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3-08 21:06姚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甲钴胺

姚莹

【摘要】 目的 探讨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 观察组在對照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甲钴胺;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86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研究发现[1], 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率会随病程延长而增加, 病程不足5年者发生率为4.7%, 若超过6年, 通常有近8%的发生率[2, 3]。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为探讨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院进行如下研究,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2例, 年龄30~75岁, 平均年龄(57.2±5.9)岁, 病程0.5~12.0年, 平均病程(6.2±1.9)年;

观察组男24例, 女28例, 年龄29~74岁, 平均年龄(56.9±

5.7)岁, 病程0.6~11.0年, 平均病程(6.0±1.7)年。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 且符合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标准;②年龄28~77岁;③患者均自愿参与, 且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肾器官病变者;②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病变者;③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既往精神病史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 包括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和适当运动锻炼。观察组加用甲钴胺(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038)治疗, 肌内注射, 500 μg/次, 1次/d, 1个月为1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 患者空腹血糖应保持在6.0~9.0 mmol/L。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功能改善情况和神经传导速度。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膝反射明显好转甚至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 且肱二头肌反射与膝腱反射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显效15例(31.3%), 有效23例(47.9%), 无效10例(20.8%), 总有效38例(79.2%);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40.4%), 有效28例(53.8%), 无效3例(5.8%), 总有效49例(94.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 P=0.025<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热11例(22.9%)、麻木13例(27.1%)、感觉减弱12例(25.0%)、排便困难17例(35.4%)、自发疼痛14例(29.2%), 观察组患者分别为2例(3.8%)、5例(9.6%)、3例(5.8%)、7例(13.5%)和6例(11.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6、5.162、7.240、6.596、4.848, P=0.005、0.023、0.007、0.010、0.028<0.05)。

2. 3 两组患者各项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对照组左肱二头肌改善5例(10.4%), 右肱二头肌改善7例(14.6%), 左膝腱反射改善6例(12.5%), 右膝腱反射改善4例(8.3%);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4例(26.9%)、18例(34.6%)、15例(28.8%)和13例(25.0%), 两组各项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9、5.342、4.020、4.914, P=0.036、0.021、0.045、0.027<0.05)。

2.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47.8±1.1)m/s, 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38.5±1.8)m/s, 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6.5±2.1)m/s, 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7.2±5.1)m/s;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对应神经传导速度依次为(47.6±1.2)、(38.7±1.9)、(36.6±2.0)、(37.4±5.2)m/s, 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7、0.539、0.244、0.194, P=0.388、0.591、0.808、0.847>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对应神经传导速度依次为(51.2±1.5)、(44.7±2.1)、(41.3±1.8)、(39.2±3.6)m/s,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对应神经传导速度依次为(56.3±1.4)、(49.2±1.8)、(46.5±1.6)、(43.5±3.2)m/s, 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86、11.531、15.292、6.323, P=0.000、0.000、0.000、0.000<0.05)。endprint

3 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迅速上升,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转变, 糖尿病发病率近些年呈现明显递增发展趨势, 带给家庭、社会极大负担。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甚至危及生命安全[4]。该病可损伤患者中枢神经及其周围神经系统, 患者期初会存在神经受累,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麻木感、灼烧感和疼痛感。对于患者普遍存在的四肢麻木、疼痛和感觉迟钝等症状表现, 通常都是给予肌内注射甲钴胺进行治疗, 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既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反射功能, 又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5, 6]。

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原因为患者神经轴突萎缩变性甚至消失, 神经纤维的髓鞘出现弥漫性皱缩或节段性脱髓鞘改

变[7]。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

在[8-10]:①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 甲钴胺可用来组成神经轴突的结构蛋白。②能够推动蛋白质、核酸、卵磷脂等物质的合成, 促进髓鞘形成。通过对轴突与髓鞘合成作用的实现, 可达到修复受损神经的作用。甲钴胺作为一种活性甲基维生素B12, 可刺激神经细胞细胞器内轴浆蛋白合成, 使得受损轴突获得再生。不同于普通型维生素B12, 甲基维生素B12可在人体神经组织的细胞器内更为高效的转换, 大量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中, 体内甲基转移的同时还伴随着甲基化的过程, 使得生物活性得到更为明显的发挥, 不仅修复受损细胞, 且有利于提高神经细胞传导速度。根据以往动物实验结果可看出, 通过甲基传送, 甲钴胺可促进雪旺细胞合成, 改进糖尿病鼠的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麻木、感觉减弱、排便困难、自发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晓娟[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表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 给予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甲钴胺进行治疗, 既可提高临床效果, 又能够减少不良反应, 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功能, 并提高尺神经、腓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优势明显, 值得深入研究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权.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医药前沿, 2017, 7(29):17-18.

[2] 张宾, 潘洁敏.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23):129-132.

[3] 李晓娟. 甲钴胺治疗8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4, 20(23):127-128.

[4] 刘海娟.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糖尿病新世界, 2015(4):34.

[5] 潘丽燕, 刘荣.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20):41-42.

[6] 李娟, 潘勋.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35):47-48.

[7] 冯俊. 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6, 22(26):140-141.

[8] 宁泽, 解南, 林海红.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1):44-45.

[9] 时红波.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7):83-84.

[10] 郭慧, 陈永华.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13):30-31.

[收稿日期:2017-11-20]endprint

猜你喜欢
甲钴胺
不同包装对甲钴胺注射剂光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甲钴胺在乳腺癌多西紫杉醇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中的防治效果分析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甲钴胺与维生素B1联合维生素B12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比较
甲钴胺对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症状的疗效观察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效果评估分析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