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隔扇门在新中式建筑中的运用

2018-03-11 21:52李楠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浙江杭州31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门扇样式中式

文/ 李楠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随着中国经济渐渐崛起,新中式逐渐成了新的风向标和时尚标杆。这个词可以放在很多名词的前面,来体现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但在建筑中,这个词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概念。

新中式:也被称作现代中式风格,是指提炼传统建筑的设计素材,利用现代的材料、手法,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来产生具有中国特色而有不同与传统中式建筑的设计风格。

因为近年来新中式和民国风的盛行,本人也做过多个项目以此为建筑风格,而经过多个项目的设计,对中式隔扇的格心棂花在现代建筑中的使用有所感悟。

提炼元素就要先了解其本身,中式建筑中门扇的种类繁杂,除了实榻式门扇、棋盘式门扇、撒带式门扇外,隔扇和格扇中格心的式样是我最喜欢的。它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充满了文化的内涵。这里我们不提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中的三交六椀和双交四椀等攒斗格心,而单单说说中式民居中最常用的格心,它不但深深的烙在很多人的记忆力,也生长在人们的生活里,很多乡村小镇的房屋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修养。

最常见的格心有以下几种类型:网纹样式棂花、菱格纹样式棂花、冰裂纹样式棂花、步步锦样式棂花、万字纹样式棂花、梅花样式棂花、菱形样式棂花、盘长纹样式棂花、套方样式棂花。

网纹样式棂花和菱格纹样式棂花又称为方格纹格,俗称豆腐格,网络纹图案在5000年前出现,网,是原始先民获取食物,进而取得财富的工具,故而予以招财进宝。网格纹的各个正方形孔洞又代表了处处正直之意。因此,网格纹作为门窗格心棂花出现建筑上,就寓意建筑的主人,期望招财进宝,财富有余有剩,并且还表示主人富有却又很正直。

冰裂纹样式棂花的图案没有一定规则,一般通过小料的攒插组成自然的冰裂纹路。它与规整的图案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一种自然和谐的符号,多用于园林建筑。象征坚冰出现裂纹,冰雪开始消溶,寒冬已过,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寓意一切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即已过去,美好的、如意的愿望立即会到来。

步步锦样式棂花是一幅有规则的几何图案,主要由直棂和横棂组成。直棂与横棂独立的纵横着,各自端头逗着对方的中部与边部形成丁字形状,直、横棂由外长而内短相逗形成一步步变化的图案。内涵人在事业上事事成功,做官会得到步步高升的美好吉祥象征,同时内涵有四方窗棂的寓意。

万字纹,又称为万字锦、万字纹、万字拐、万不断。因‘卐’纹无头无尾,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螺旋图形无始无终相同,且道教太极图就是一种螺旋状态,是一种无始无终的形状,是生命永无休止的象征,寓意无限循环的宇宙。卐字纹四端伸出,连续反复的图案,意为万事吉祥,万寿无疆。“万字锦”图案称为“万字流水”,长脚卐字寓意富贵不断。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要求的提高,隔扇窗因为格心遮挡过多,保温节能性能不好,门扇过于沉重等种种原因越发不能适应现代建筑的要求,基本退出了现代建筑,而随着新中式和民国风的流行。传统的隔扇的格心棂花从色彩、图案、文化三方面被反复提炼,在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室内外设计中被注以新的活力。目前较常见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建筑改造或者商业建筑中,表皮的应用较为常见,而新中式或者民国风的建筑风格借用隔扇窗的格心棂花的图案元素于此特别贴合,可以在小范围内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也可以在大范围内通过渐变的手法丰富单一元素造成的乏味感。

万达广场、银泰城等大型购物中心外立面的金属板均可看到网纹在表皮中的运用,变形、渐变等手法也是其常用的手法。

(2)建筑内装修设计中常常借用隔扇窗的格心图案的图案和文化元素用来设计吊顶、屏风、扶手栏杆、墙壁纹理、柜门等装饰构件,通过变形、添加等手法“取其形,传其神,延其意”体现新中式风格的中式意味。

步步锦、盘长纹、万字纹、冰裂纹等均能在室内设计中见到其身影。

(3)而在建筑色彩运用中,最常用来柔化点缀的色彩就是隔扇门中的原木色。它是黑白灰之外最具有温度的颜色,可用来做标识标牌、窗框、雕塑等。

(4)建筑景观中对中式元素的借鉴更加的直接,因为中式园林在世界也是独树一帜,远近闻名的,而格心棂花元素和其他中式元素融会贯通,比较难以分辨。

[1]马未都.《中国古代门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鲁杰.《中国古建筑艺术大观:1门窗艺术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3]黄晋云.郝喜海《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的功能装饰和形式装饰》.《艺术探索》

猜你喜欢
门扇样式中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门前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口语提升:和中式英语说再见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门前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美籍华人修辞的形成——解读中式签语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