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给予氨溴索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分析

2018-03-08 20:57王宏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氨溴索小儿肺炎雾化吸入

王宏伟

【摘要】 目的 研究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应用氨溴索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102例肺炎患儿, 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1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注射氨溴索的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儿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总体治疗时间分别为(3.4±1.4)、(2.7±0.6)、(3.7±1.5)、(4.2±1.0)d均短于对照组的(5.8±1.7)、(4.5±0.8)、(6.2±1.4)、(6.6±1.7)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68.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时, 选择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的病情, 促进患儿更好的恢复,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氨溴索;小儿肺炎;雾化吸入;静脉注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65

临床上肺炎是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一种感染性的疾病, 会随着病情的进展损害患儿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统, 对患儿的神经系统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1]。近些年, 我国的环境在不断的恶化使得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多种因素导致患儿出现肺炎的数量正在逐年的增加, 相关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导致各种细菌耐药性开始增强, 加大了小儿肺炎患儿的难治性[2]。临床选择氨溴索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患儿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并将相关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2例肺炎患儿, 所有患儿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肺炎, 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 本研究排除患有其他肺部疾病的患儿, 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2例, 女29例;年龄0.5~12.0岁, 平均年龄(6.2±2.1)岁;病程2~30 d, 平均病程(16.8±4.4)d。观察组患儿中男24例, 女27例;年龄0.6~11.0岁, 平均年龄(5.6±1.8)岁;病程3~29 d, 平均病程(15.6±4.6)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 并且为患儿静脉注射葡萄糖和氯化钠注射液, 帮助患儿补充体液, 维持患儿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在此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注射氨溴索的方式进行治疗, 将氨溴索注射液融入50~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注射, 对于年龄≤2岁的患儿, 注射剂量为7.5 mg/次,

1次/d, 年龄>2岁的患儿, 注射剂量为7.5 mg/次, 2次/d。

观察组患儿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的方式进行治疗, 选择

15 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溶入到5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稀释, 并且选择氧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吸入, 2次/d, 持续治疗时间为20 min。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疗效判定标准[3, 4]: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进行胸片检测结果正常, 为痊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并且经过胸片检测显示阴影基本消失, 为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经过胸片检测显示存在有部分阴影, 为有效;患儿在经过治疗后相关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而且病情存在加重的情况, 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总体治疗时间分别为(3.4±1.4)、(2.7±0.6)、(3.7±1.5)、(4.2±1.0)d, 对照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总体治疗时间分别为(5.8±1.7)、(4.5±0.8)、(6.2±1.4)、(6.6±1.7)d, 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总体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痊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 对照组患儿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8.63%,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 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较高, 主要发病机制是因为小儿机体的免疫力差, 因为气道分泌较多分泌物时, 使得排痰困难, 容易导致痰液对患儿的呼吸道产生堵塞作用, 加速肺部炎症的扩散, 导致患儿病情严重, 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5, 6]。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患儿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而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一般临床会应用氨溴索针剂进行辅助治疗, 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7, 8]。本研究探讨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应用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总体治疗时间分别为(3.4±1.4)、(2.7±0.6)、(3.7±1.5)、(4.2±1.0)d均短于对照组的(5.8±1.7)、(4.5±0.8)、(6.2±1.4)、(6.6±1.7)d,endprint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68.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针剂的治疗方式效果更好。氨溴索能够有效地对于患儿气道当中的黏液分泌进行调整, 它能够有效地使痰液的分解速度加快, 并且促使患儿的纤毛活动加大, 这也为患儿分泌物的排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选择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给药, 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儿的呼吸道, 其给药方式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给药方式, 此文研究和临床相关文献具有一致性, 能够起到相互验证的作

用[9, 10]。

综上所述, 临床上对于小儿肺炎患儿, 在为患儿进行治疗时为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的方式进行治疗, 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的病情, 促进患儿更好的恢复,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海岳, 李建汉, 廖颖文, 等. 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对小儿肺炎疗效的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13(14):35-36.

[2] 毛文炜.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5例. 中国药业, 2013, 22(7):114-115.

[3] 孙丽丽, 崔桂杰, 王刚. 不同方式给予氨溴索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分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11):91-92.

[4] 罗智英. 不同途径给予氨溴索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6):193-194.

[5] 刘国良. 不同途径给予氨溴索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临床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2(33):75.

[6] 方红星, 周汴生. 不同途径给予氨溴索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 2013(22):597-598.

[7] 王香云, 张映红, 龚省城, 等. 不同途径给予氨溴索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 中国临床医学, 2007, 14(3):370-372.

[8] 唐从海, 杨岳华. 不同途径给予氨溴索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10):12.

[9] 董文渊. 不同途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观察. 现代临床醫学, 2015(5):338-339.

[10] 杨美春. 不同途径给予氨溴索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探讨. 中国社区医师, 2015(18):17-18.

[收稿日期:2017-10-23]endprint

猜你喜欢
氨溴索小儿肺炎雾化吸入
呼吸机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复方丁香开胃贴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观察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术后的应用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氨溴索与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氨溴索治疗的效果研究
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