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冲击下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探究

2018-03-10 13:53王珺
声屏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营销可视化

王珺

摘要:广播节目可视化是当前广播搭乘融媒体快车,摆脱单一表现形式束缚的有效措施。当然,在目前的广播节目可视化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能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包括更好地提升节目的质量、制作团队个人能力,以及加强广告营销、改善直播室布局,拓展观众观看渠道等,把传统广播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原本只能听的广播节目发展成为试听一体化的新型媒体。

关键词:广播节目 可视化 质量 营销

声音是广播媒介赖以发声与生存的根本。在现今全媒体时空里,广播媒介只凭借自身单一传播方式投入到与众多新媒体博弈中,其力量的薄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有打造广播媒介传播方式才能实现其本身在媒介竞争中的地位。广播节目可视化策略正是众多广播人为广播媒介生存与发展而不懈努力探寻的一条创新型道路,但目前“广播+视频”的模式只打破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感,怎样创新融合方式推动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值得每一个广播人思考。

广播节目可视化相关概述

广播可视化战略就是运用多种可视手段树立广播可被看到的一面,这一点与广告宣传颇为类似,如广播运营商开办网站,并将台标和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照片张贴在网站上,可以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广播节目可视化作为可视手段中的一种,其意义不仅在于能提升广播运营商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一种全新广播节目形态和可视化节目形态。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所产生的冲击是巨大的,致使广播可视化程度越来越高,广播节目和视频直播融合已成为互联网多媒体产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广播节目可视化是对广播单一表现形式的创新,丰富了广播影像和表现内容,让听众成为观众,能全方位形象地了解和获取广播信息和影音资料,使广播内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会丧失广播原有快速传播优势。提升广播内容感染力和观众画面感,有利于观众与广播主持人和节目嘉宾的沟通交流,而且在视频直播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字幕和背景板等,充分调动观众视觉,促进观众对信息的理解,有利于广播内容和信息多渠道宣传。二是广播节目可视化有助于广播电台形象塑造,提高其公信力及公众关注度。以宁波电台新闻综合广播为例来说,每天21:00-22:00播出的《娱乐先锋》节目是一档多年的王牌娱乐节目。节目制作精良,以其前沿娱乐资讯、有趣游戏互动、丰富歌曲元素为广大受众献上听觉盛宴。但要保持在晚间收听一直处于高峰,也是非常严峻的功课。另外,节目线下配套的品牌活动“宁波好声音”成功举办了两季,第一季冠军也是“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全国季军,节目组的其他优秀领唱也登上过央视春晚、CCTV3套等舞台,可见,这不仅提高了栏目收听率,也受到了更多百姓的喜爱和青睐。

广播节目可视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质量有待改善。在现有视频直播模式中,出现了众多新颖的交流方式,特别是最近比较流行的弹幕模式,受众群体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在视频上留言,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受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的观点,也能快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但由于受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互动过程中,网络语言粗俗现象也偶有发生,凌乱的弹幕从天而降,充斥着整个画面,使观众不能完整观看视频节目,二者難以相互兼顾。一个节目好坏,其质量起绝对作用,如果没有团队意识领头人,节目整合枯燥或与现代时尚脱节,是难以使节目达到高品质的播出。

二、受众审美疲劳难以克服。无论是名人还是广播节目的视频直播,最初满足的多是受众的窥探欲望,一旦出现审美疲劳,受众注意力势必会转移。如此一来,观众对于广播直播间的新鲜劲儿一过,视频直播就不会再有吸引力了。由于传统广播节目单一性的特点,在节目运营和推广上是空白的,没有电视节目那些丰富的表现途径和渠道营运。显然,广播节目更加枯燥、单调,受众群体存在一定局限性,依然维持原有以听觉为主的传播模式,广播节目受众群体会越来越少,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节目去了。因此,广播节目想要继续生存下去,维持现状已远远不够了。

三、视频容易受到信号等因素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体可以完全通过移动设备观看视频直播,但观看视频时受网速影响较大。现在我国网速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而且通信费用比较昂贵。在这种情况下,视频直播受到了很大限制,并且视频画面有时因信号接收障碍会出现延时状况,影响了受众群体对节目的收听和观看。除了外部设备因素外,内部设施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很多广播节目还停留在老式设备和风格上,跟不上时尚潮流,音响效果又不理想,而现代受众群体习惯于高标准、高要求、高体验。因此,广播节目如果能真正被受众群体所接受,需要走的路和做的事还有很多。

加强广播节目可视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一是打破节目大板块概念,在节目中实现碎片化插入,如简短时尚娱乐类资讯、热门单曲、配音秀段子等,让短暂的一小时节目变得更加紧凑、有节奏感。事实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拖沓和大布局已不能适应当前局面,显然,小节目拼接更符合广大受众的口味,不需要更多等待,简短而精炼,可以更好诠释节目。二是在语言上、措辞上要有都市感、时尚感、人文感,要紧跟时代最前沿,时刻不松懈对时尚和潮流的关注,始终保持与国际时尚理念和新事物接轨,把最高端、最时代感、最受追捧的氛围呈现给广大受众。三是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节目质量,还必须有团队意识,提升节目制作团队人员能力。节目创作团队必须具有制作视频直播的能力,同时,团队管理者的思想也要革新,深入认识新媒体真正意义,加强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学习,特别是加强视频直播专业知识的学习,确保音质品质外,还要有好的画面呈现给受众。四是广播节目在音乐选择上一定要主流而时尚,虽然节目时间回归到一小时,但音乐量还是要保证的。音乐是每个节目渲染、提升气氛和互动的最好催化剂,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征集听众点播和K歌互动,保留广播传统优势,音乐因素必不可少。

二、加强广告营销和品牌包装,进一步拓展更高效线下活动。一是作为新闻广播的全新策略,要做“看得见的好声音”必须拓宽宣传渠道。以广播推广播已经不可靠了,必须结合多家新媒体、平面媒体、户外可视化媒体等共同推动,特别是运用各种具有影响力的传媒和各种相关企业加大宣传力度,把宣传作用发挥到极致。二是组织和做好广播节目线下活动,把可视化广播延伸到线下,要做到高效率、高品质的广播节目活动开展,并对节目推广和广告投放能起到有效推动作用,不过可能需要更多人员和推广平台支持。可以定期对广播媒体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拓展创新思维,创新直播互动模式,打造品牌内容,抓住受众心理,全方位满足受众需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传统媒体不足,做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三是加强品牌节目包装,从点到面对整个频率进行包装,一档广播节目包装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较复杂的重要部分,甚至决定着这档节目的成败。四是可以尝试运作系列品牌活动来促进广播节目的发展和壮大。如高校“电波王”主持人大赛系列品牌活动,可以制作成几集系列比拼大赛,制造各种紧张剧情和人物变化,并在全天节目中投放活动广告,吸引和带动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节目中来。

三、利用技术新手段打造全新可视化、互动化于一体的“看得见的好声音”。一是改善直播间的一些布局,如定期更换一些背景KT版,增加盆栽摆件、时尚前沿小饰品等点缀品,增强直播间场景的可视感,拓展吸引受众群体的年龄层次,更为广泛受到各种群体的喜爱。二是做好直播室灯光效果调整工作,特别是在视频化效果这一方面,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打光问题,如何打出适应场景的更好光线,需要对灯光进行细致地调试。三是增加一些辅助道具来丰富画面内容,让主播显得呆板,或不像《新闻联播》那样过于严肃。主播的服装可根据具体直播室场景进行搭配,可时尚甚至夸张一些。尽管辅助道具只是作为背景搭配而存在,但其作用不可小觑,因为这种辅助作用的存在,使主播在主持节目发挥上效果更好。四是在技术上如有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乐器接线口,让直播室能瞬间变成live秀现场,实现真正的live秀,这可以让受众群体眼前一亮,达到吸引眼球的作用。还可以在直播间安装视频监控器,以达到出现情况可以及时反应和处理。因为现场演唱元素占据主流,还可以请技术部门安装效果器,这种添加可以增强听众的体验感,避免了声音效果不好的尴尬。五是在广播节目可视化同时,也为广告植入和招商提供更好平台,需要制定一系列可视化广播的广告合作细则,使广播节目也步入电视台营运的模式中。

结束语

时代进步让新媒体发展日益繁盛,新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受众群体对新媒体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可视化广播推行对老牌娱乐综艺节目来说实在是一种新的方向和趋势,也是一种新的生存策略。娱乐节目经历了从晚会到娱乐,到竞猜,到“真人秀”的几个阶段。尽管不知道“真人秀”能红多久,下一个会火的娱乐形式是什么,但目前最火的依然是“真人秀”。推行广播节目可视化,可以做主持人、高品质嘉宾,即网红、本土歌手、小明星、行业达人等“真人秀”,讓“真人秀”概念渗入广播节目。因此,在新媒体冲击下,广播人需要探究广播节目可视化最有效途径,让人们能切实感受到传统广播节目方式的转变,带给人们更加多彩的节目形式,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作者单位:宁波广电集团)栏目责编:陈道生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营销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发现海昏侯》出版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