治疗无法达到最佳疗效, 还需要针对交感神经阻滞等采取热凝方法展开治疗[8-10]。

本研究将CT引导下的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联合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运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展开探讨, 发现其疗效最佳, 在CT引导下展开操作主要是可以减少出血、气胸等情况, 再加以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 对于交感神经与传入神经间异常耦联起到阻断作用, 达到长期镇痛的

效果。endprint

综上所述, 采用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 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的神经疼痛感, 起到长期镇痛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闫龙涛, 杨克勤, 刘波涛, 等. 脉冲射频术治疗难治性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0例疗效观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2(7):401-405.

[2] 解宗全, 杨立强, 倪家骧. CT引导下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56(29):3399-3401.

[3] 陳诗翔, 徐敏丽. 神经根阻滞治疗8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 34(4):210-212, 215.

[4] 黄乔东, 陈金生, 刘晓明, 等.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现代医院, 2010, 12(9): 19-20.

[5] 杨红军, 邓兵梅, 程飚, 等.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化学阻断术治疗手多汗症的临床观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 56(5): 423-424.

[6] 王达建, 张雷, 刘晓, 等.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1, 7(3):175-180.

[7] 杨立强, 解宗权, 倪家骧. 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结合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7):611-615.

[8] 张光翠, 姚永玲, 闫芳.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0, 19(s5):223.

[9] 姚永玲, 张光翠.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0, 19(s5):220-221.

[10] 俞劲松, 居婷. CT引导下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医疗装备, 2017, 30(8):143-144.

[收稿日期:2017-1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