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人本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18-03-09 20:24程晨
关键词:道家思想现代教育生命教育

程晨

摘 要:我国的传统主流文化是儒家思想,而潜隐的道家思想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道家思想批评当时的社会教育,提出了与儒家强调“现实人世、学以致用”等截然相反的教育观,其强调“自然、无为”。由于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主导文化的权威性,道家思想自然地被判断为否定教育。然而,通过分析与研究发现道家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而且这些思想背后所具备的创新性和独特性,是我们中华文化被埋没的一个闪光点,对现代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道家思想;现代教育;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166-03

道家文化萌芽于先秦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之一,其中蕴藏着不可或缺的宝贵教育思想。在近代,我国曾多次引进国外的优秀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基本国情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从而产生了一定的瓶颈。而道家思想于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是在本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包含着一定的文化适宜性。这种本土的文化思想则更有助于我国当前教育中各方面的吸收与消化。其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的转变、欲望的攀升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道家思想对于社会发展所暴露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如道家思想反对儒家思想中附加的礼乐束缚,强调减轻人的欲望,教育要引起受教育者内心的情感认同。

道家教育思想从诸多方面弥补了儒家教育的不足,儒家尚人为,道家尚自然,道家强调教育培养的是理智与情感兼具,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我国传统的教育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人不当人”,而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在以杜威为代表重视“人的价值”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吸收借鉴道家思想中合理的成分,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有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此外,在某些角度上,先秦道家思想与西方浪漫主义教育学派存在一定的相通性,如重视人的价值、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是一次跨越中西方文化的不谋而合。因此,再次提倡道家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先秦道家思想的基本概述

(一)道家思想的教育观

道家的核心思想范畴是“道”。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渊兮,似万物之宗”[1]。可以发现,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质,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主张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道而生,从道演变而来。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阈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并且认为四者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可以发现,老子首先承认“人”在宇宙及社会中的地位,其次在四者的关系中,其强调人的价值及对人的尊重问题。然而值得肯定的是老子并没有为此而走向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肯定了道的至上地位,强调了人要服从于自然法则[2]。此外,道家思想中所倡导的自然之道,并不单纯指天地间的自然,更有自然而然,循其天然规律的涵义在其间。实则是提倡包括了遵守客观自然世界、人世社会及个体身心变化发展等自然规律方面的内容。

在教育学领域我们需要致力于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人与自然之间到底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多数研究长期以来就只是局限于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至今仍对教育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问题存在着认识冲突与抉择。尼采认为,在知识与生命之间,生命更具有决定意义,生命是第一位的,知识和理性则属于第二位。现代教育的弊端,其根本原因是教育的出发点问题,它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培养的是人的第二天性,而扼杀人的第一天性,即扼杀人的本能与个性。反观我国,国内的教育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在二者的关系中,往往更加倾向于偏向教育的社会目的,忽视人自身的发展价值,而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方面基本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该类别的教育目的观往往会带来弊端,如教育忽视自然,进而致使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接受教育看成是一种利于谋生的手段,而不是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道家思想的教育原则

一切事物皆由道而生,遵循道的运作规律,那么“道”又是如何运作的呢?老子认为道的运作规律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3]。“反者道之动”是指,道作用下的万物总是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即事物都是在对立转化的状态下存在,而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弱者道之用”指道作用于万物的特征。道的作用是柔弱的,使万物不觉得有压力,却使万物繁荣昌盛,即“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做法[4]。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的作用,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类似于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教师不是不管教学生,而是采用“柔”的方式指导与促进,使得学生不会感到有压力,遵照其身心自然的发展规律。

(三)道家思想的教学过程

道家思想中有关教学过程部分的内容主要以老子的观点为代表,其将教学过程分为观、明、玄览、行四个过程,以下为详细阐释:

观:老子认为“道”隐藏于万事万物中,因此,认识“道”的第一步就是要观察事物的表象,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而不是学习间接的书本知识,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学习心态。

明:即通过对事物表象的把握,把信息和材料上升为理性知识。这其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见小曰明”、“自知曰明”和“知常曰明”。首先,要从细微处观察;其次,是强调人贵在认识与了解自我,具备正确的自我意识,现代心理学也强调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个体只有对自己形成正確的自我认知及准确的自我评价,才能客观的看待外部世界;最后,通过丰富感性经验的积累,提升到理性知识。

玄览:老子说“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强调在学习中,学习者要做到内心清净空虚,排除原有的成见、思维定势、清除杂念、同时排除外界的干扰平心静气地进行学习。endprint

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5],即要把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指导行动。老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最终才能使社会得到发展。

(四)道家思想的教师观

老子主张无为之事,不言之教,但是并不是指教育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的是,老子很重视教师的作用,不仅提倡择师,更要求贵师。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强调为师的条件。老子认为“古之善为道者,微秒玄通,深不可识”[6],即教师要深刻领悟道的内涵,把握教育规律,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才会自然而然地、自觉地运用道的法则,按规律办事,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此外,老子认为教师要善教人,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对象,把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辩证的看待师资问题。“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是不善人学习的榜样,不善人也能为善人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提供有益的借鉴。这一思想为老子首创,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观

道家思想中所倡导的自然之道,自然而然,循其天然规律的涵义在其间,并不单纯指天地间的自然。实则是提倡遵守客观自然世界、人世社会及个体身心变化发展等自然规律方面的内容。因此,现代教育应借鉴其思想以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一种回归生命、推崇生命精神的教育观,这其中主要包括发挥教育的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三方面。

人处于自然界中,首先我们需明确的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即人要遵循客观自然世界的规律。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多与大自然亲身接触,也可以开展多种自然科学活动,重视各课程领域中的科学教育部分,让学生具备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其次,传统教育相對于个人价值,过于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教育需要回归人性,“以人为本”。教育的对象是人,目标是人的发展,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因此,现代教育需要重新衡量二者间的关系,倡导回归生命的教育,回归生命的精神。具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生命,明确学生的地位,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兴趣与需求,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环境的刺激,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具备一定的选择权。在这其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之道”,并不是指教育只能片面地迎合学生心理,不注意社会实际需要。而是强调教育应该在遵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者的需求与兴趣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实际,创设有利于其学习的后天环境与条件,最终通过对个人的培养以达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教育原则

把道运作的思想引入现代教育领域中就是要回归生的精神,回归生命教育,做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现代教育反对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认为在这种体系下,教师成了传授知识的手段,学生成了传授知识的产品,二者都沦为非人格的工具,而知识则成了统治者,这样就形成了“非人格的知识专制”。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去从事教育,尊重学生的自然本性,重视引导与支持,而不加以人为的强制灌输,要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以期充分发挥自我内在的潜能。在另一个方面,道家思想具有明显的辩证色彩,其强调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都会向矛盾的对立面转化。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妥善把握好“度”的问题,既不能过于功利化,一味地控制学生,也不能完全放手,顺着学生的天性发展。需注意的是,“无为”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加管束。而是反对“妄为”,反对教师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幼儿的学习,从而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行不言之教”并不是真的“不言”,而是“少言”。“言”应合乎自然原则,要“言”得少却“言”得精,合乎自然而无为。由此可知,老子虽不废为学,但必以道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这才是绝学无忧的真谛。

(三)教学过程

先秦道家在教学过程这部分所强调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当下教育中,探讨的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原有经验与兴趣需要积极探讨并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指导——接受”与“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奠定学习的基础,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而且接触事物需要实践操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实操能力,增强体验性与参与性。其次,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与生活环境。包括教室墙面的设计、活动区的摆放,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来安排。最后,我们应该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对于不同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实践类知识的了解和巩固,采用通过任务或方案来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方法,它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训练。

(四)改善师资

师资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手段,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具有一定的主动权,所以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观察,不断反思,利用自己的智慧与情感来达到专业能力的提升及教育目的的完成。尤其是在现代教育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师地位,教师不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人,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智慧。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感情来投身教育事业。其次,我们更加强调教师要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保护与培养,因此教师自己必须深刻理解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教育观念,让这些观念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信念。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与兴趣,始终贯彻“不言而教”的教育原则,落实到实处。同时,也要明确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要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要利用教师的智慧发现教育契机,把握教育过程中的“度”。endprint

參考文献:

〔1〕杨启亮.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2〕陈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1270.

〔3〕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56.

〔4〕田云刚,张元洁.老子人本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8.

〔5〕〔6〕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51,94.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China's traditional mainstream culture is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the hidden is loaded with Chinese education tradition. Taoism criticism of social education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Confucian emphasis on "real world knowledge" as the opposite concept of education, its emphasis on "natural inaction". Because of China leading authority Confucian culture is the mainstream culture, Taoism is naturally judged as negative education. However,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found that Taoist culture has rich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and unique ideas behind these have, is our Chinese culture is a flash point buried, the modern education has a Set the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Taoism; Modern Education; Life Education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现代教育生命教育
论泰国佛寺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