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公益广告传播现状研究
——基于江西高校的调研

2018-03-11 06:52
传媒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公益广告管理者校园

施 琴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

公益广告是所有组织或个人发布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用以维护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弘扬社会美德、宣传社会公益等的广告活动和广告行为。它是以提高公众文明意识,为公众生活提供便利,服务公众为发展目标的广告形式。公益广告能给人以教益,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对于普及人们的科学、卫生、法律知识及国家政策,提高公共道德素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高校,校园公益广告是学生成长的指明灯,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另一方面,高校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区和诞生地,文化氛围良好,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追求人性化和文化意蕴,高校校园公益广告在发展过程中,求量更要求质。

近几年来,高校公益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据调研,江西各高校一年传播的各类公益广告大概在300~500条左右(不含主题、内容重复者),内容涵盖国家政策宣传、学校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几乎覆盖了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播渠道种类繁多,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海报、横幅,新媒体的校园官网以及QQ群、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各类校园网络平台都能见到公益广告的身影,学生接触公益广告的机会很多。公益广告制作无论是主题广泛性还是诉求人性化,均有明显提升,学生的关注度也随着提高,如浙江大学2012年迎新横幅“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资趋奋斗拼搏”。此公益广告一经校园播发,立马引来大量关注,点赞、转发高达百万次,一时红遍网络。

尽管如此,纵观高校校园公益广告传播,效果总体不理想。相较于全国性的公益广告,高校公益广告发展相当滞后,问题较多,最为突出的是高校公益广告传播模式落后,制作粗糙,缺乏宣传,传播效果不理想。而且,各地区、各高校校园公益广告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高校由于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师资力量,公益广告传播相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校发展更加完善,传播效果更好。

就江西高校而言,校园公益广告整体发展态势处于全国高校中低水平,在学生公共道德、公益素养教育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加直观和科学地分析高校校园公益广告传播状况,论者针对江西高校公益广告传播做了一次系统性的调研。本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法,包括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调查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校校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校管理者),另一类是在校大学生;据此设计了两套问卷,分别针对以上两类对象。其中,向高校管理者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67份,有效率达93.40%;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2600分,收回2588份,有效率达99.54%。二者合计共发放问卷3100份,收回2986份,有效率达到96.32%,调研有效。

一、对高校管理者的调研分析

对高校管理者的调研,主要包括校园公益广告传播管理模式、来源、各部门年均传播量、公益广告制作方式方法、传播渠道、面临的主要困境等方面内容,详见表一。

通过调研得知,由于高校的特殊性(高知聚集),江西高校公益广告传播数量较大,除了极少部分(16.73%)源自上级部门外,超过80%的公益广告均由学校各部门根据宣传需要自行完成,传播的具体事务如主题选择、文案制作和作品播发均由部门自理,全程几无任何专业技术指导,一切全凭经验,宣传部只做政策指导,加上部门事务繁杂,公益广告传播缺乏专人负责,以致大部分公益广告主题陈旧,时代意义不强。

制作主要由部门自己或学校周边的传播公司完成,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7.81%)由大型传播公司完成,约75%的公益广告出自部门和小传播公司之手,制作粗糙、缺乏创意、画面简单、色彩单调、缺乏内涵、语言干瘪、诉求不够人性化等;公益广告播发静悄悄,缺乏宣传,至于传播效果,各部门无力也无心去关注。公益广告传播仍以传统媒体尤其是横幅、海报、桌贴以及其他小黑板为主要手段,辅以各类校园纸媒、广播和电视,资源丰富的学校各级官网和其他校园网络平台,处于传播劣势。

高校管理者认为,目前校园公益广告传播最突出的问题是:经费紧张、缺乏专业技能和专业指导、制作不够精良、不尽人意、学生关注度不高。尽管约70%的高校管理者认为校园公益广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有近50%的管理者认识到目前校园公益广告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并不明显。他们期待校园公益广告有更好的发展和表现。

二、对在校大学生的调研分析

对在校大学生的调研主要包括学生对校园公益广告的关注度、关注方式、获取公益广告的主要渠道、对校园公益广告的认可度以及期待等,详见表二。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研可知,大学生普遍认为校园公益广告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由于质量不高,关注度很低,经常关注和阅读者不足30%,近20%的人群几乎不阅读校园公益广告;在所有的关注中,只有39.73%学生是有意注意,其他学生均属于无意注意,表明公益广告并未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自觉阅读性低,对公益广告意义的认知不足;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获取公益广告的比率大致齐平,新媒体略有优势,高出8.38%,尽管选用传播渠道更偏向于传统媒体,这反映出大学生对新媒体阅读的喜爱明显高于传统媒体;31.39%的学生认为校园公益广告质量较高,20.71%的学生认为质量差,总体认为校园公益广告质量低下。因此,大学生期待校园公益广告主题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校园学习生活,抓好制作质量,更多使用方便阅读和保存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播发时加强宣传,吸纳更多学生参与传播等。

综上可知,目前高校校园公益广告传播态势向好,传播环境得到优化,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对校园公益广告有较高的认可度,一致认为校园公益广告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问题也比较突出,未能较好地发挥其在育人方面的作用。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对于校园公益广告的期望很高,希望学校能将更多更好的公益广告展示给学生,增加关注度。

三、提高校园公益广告传播效果的手段

结合江西高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除了管理者继续提高认识,增加资金投入外,以下几方面努力很重要:

(一)完善公益广告传播管理模式,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做

江西高校公益广告传播宏观政策由学校宣传部门掌控,具体传播事物分散由相关部门负责完成,传播各自为政,呈现无序状态,校园公益广告良莠不齐,缺乏科学、系统的传播机制,既没有统一的管理,也没有指导性的传播思路,选题、制作缺乏专业指导,播发比较随意,传播效果缺乏监管和评估,年复一年,质量提升不明显,有限的资金不能用在刀刃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

要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做。学校成立专门的公益广告传播中心,挂靠在宣传部门下,由专业人士管理,负责全校公益广告传播,各部门只需提前将本部门公益传播思想转达给传播中心即可,传播中心依据内容的重要性、时效性和可行性统一规划安排各类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发。有条件的学校,组织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传播队伍,对内对外招募专、兼职人才,同时,通过培训培养更多的传播人才;没条件的学校,组织对外招标,将学校全年大型的公益广告整体或部分打包给优秀的传播公司,学校把好质量关,确保相当一部分公益广告制作精良。

(二)上下联动,整合优势,资源共享

上级宣传部门、教育部门等作为高校校园公益广告的主要输入者,资金充足,力量雄厚,制作的公益广告大部分质量上乘,侧重于宏大的主题,如国家政策宣传、大型公益活动推广等(如图),公益广告具有丰富的内涵,画面精美,文化气息浓郁,颇受学生喜爱。遗憾的是这类公益广告校园传播数量较少,而且往往侧重于宏大叙事,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关注较少。

表一:高校管理者调研

表二:在校大学生调研

据此,高校上级主管部门在高校除了宣传国家政策和推广大型公益活动外,还需结合高校特点,适时制作更多更好的、符合高校特征的公益广告,结合每年的迎新季、毕业季、重要的纪念日和传统的节假日等,制作一定量高质量的公益广告,下发给辖区内各高校播发,并要求各高校做好公益广告宣传,以较少的投入产出较好的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高校联盟的优势。目前,高校之间有各种联盟,如区域性联盟、优势学科联盟等,以期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作战,促进高校发展。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学生课外阅读物,尤其适合资源共享。各联盟高校共同商讨制定一个校园公益广告传播的规约,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每年领取一定量的公益广告制作任务,制作5~10则精美公益作品供所有联盟高校共享,每年从中评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和优秀传播高校,给予一定的荣誉与奖励,或者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评比的一项指标。如此,各高校可以集中力量,以较小的花费,制作更好的作品,同时享受更多更好的资源,满足学生对公益广告的期待。

(三)重视学生在公益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公益广告传播宣传

“大众传播绝非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参与双方的互动行为。”高校公益广告传播效果不佳,除了质量不够高外,很大原因是因为公益广告传播过程中学生缺失。公益广告传播始终都是传受双方共同的活动,学生既是学习者,也应该是传播者,在此过程中,他们扮演了双重身份。大学生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高校积极招募热心的、能干的学生,参与公益广告主题选择、文案制作和播发全过程,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做自己产品的代言人,使学生成为公益广告的生产者、宣传者和学习者。

在公益广告传播过程中,将宣传贯穿始终,从主题选择直至播发,发挥宣传作用,为公益广告传播造势。将主题选择权交给学生,可以发选题供他们选择,也可以向学生广泛征集选题。发挥校园“意见领袖”的作用,依据两级传播原理,信息到达大众的路径是:大众媒介一级传播意见领袖二级传播社会大众。在此,社会大众媒介的作用则是间接的,它会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加强或削弱。播发公益广告时,选择校园知名度或影响力较高的同学,发表“领袖意见”,向身边同学宣传、推广、介绍和示范公益广告,促进二次传播;同时,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形成病毒式传播,使公益广告到达、影响更多学生。

此外,公益广告传播更加重视媒体的使用。随着科技进步,现代传播逐渐趋向综合性、立体化、体验式和移动化传播,与大学生的接收习惯相吻合。因此,高校公益广告传播须实行多媒介整合,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起来,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更多地借助新媒体尤其是当下热门的各类短视频进行传播,将文字、声、光、影等结合起来,将呈现式传播与体验式、互动式传播相结合,使公益广告“好看” “好玩”,提高公益广告的到达率,实现传播效果大幅提升。

总之,公益广告在校园的发展逐渐深入,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辐射力日渐明显,成为高校育人手段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何促进校园公益广告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值得更多同仁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公益广告管理者校园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