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对比角度剖析汉语的“意合”性

2018-03-09 20:19孙泽方
关键词:日语汉语英语

孙泽方

摘 要:“意合”性是汉语的重要属性之一。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将汉语与英语、日语、法语、西语、德语、俄语这些“形合”型语言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有助于深入认识汉语的“意合”属性,有助于增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汉语与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对本系列论文前两篇没有论及的方面进行了补充。

关键词:意合;形合;汉语;语言比较;英语;日语

中图分类号:H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139-04

一、引言

(一)“意合”与“形合”的概念

通常认为,“形合”与“意合”的概念由王力最早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提出。王力认为,汉语中多用意合法;西方语言多用形合法。①

“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形合”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②形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西方重形式逻辑、重实证分析的思维模式;意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汉民族重内省体悟、表意简约的思维模式。③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在其著作Translating Meaning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与形合的对比。④

(二)“缺省型意合”与“笼统型意合”

我們认为,“意合”与“形合”的对立体现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形合”型语言中强制性“明示”的信息,在“意合”型语言中却常常永远“缺省”。所谓“明示”,就是用语言将某些信息显性编码;所谓“缺省”,就是不对这些信息进行语言编码。我们将这种“意合”情况称为“缺省型意合”。

第二种情况是,在“意合”型语言中通常进行“粗略”编码的信息,在“形合”型语言中却强制进行了“细化”编码,使得语言表达更精确了。我们将这种“意合”情况称为“笼统型意合”。

与“缺省型意合”相对,“形合”语言是强制显化;与“笼统型意合”相对,“形合”语言是强制细化。

(三)“意合”“形合”的相对性与“形合度”的概念

我们认为,一种语言是“意合”型还是“形合”型并不绝对,而是相对而言的。如英语跟汉语比起来,是“意合”型语言,而跟俄语这种屈折程度很高的语言比起来,就是“意合”型语言了。

因此我们提出“形合度”的概念,来表示一种语言倾向于采用“形合”型手段的程度。为了对“形合度”进行大致量化,我们建议采用“10度分割法”:“形合度”的值可取从1到10的10个自然数,数值越高,表示形合的程度越高(同时意合的程度越低);数值越低,表示形合的程度越低(同时意合的程度越高)。

以下我们将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及综合一些研究成果,大致标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语言的形合度,以利相互比较:将汉语这种非常典型的意合型语言的形合度设为2;将拉丁语、梵语的形合度设为9;将俄语、德语的语言的形合度设为8,将法语、西语的形合度设为7,将英语、日语的形合度设为6。以上数值只粗略估计,不会完全精确,但大致上还是能反映出各语言形合度的相对差别。将表示在数轴上.

通过数轴可以看出,即使是这几种语言中形合度最低的英语、日语,也与汉语的形合度有着较大差距(高达4),比英语和梵语的形合度差别(为3)还大。英语、日语、法语、西语、德语、俄语、梵语、拉丁语都在数轴中点(表示形合度为5)的右侧,且相互之间距离较近;汉语远离数轴中点,且与其他语言距离很远。所以在本文中,将汉语称为“意合”型语言,并以其为参照点,将其余几种语言称为“形合”型语言,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以阐明汉语的“意合”特性在方方面面的表现。稳重与汉语进行对比的“形合”语言主要为英语,其次为日语,其他语言会略带提及。

二、正文

本文主要对本系列论文前两篇《从语言对比角度剖析汉语的“意合”性(语法范畴篇)》《从语言对比角度剖析汉语的“意合”性(词类与句子成分篇)》中未讨论到的方面进行补充。

(一)单词区隔标志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本文所谓单词区隔标志志,是指能够从连续文字串中标明单词的手段。印欧诸语言中,区隔单词的主要手段是空格,不同的单词间用空格隔开,从而使单词的界限清晰。如:

(1)I used to smoke many cigarettes a day.(我以前每天吸很多根烟)

日语中虽然一般不用空格区隔单词,但是其助词形态特殊,能够起到分词作用;并且,日语文章一般采用汉字和假名混写的方式,通常一个词是以汉字为词干,以假名为词尾,汉字与假名字形区别度较大,假名词尾能起到区隔不同单词的作用。如:

(2)花子は韓国語を習い始めった。(花子开始学习韩语了)

依靠助词“は”“を”和动词的假名词尾“い”“めった”,句子的单词界限也比较清晰。

而汉语的汉字是紧密连写的,中间没有空格,也没有任何单词区隔标志。如:

(3)研究生命的陨落。

以上存在歧义。“研究生命”可划分成“研究”和“生命”两个词,也可划分成“研究生”和“命”两个词,于是句子可划分成“研究/生命/的/殒落”或“研究生/命/的/陨落”,句意因此而不同。

汉字书写中没有单词区隔标志已成为了当今中文信息处理当中的一大难题。因为汉字是连着排的,在书面上就会存在大量的“交集型歧义字段”,如“(这样)才能干警务工作”这个字段,其中“才”“才能”“能干”“干警”“警务”“务工”“工作”都分别可以是汉语中的一个词。⑤计算机要想解读这个句子,就要先进行“自动分词”。至今,计算机在切分这种字段时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二)词性标记缺省体现的“意合”性endprint

英语中,“accept”是动词,而由其衍生的“acceptive”“acceptable”为形容词,因为它们带有显示形容词性的后缀“-tive”和“-able”;而其衍生的“acception”“acceptance”“acceptability”为名词,因为其词缀“-tion”“-cance”“-ility”都是名词性的。这些词从其词形上都很容易分辨其词性,而汉语的大多数词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如“他皮肤白”中,“黑”是形容词;“上次见到她,发现她白了”中,“白”是动词;“他喜欢白,我喜欢黑”中,“白是”名词;“忙活一天,白干了”中,“白”是副词。单从“白”的词形,是无法判断其在某一句话中的词性的,必须结合语境进行推理。又如:

(4)I believe in Marxism.(我信奉马克思主义)

(5)This is a Marxist work.(这是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

在第一个例句中,“Marxism”词尾是“ism”显示出它是名词性;第二个例句中,“Marxist”词尾是“ist”,显示出它是形容词词性。而这两个例句翻译为汉语后,其词性标志消失了,都变为“马克思主义”。

汉语缺乏词性标注的特点也成为了中文信息处理的一大障碍,因为计算机要先对语料进行词性自动标注,才能进一步理解其意。

(三)分词词尾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请看下面的汉语例句:

(6)炸雞肉很好。

这句话是有歧义的。“炸鸡肉”可以表示动作,此时句意为“(你去)炸鸡肉(这个主意)很好”,这时“炸”是动词;“炸鸡肉”也可以表示一个事物,此时句意为“炸鸡肉(这种食物)很好(吃)”。在汉语中,动词的这种变换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而在英语中,后者叫做“分词”,分为“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由原形动词加上不同词尾构成,前者是加“ed”,后者是加“ing”。

表示“(你去)炸鸡肉(这个主意)很好”这个意思时,应翻译为:

(7)To fry chicken is good.

这时,“fry”是动词,用其不定式形式。

表示“炸鸡肉(这种食物)很好(吃)”这个意思时,应翻译为:

(8)Fried chicken is good.

此时,“fried”是“fry”的过去分词,表示被动。

(四)定指泛指标记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汉语中说“客人来了”时,并没有显示出“客人”是定指的(相当于“那个客人”)还是不定指的(相当于“某个客人”)。而英语中则要强制指出。如果Dick是和John约好了6点来自己家吃饭,而John5点50敲门了,这时Dick就可以对妻子说:“The guest has come.”这时用定冠词“the”显示客人是定指的,表示Dick知道来客的具体身份。如果主人没和任何人约定,突然响起的敲门声,Dick就会对妻子说:“A guest has come.”这时用不定冠词“a”显示客人是不定指的,显示出Dick也不是知道guest是谁。

(五)从句标记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英语中,从句都有明显的标记,将其与主句分隔开。如:

(9)I dont know that he has married.(我不知道他结婚了)

宾语从句“he has married”与主句用连接代词“that”隔开,主从界限一目了然。

(10)That he has married is good news.(他结婚了是个好消息)

主语从句“he has married”前面用连接代词“that”引导,让读者阅读第一个词时就知道这是一个主语从句,第一个小句后面一定有对其进行陈述的内容。

而汉语中,听到“我不知道这件事”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他不知道这件事”,因为我们默认为这是一个单句,句子已经结束了。而对方可能并没有说完,他的完整句子可能是“我不知道这件事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前面的“我不知道这件事”只是一个主语从句,整个复合句的意思与我们之前解读的恰好相反,即“他知道这件事”。这是因为汉语缺乏从句标记,从而缺少预先提示,往往要听完整个句子后才能分析其主从结构。

定语从句也是如此。如听到“我想要小明吃饭”时,我们通常会以为说话者希望小明吃饭。但说话者可能继续说下去,完整的句子是“我想要小明吃饭的勺子”。这时我们才知道,需要的原来是“勺子”,前面的“小明吃饭”实际上是“勺子”的定语从句。

而英语中定语从句同样有标记。同样的话用英语表述是“I need the spoon which Xiaoming had dinner with.”其中的“which”是关系代词,清楚地表明其后面的成分是先行词“spoon”(勺子)的定语从句。

(六)倒装标记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为了强调、突出等词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保持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汉语中句子成分移位的倒装句通常没有标记。如“死人了。”是“人死了。”的倒装句,仅有语序变化,没有任何标记。

而英语中许多倒装句是有标记的。如:

(11)Child as he is, he is very strong.

其倒装标记是句首的没有冠词的单数名词“child”(英语中通常是有冠词的)及“as”。其正常语序是:

(12)Although he is a child, he is very strong.

又如:

(13)There is a cat in the garden.endprint

其倒装标记是句首的“there be”。其正常语序是:

(14)A cat is in the garden there.

还有:

(15)So cute is she that everybody likes her.

其倒装标记是句首的“so”。正常语序:

(16)She is so cute that everybody likes her.

(七)结构助词“的”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汉语中,表示领属关系的结构助词“的”常常可以省略,而意合程度较高的日语中,与之相应的领格助词“の”是不能省略的。如汉语中“我的爸爸”常说成“我爸爸”,“狗的尾巴”常说成“狗尾巴”,“汽车的方向盘”常说成“汽车方向盘”,都省略了结构助词“的”。而日语中,分别必须说成“私の父”

“犬の尾”“自動車のハンドル”,其中的“の”都不能省略。

(八)段首主题句缺省体现的“意合”性

汉语的语篇相对于“开门见山”,更倾向于“卒章显志”或“弦外之音”,段落往往没有主题句或将主题句放在后面,倾向于对听话者进行逐渐诱导,觉得其能接受自己的观点时,才说出中心观点。这与汉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如说话者先说“我女朋友很漂亮,以前追求她的人很多”。听话者大多会认为“他一定很喜欢自己的女朋友。”说话者继续说:“她工作很好,家里又有钱”,听话者一般会想:“我的判断果然没错,他又说了女朋友的优点。”说话者又说道:“她父母很喜欢我。”听话者估计会想:“很可能他是在表达自己想和她结婚了。”但说话者话锋一转:“是这样没错,但她虚荣肤浅得不得了。”听话者会想了:“为什么又说起缺点来了?”最后说话者以这句话结尾:“所以,你懂得!”有些听话者就会糊涂了:“究竟想表达什么?”或者说话者不说“你懂得”,而说“我并不喜欢她”,直到这时听话者才知道其真意,而自己之前的判断都是错误的。

而英语母语者通常会这么说:

(17)I don't like my girlfriend. My girlfriend is very beautiful, so there used to be many guys who pursued her; sheve got a decent job, and her family is very rich; moreover, her parents like me very much. That's right, but she's much too vain.

全段开头第一句就是主题句,点明了我对女朋友的态度是“不喜欢”。后面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句展开的。听话者不易产生误解。

《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又说:“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而这“言”的“宗”,中国人往往并不点明,所以才让人找不到头绪,在生活中,有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了交际效果。当然,有时也能收到含蓄蕴藉之效。

三、结语

本文从语言对比的角度,通过将汉语与以英语为主的一些“形合”型外语在语法范畴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了一些造成其“意合”性的重要因素。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限于篇幅,我们将撰写他文,通过对比汉外语的其他方面来继续剖析汉语的“意合”性。

注 释:

①王力.中国语法理论[A].王力文集(第一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310.

②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8.

③赵善青.形合、意合与翻译[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④Nida,E.A:Translating Meaning,San Dimas, 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p57.

⑤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6.

参考文献:

〔1〕Nida,E.A.Translating Meaning[M].San Dimas, 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2〕王力.中国语法理论[A].王力文集(第一卷)[C].濟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赵善青.形合、意合与翻译[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皮细庚.新编日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9〕薄冰.新版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0.

〔10〕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王瑜.内容与语言整合式双语教学的实施引导[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2).

〔12〕绳立平,翱琦.英汉文化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4).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Paratax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ttributes of Chinese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al comparison, this thesis carries out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such hypotaxis languages as English, Japanese, French, Spanish, German, Russian,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parataxis" attribute, which help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spects which the two former papers in this series didn't discuss.

Keywords: Parataxis; Hypotaxis; Chinese; Lingual Comparison; English; Japanese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语汉语英语
学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