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医疗卫生机构运营质态分析

2018-03-08 10:16夏海萍
经济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医改问题对策

夏海萍

摘 要: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段时间。综合改革成效如何、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也是今后继续深化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医改 质态分析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1-240-02

医改的深化改革覆盖范围广、程度深、从体制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改的深化改革需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以J省某医院为例,就医改背景下的机构运营质态进行分析。

一、新医改概况及改革要求

在本次公立医院综合医药改革中,该医院按照J省统一部署,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医院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二、医院医改推进情况

自从J省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政策实施以来,该医院按上级统一部署,自2015年10月31日24时起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步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

三、医改前后医院运行情况分析

1.医药价格改革前后医院收入对比分析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门诊收入基本持平,略微有所下降。门诊收入受门诊人次和门诊均次费用影响。改革后门诊均次费用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取消药品加成,其中:

(1)门诊人次对门诊收入的影响=(医药价格改革后门诊人次-医药价格改革前门诊人次)*医药价格改革前门诊均次费用

=(31,328-31,114)*437.12

=9.35万元

(2)门诊均次费用对门诊收入的影响=医药价格改革后门诊人次*(医药价格改革后门诊均次费用-医药价格改革前门诊均次费用)

=31,328*(425.23-437.12)

=-37.25万元

从表2看出,住院收入增长原因主要为住院人次及住院均次费用的增长,其中:

(1)住院人次对门诊收入的影响=(医药价格改革后住院人次-医药价格改革前住院人次)*医药价格改革前住院均次费用

=(1,731-1,417)* 12,064.22

=378.82万元

(2)住院均次费用对住院收入的影响=医药价格改革后住院人次*(医药价格改革后住院均次费用-医药价格改革前住院均次费用)

=1,731*(12,242.75-12,064.22)

=30.90万元

2.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前后药占比对比分析(见表3)。

分析原因:

医药价格改革后,公立医院药品(中药饮片、医院制剂除外)按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下降,导致药占比的下降。

3.医药价格改革前后人均医疗费用对比分析如下:

(1)门诊分析(见表4)。

分析原因(见表5)。

如表5所示,医药价格改革后,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导致门诊药品收入、门诊药品人均收入均出现下降。

(2)住院分析(见表6)。

分析原因:有关数据显示,医药价格改革后,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住院药品收入、住院药品人均收入均出现下降;住院医疗服务收入、住院医疗服务人均收入增加幅度大于住院药品收入、住院药品人均收入的下降幅度,所以总体住院人均收入呈现上升趋势;住院均次费用有所增长,且与地区GDP增长相适应,主要原因在于体现医疗服务价值的部分住院收费项目价格调增。

四、医改中存在问题

1.财政投入总量少比例低,医院承担差价部分难以完全消化。改革后该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同比改革前降低1.9个百分点,财政投入仍然总量较少、所占比例也较低。与此同时,由于该医院承担了政府交办的收治任务,而医改实行后,该医院护理费、床位費、诊察费等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但是财政对于政府交办任务所应拨付的医疗经费却没有相应增加,直接造成了医院承担的差价部分难以完全消化。

2.病人的看病负担未能减轻,自付费用有所上升。实行综合改革后,该医院的床位费、护理费和诊察费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医保配套政策未及时跟进,除了门诊诊察费在医保报销中有所体现,其他的如护理费医保报销的比例未有变动,床位费调增幅度高于医保报销定值上涨幅度等,此类因素直接导致部分病人的自付费用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加重了看病负担。

3.分级诊疗尚未实现,双向转诊未落到实处。由于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各地医保等政策的限制,现还未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级诊疗。按照分级诊疗原则,该医院以收治急性期、重性病人为主,慢性病人转向基层康复。目前,该医院承担了大量慢性患者的门诊复诊配药等诊疗工作,而急性期的、重性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基层医院,造成了“重病人上不来、康复病人下不去”,双向转诊不能落到实处。

4.配套政策未能完全落实,改革协同推进不够。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日渐重视及全民医保的逐步推进,门诊住院病人急剧增加,医院实际开展床位数远远超过上级核定的床位数,还普遍存在加床现象,这就要求医院大量增加医护人员以提供规范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核定的医院人员编制数并未增加。与此同时,作为差额拨款单位,人员实际支出远高于市财政按照编制人数核定的定额拨款,进一步增加了医院的经济负担。目前,取消药品加成只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由于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分配、监管机制等方面改革协同推进不够,改革综合效应尚未体现。

五、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建立财政长效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及其他经费给予补助。财政部门要及时、合理补助公立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的资金缺口,以支撑医院正常运转,保持改革的持续性。改革和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搞好与省市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衔接;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监督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运行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

2.完善相关医保政策,切实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指导意见》,把支付方式改革放在全民医保改革的关键位置,构建程序简化、流程优化、结算便捷的支付系统,建立完善适应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强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按序时进度及时支付到位,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支撑作用。

3.有效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积极推进双向转诊。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目前,卫生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要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合理划分医疗服务区域,健全转诊指导目录和程序,政策宣传引导首诊在基层,有效落实双向转诊和急慢分治制度,引领群众合理就医,确保基层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

4.深化体制改革,增加医疗机构发展活力。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工作试点。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机制。深化醫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大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扶持力度,努力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多方联动,统筹推动综合改革。

参考文献:

[1] 宋平,招琳,向莹君.关于城市医改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实用预防医学,2015(01)

[2] 曹灿良.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 江苏扬州 225003)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医改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医改制度下,建立健全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式探讨
医改中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