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后致严重高胰岛素血症例

2018-03-08 21:07刘建军刘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血症低血糖抗体

刘建军+刘静

【摘要】 报道1例长期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导致胰岛素抗体阳性并严重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经过及随访分析, 以提高对于此类患者的认识。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外源性胰島素;胰岛素自身抗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87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57岁, 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 突发昏迷2 h”于2014年5月12日19:30入院。患者2009年诊为2型糖尿病, 曾口服二甲双胍治疗, 2012年因血糖控制不良更换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早18 U、中10 U、晚16 U治疗, 2013年门冬胰岛素30剂量调整为早晚各14 U, 平日无明显心悸、出汗、手抖、饥饿感等表现。2 h前(晚餐前, 未注射胰岛素)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昏迷, 持续约10 min, 急诊指测血糖2.4 mmol/L, 给予50% GS 20 ml静脉推注, 行颅脑CT提示轻度脱髓鞘改变, 以“低血糖症”收入院。既往肝血管瘤病史1年, 否认高血压病、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病史及相关用药史。

查体:血压(BP) 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体质量指数(BMI) 22.38 kg/m2 , 皮肤黏膜无色素沉着。甲状腺无肿大, 心肺及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初步诊断:①2型糖尿病;②低血糖原因待查;③肝血管瘤。

辅助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8.8%;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I胰岛细胞抗体(ICA)阴性;血电解质:钾(K) 3.4 mmol/L;血脂:胆固醇(CHO)5.9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3.85 mmol/L;尿液分析:糖3+;血液分析、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血钙、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抗核抗体项、抗环瓜氨酸肽(CCP)正常;上腹部CT检查提示肝脏略低密度灶, 胰腺略饱满, 其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延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0、0.5、1、2、3、4、5 h血糖(mmol/L)依次为8.52、17.91、22.76、19.94、14.73、10.94、6.75;胰岛素(μIU/ml)

依次为732.8、817.5、>1000、>1000、>1000、953.6、815.2;

C肽(nmol/L)依次为1.660、2.130、2.690、2.470、2.240、1.660、1.920。入院后监测餐前、餐后、下午10:00、上午3:00血糖, 波动在3.4~18.8 mmol/L, 1次低血糖发生在早空腹, 高血糖发生在餐后及下午10:00。考虑诊断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nsulin autoimmune syndrome, IAS)。给予强的松 30 mg, q.d.口服, 阿卡波糖100 mg, t.i.d. 降糖。患者未出现低血糖, 血糖平稳后出院。院外强的松逐渐减量, 维持治疗3个月。

随访:患者出院后无低血糖发生, 3个月后因血糖控制差住院, HbA1c 11.7%, IAA阴性。100 g馒头餐糖耐量试验0、0.5、1、2、3 h血糖(mmol/L)依次为9.99、17.86、24.98、21.87、18.99;胰岛素(μIU/ml)依次为26.76、50.06、73.00、51.29、36.86;C肽(nmol/L)依次为0.527、0.976、1.460、1.240、0.825。给予甘舒霖R+甘舒霖N+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 血糖控制基本理想出院(空腹血糖6.8 mmol/L, 餐前血糖8.4~9.9 mmol/L, 餐后血糖5.8~8.7 mmol/L, 上午3:00血糖7.3 mmol/L)。出院后调整为甘舒霖50R 早20 U, 晚18 U降糖, 空腹血糖8~9 mmol/L。患者2016年6月再次因血糖控制不佳住院, HbA1c 8.7%, IAA阴性。100 g馒头餐糖耐量0、0.5、1、2、3 h血糖(mmol/L)依次为11.55、17.46、22.34、20.34、

13.43;胰岛素(μIU/ml)依次为198.40、355.30、474.90、487.30、

367.30;C肽(nmol/L)依次为0.648、1.340、1.890、1.760、1.260。

2 讨论

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 首先考虑原因为药物性低血糖。但本患者低血糖发生前未注射胰岛素, 停用胰岛素后仍有1次低血糖发生, 血糖波动大, 检测胰岛素为不能解释的高胰岛素水平, C肽水平亦相对升高, 提示为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多[1-4]。上腹部CT未见胰腺占位, 同时, 此患者IAA阳性, 考虑诊断为IAS。

IAS是指由血中非外源性胰岛素诱导的高浓度免疫活性胰岛素和高效价IAA所引起的以反复发作性、严重自发性低血糖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于1970 年由日本学者 Hirata 报道[5]。国内文献报道, 约71.4%的IAS患者服用含巯基药物, 包括甲巯咪唑、卡托普利、α-硫辛酸等。67.9%的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Graves病常见。经典的IAS诊断标准为未应用外源性胰岛素, 有自发性低血糖发作, 高水平免疫活性胰岛素以及高效价IAA[3]。而此患者特殊之处在于应用过外源性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相比, 拥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可以引起胰岛素抗体的产生[6-10]。多数情况下, IAA仅为低至中等水平, 无显著临床意义, 但高滴度抗体可引起低血糖发生。

目前认为, 胰岛素抗体的产生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机制。Scatchard分析将IAA分为两种类型[5, 11-13]:低亲和力、高结合容量和高亲和力、低结合容量。前一类型通常存在于IAS患者中。胰岛素-抗体复合物易分离, 释放大量胰岛素进入循环, 导致频繁的自发性低血糖发生。目前普遍认为外源性胰岛素引起的抗体水平通常偏低[14-16]。endprint

综上所述, 关于糖尿病患者合并IAS的治疗, 建议少量多餐, 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饮食, 可应用阿卡波糖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必要时可应用激素。对于应用外源性胰岛素后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形成的糖尿病患者, 在饮食控制的同时, 建议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代替胰岛素。

参考文献

[1] 梁凯, 侯新国, 宋君, 等.中国人群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华内科杂志, 2011, 50(8):690-691.

[2] 艾智华, 胡朝恩, 钟大鹏.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7):713-715.

[3] 杨晓平, 李芳萍.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的诊治.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10):857-858.

[4] 胡睿, 张洁, 谢云.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及血糖的相关性.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5):500-503.

[5] 张晶晶, 田勍, 谢超, 等.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合并重叠综合征一例.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 8(6):367-369.

[6] 张晓梅, 王玉楠, 祝立梅, 等. 甲巰咪唑致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并低血糖一例报告.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 23(8):761-762.

[7] 谷良标. 两例高胰岛素血症病人致病机制研究. 山东大学, 2016.

[8] 王月娇. 外源性胰岛素致异常高胰岛素血症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山东大学, 2016.

[9] 白金运. 重叠综合征合并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诊治探讨. 山东大学, 2016.

[10] 杨国庆, 窦京涛, 吕朝晖, 等.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三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中华内科杂志, 2016, 55(1):11-15.

[11] 朱旅云.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及其临床处理.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4(5):11-13.

[12] 冯海英, 丁焕然, 史视明.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胰高血糖素的关系. 中国综合临床, 2006, 22(8):707-708.

[13] 孙荣, 马骏先, 董硕,等. 胰岛素基因突变所致糖尿病——用PCR检出国内第一例B链25位亮氨酸患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993,9(2):74-77.

[14] 李光伟, 姜亚云, 杨文英,等. 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预测非糖尿病人群血压升高——170例非糖尿病成年人6年随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2, 24(5):481-485.

[15] 康丽丽, 刘建红, 李晓莺. ABCC8突变致药物治疗无效的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一例.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6, 31(1):62-63.

[16] 徐子迪, 刘敏, 闫洁,等.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相关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一例.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24(4):237-240.

[收稿日期:2017-1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症低血糖抗体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肠缺血是咋回事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全国唯一人源化抗体小鼠 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