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以类聚 “论”以群分

2018-03-10 13:53苏婷
声屏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网络新闻

苏婷

摘要:网络新闻评论作为各大媒体体现其深度的文本工具,是具有一定思想性的。网络新闻评论中存在虚拟社群分类的现象,探究这一现象,对网络媒体平台自身规制的完善和评论人素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分析网络新闻评论中的虚拟社群分类现状入手,剖析了网络新闻评论中的虚拟社群分类成因,并提出了规范和制约路径。

关键词:网络新闻 新闻评论 虚拟社群

互联网在其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新闻评论作为媒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表明立场观点的一种有理性、知识和思想的论说形式,自然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借助互联网载体将新闻评论转化为电子版的文本进行传播。学界目前对于网络新闻评论的研究集中在特点、功能和影响三方面,而对虚拟社群的分类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因此,探究网络新闻评论中虚拟社群分类的现象,对网络媒体平台自身规制的完善和评论人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网络新闻评论中的虚拟社群分类现状

在网络新闻评论中,由于网络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新闻评论不再是单线传播,很多非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会时常参与公共事务的探讨写作,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并利用互联网这一渠道传播。这其中就会出现一些对虚拟社群的分类行为,总结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以职业分类。职业是每一个处于社会中的个体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和其所在行业息息相关的事物。在网络新闻评论中,“教师”“医生”“中国父母”“白领”这类关键词十分常见,例如,《新京报》快评一篇名为“7成白领‘吃不起20元午餐,为什么还不愿到工地搬砖”的新闻评论,标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白领的收入甚至不及搬砖工人。众所周知,白领是指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大部分是社会的中产阶级。这篇评论虽然是以自嘲的语气来说明部分白领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但也间接将白领这个群体进行了一个虚拟社群的分类,可能会导致整个虚拟社群的恐慌。

以行为分类。人类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在网络新闻评论中,有“追星族”“佛系”“网瘾少年”“尬聊”等将个体行为进行分类的词汇。例如,人民网转载自中青报的一篇题为“剧情频频反转‘吃瓜群众不妨等等真相”的新闻评论,这篇评论通过“吃瓜群众”这一网络流行语将某群体的看客行为进行分类,对虚拟社群而言,起到了一种警示和叮嘱的作用。

以年龄分类。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生长背景,因此也形成了只有同年代人才能够互相理解的特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网络新闻评论中,“80后”“90后”“00后”这类词语十分常见。澎湃新闻的一篇题为“90后博导:科学不需要‘论资排辈”的新闻评论,阐述了“90后”是叛逆的一代。网络新闻评论在以“XX后”这样的词汇描述年龄段时,也正是在对这些虚拟群体进行分类,容易造成社会对虚拟社群形成不利的刻板印象,不利于群体的发展和成长。

以网络现象分类。随着网络不断深入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新闻评论中,对“网红”“水军”“大V”等网络现象的评论比比皆是,也时常存在一些乱象。在正义网中,有一篇讲述“网红”的新闻评论,题为“‘网红餐饮店何以频频被山寨”。在“网红”二字被运用得如此广泛时,却鲜有评论解释“网红”二字的概念和界定范围,这在无形之中会让受众误以为“炒作”等同于“网红”。把那些不善于传播正能量的意见领袖称作“网红”,会造成人们对词语的歪曲解读。

网络新闻评论中的虚拟社群分类成因

网络新闻评论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得以快速成长,但众多网络平台纷纷开设新闻评论板块,也逐渐形成了评论内容良莠不齐的现象。

挖掘分众领域的价值补偿机制。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的价值补偿机制相较于之前的传统媒体完全改变。网络媒体由于其传播的多元性、快捷性和互动性,受到众多广告商的青睐,电商平台直接将商品推销给消费者,一些厂商的推广活动也直接在电商上进行。那么网络新闻评论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对热门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并对虚拟社群身份进行分类,引发受众的阅读和讨论,从而完成自己的价值补偿机制。许多网络媒体为了一味迎合受众,而导致出现轻内容重噱头现象,这使得许多网络新闻评论对虚拟社群进行了许多不合理的分类。

追求场景化的传播推广机制。场景化是指通过消费者和信息的碰撞而产生现实和潜在的消费行为。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只有将有着共同诉求、共同情感、共同价值观的受众聚集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将其传播推广出去。就网络新闻评论而言,由于其实时的互动性,使用户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并进行探讨。用户角色升级,在接收到评论文章时达到内心情感和价值观的共鸣,从而提升其网络媒体的浏览量和使用率,完成场景化的传播推广运营机制。这也使得众多文章为了追求商业价值,成为了所谓的“标题党”,降低网络媒体平台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缺乏完备有效的自我制约机制。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以往政府和传统媒体垄断信息的局面,网民認为自身的话语权得到较大的提升,现实却大相径庭。网络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诞生的,网络的技术提供者对网民的行为规范有极强的统治力,导致在网络新闻评论中,其所在的网络平台既可以对网民的互动和投诉内容进行选择性地删除、屏蔽,也能够置顶更加吸引受众甚至能够引导舆论导向的评论文章。网络新闻评论正是缺乏完备有效的自我制约机制,使得其在发布评论文章时并不会刻意筛选,引起热议后,一来是为自己博得噱头,二来更是为自己博得了浏览量和随之而来的隐性经济价值。这样无疑会导致许多不良现象发生。

规范和制约路径

网络新闻评论中对虚拟社群的分类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导致社会差异被无形放大,社会风险被无端扩大以及社会矛盾被无限激化。因此,应从媒体、自我和社会三个方面对此类现象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制约。

媒体规制。在网络媒体中,不少平台为了博得噱头而成为了“标题党”,只注重形式和看点而不注重内容。因此,在网络新闻评论中,应减少为了博得噱头和依赖广告的价值补偿模式所引发的分类虚拟社群的行为,不断强化自身的内容价值,在不间断地发表有价值有力度的评论文章之后,让其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进而通过更多有思想的意见领袖来带动其知名度和浏览量,增强文章的精品性,其隐性的经济价值自然也会浮出水面。

自我规制。在网络新闻评论中,评论员自身作为意见领袖所登载的文章是会被众多网民阅读浏览的,甚至可以引发一定的热议和讨论。网络新闻评论员更应把握文章内容的“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我的媒介专业素养,在业余时间学习媒介伦理法规和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坚持以公共利益至上,树立社会责任感,把网络新闻评论平台构建成一个更加具有理性和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

政策规制。目前,我国通过完善立法,对网络媒体平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监管,但平台内部的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除了约束平台内部的编辑、记者,还应对相关技术部门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平台内部的管理人员和撰稿人员,也应参加与传统媒体从业者相同的资格考试,避免散播虚假信息和毫无职业道德的评论,从而减少对虚拟社群的分类现象。

总而言之,网络新闻评论作为一个传播公共话语的工具,应成为提升公民传播素质的一种载体。因此,需要从媒体、政策和自我三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制,为把互联网营造成为一个更加健康、便捷的传播渠道献出力量,也为网络新闻评论更好地服务大众和提高人们思想深度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振宇:《论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新闻大学》,2006(1)。

2.王代强,李旭曜:《我国网络新闻评论文献综述》,《新闻爱好者》, 2011(13)。

3.胡沈明:《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新闻界》,2016(13)。

4.張艳彬,任琳贤:《用户视角下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场景化商业模式探析》,《科技资讯》,2016 (17)。

5.赵振宇:《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关于新闻评论的三点理性思考》,《新闻大学》,2007(4)。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风格研究
浅析网络新闻编撰的发展演变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