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研究

2018-03-08 20:55潘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潘波

【摘要】 目的 探讨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8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 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使用小柴胡汤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透穴针刺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3、0.018,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SDS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7、3.276, P<0.05)。结论 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能够对中风后抑郁起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有较高使用价值。

【关键词】 透穴针刺;小柴胡汤;中风后抑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62

中风是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在临床发病时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而这些心理会对其临床治疗造成较大影响[1], 因此分析针对中风后抑郁的有效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本文探讨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抑郁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中风, 且HAMD评分均>20分。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年龄49~79岁,

平均年龄(64.51±14.49)岁。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64.20±13.87)岁。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50~79岁, 平均年龄(64.82±14.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研究。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使用小柴胡汤治疗, 组方为:柴胡30 g、人参9 g、黄芩9 g、半夏9 g、生姜9 g、甘草9 g、大枣4枚。将药物加入500 ml清水煎服, 1剂/d, 服用3次, 顿服。治疗时间为30 d。

1. 2. 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透穴针刺治疗。取穴:前顶透百会, 玉枕透天柱, 前神聪透悬厘, 膻中透中庭, 脑户透风府, 璇玑透华盖, 紫宫透玉堂, 鸠尾透巨阙。在操作时, 在取穴区域需常规消毒, 并使用华佗牌28号

1.5寸毫针, 头针, 针身和头皮呈现15°, 刺入到帽状腱膜下層, 并进行小幅度的快速捻转, 控制为200 r/min左右, 留针时间1 h。体针需沿皮透刺, 在进针后1寸需平补平写, 将局部感到酸胀为宜。体针留针时间为1 h。针刺治疗1次/d, 治疗时间为30 d。

1. 3 观察指标 采用SDS评分、HAMD评分评价患者抑郁情况, 评分越低表示抑郁情况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SDS评分、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SDS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中风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由于中风的特点, 在临床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半身不遂、语言不清、口眼歪斜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会导致对其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2]。尤其是中风会导致患者外貌造成较大改变, 因此极易导致其出现抑郁心理, 对其造成更大影响。

当前, 在对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时, 小柴胡汤是较常见的方法, 小柴胡汤的组方为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生姜、甘草、大枣。诸药合用, 可起到补气养血、理气开郁和养心安神的效果, 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3]。

而单一的使用小柴胡汤, 仍无法较好的改善患者抑郁心理状态, 而透穴针刺开始得到了较多关注。透穴针刺最初起源于元代, 在《玉龙歌》中对其有过描述。透穴针刺的特点为针刺少, 刺激穴位多。在临床治疗时, 可使用卧针沿着皮刺或是直立深刺, 让毫针从一个穴位刺入, 而针尖到达另一个穴位, 因此能够起到针刺一个穴位而刺激两个穴位的效

果[4]。由于这一特点, 透穴针刺能够减轻针刺时的痛苦, 同时可在针刺时有着取穴较多, 让多个穴位协同作用, 因此透穴针刺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治疗效果。针对中风后抑郁患者而言, 可在透穴针刺时取前顶穴、玉枕穴、前神聪穴、膻中穴、脑户穴、璇玑穴、紫宫穴、鸠尾穴等穴位, 而刺激穴位增加了百会穴、天柱穴、悬离穴、中庭穴、风府穴、华盖穴、玉堂穴、玉堂穴。膻中穴气会, 可起到行气开胸以及安神解郁的效果;鸠尾穴可起到安神效果。而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 则能够加强表里经和周围经脉沟通, 脏腑阴阳平衡, 气血更旺盛, 促进脑部气血和经络运行, 从而起到“神宁郁解”的效果, 改善抑郁症状[5-10]。

本研究也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SDS评分、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SDS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可对中风后抑郁患者起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能够对中风后抑郁起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有较高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非, 潘微, 李云芳, 等. 针刺配合耳穴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观察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9):1033-1035.

[2] 于学平, 杨才佳, 张洁玉, 等. 针刺膻中穴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8):59-62.

[3] 程俊萍, 张桂波, 张倩, 等. 针刺不同组穴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 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12):1420-1422.

[4] 李淑芝, 宋曼平, 胡丙成. 透穴治疗中风后的抑郁疗效观察. 中国科技信息, 2005(9):136.

[5] 杨明军, 刘怀忠, 倪三平, 等. 透穴针刺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75例. 陕西中医, 2006, 27(2):218-219.

[6] 王志兴, 钱茜, 梁云武, 等. 透穴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偏瘫步态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22):110-112.

[7] 赵佳辉, 王顺, 桑鹏, 等. 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观察. 黑龙江中医药, 2011, 40(6):156.

[8] 张玉凤, 张桂云, 杨晓华. 针刺透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 9(7):58.

[9] 盛骥锋, 田万青. 透穴法治疗中风偏瘫50例疗效观察. 山西中医, 2001, 17(1):40-41.

[10] 侯秋慧, 张苏明. 脑卒中治疗十年进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1):28-35.

[收稿日期:2017-1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