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应用于降低巨结肠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

2018-03-12 13:35黄莹李玲杨巧玲潘文琦陈代祯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营养不良围术期

黄莹 李玲 杨巧玲 潘文琦 陈代祯

【摘要】目的:探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降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品管圈工具指导和规范围术期营养支持新方案,即医生、护士联合营养师对患儿围术期进行全程营养干预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降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改善患儿围术期的营养状况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先天性巨结肠:围术期;营养不良

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ng'sdisease,HD)是直肠到结肠某一部位肠壁肌间和粘膜下神经节先天性缺如导致的常见小儿消化道畸形[l]。HD患儿由于长期腹胀便秘,大部分存在营养不良,术后容易发生组织愈合不良或感染性并发症[2]。为降低HD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我科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工具指导和规范HD患儿围术期营养支持新方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HD患儿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2016年12月40例为对照组,相关资料由查阅病历获得,男33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4.25±2.26)岁;2017年1月-2017年7月40例为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4.56±2.48)岁。两组患儿均经钡灌肠及直肠粘膜活检确诊并行HD根治术,有固定家属陪护,家属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均自愿参加本研究。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组建品管圈。首先对全员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了解品管圈的特点及活动步骤、方法等。确定圈名为呵护圈,确定圈长、辅导员、圈员和人员分工。圈长由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圈员7名,由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及护师组成。

(2)确定活动主题。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结合科室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应用主题评价法评分,选定“降低HD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根据QC STORY判定表确定本次主题类型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

(3)活动计划拟定。活动时间为2017年1月1日-2017年7月1日,严格按照主题选定、计划拟定、课题明确化、目标设定、方策拟定、最适策追究、最适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的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十大步骤进行[3]。

(4)课题明确化。通过小组讨论,回顾性查阅对照组病历资料,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即术前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无渣饮食为主,术后待肛门排气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健康宣教为口头宣教,出院随访采用电话随访方式等。圈员分别从人员、制度、信息、流程4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经查阅文献、标杆医院确定期望水平,计算出望差值,设立攻坚点,从上级方针、圈的优势、圈的能力3个方面进行评分,选定3个攻坚点,即营养支持个体化、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提高HD围术期护理质量。

(5)目标设定。根据查阅文献和标杆医院,设定HD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由90%降至45%。

(6)方策拟定。运用系统图法对3个攻坚点分别细化,依次展开,通过圈员评分选定8条对策。

(7)最适策追究。对8条对策在可行性、经济性、急迫性、达成性四方面进行评价和整合,最终选择确定3个方策群组,分别是实施个性化营养餐、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规范HD围术期护理。

(8)最适策实施与检讨。①方策群组一:患儿入院后即由营养师对其进行营养评估,由营养师开出口服肠内营养液处方,每日2-6次,责任护士记录患儿服用情况,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反馈调整营养液的口味、剂量及次数,术前5天单纯口服营养液至手术前夜。术后第一天尝试进食少量葡萄糖水,观察有无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由主管医生及营养师评估患儿情况后给予口服肠内营养液,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②方策群组二:建立HD微信交流平台,不定期推送HD护理知识,及时在微信群解答疾病相关问题及提醒按时复诊等;发放HD健康知识宣传单张及宣传手册,更新HD健康教育路径表;出院随访率由30%提高至65%。⑧方策群组三:个体化营养支持加入护理常规中,培训责任护士掌握具体内容,圈员每半个月对护理常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一旦发现护理缺陷,立即查找原因,重新调整护理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品管圈活动在降低HD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达到预期效果。

(9)效果确认。通过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S IRONGkid评估量表评分,观察组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由90%降至32.5%,并发症发生率由12.5%降至5%。

(10)标准化。制定HD患儿围术期个体化营养支持标准护理流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活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3 讨论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是目前新兴的创新型品管圈活动,是圈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品管手法,达成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最终实现“新规业务(操作)的应对…‘現状突破”和“魅力性品质的创造”3个目标之一[4]。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通过探讨对策、手段,创造出新的工作方法达成新的期望值[5]。在本次以降低HD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中,由医生、护士以及营养师组成的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手法科学地分析了我科HD患儿围术期发生营养不良的现状,确定目标后大家共同合作发散思维,讨论发掘攻坚点,深入分析原因,制定相关措施,在每次圈会上对反馈问题进行讨论改进并逐项落实。针对HD饮食护理难度大及家属依从性不高等护理实际问题,圈员们进行积极讨论发言,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使护理措施落实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确保工作实施到位。圈员们从活动中也获得更多的参与权和主动权,不再将自己仅定位为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的忠实执行者,而是现场问题的发现者,更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管理者,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型[6]。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指导和规范护理的40例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达到预期目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既体现了多部门共同协作的特点,也提升了圈员品管圈手法的运用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降低HI)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改善HD患儿围术期的营养状况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淑兰,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与经腹根治性手术的护理比较[J].中华护理学会,2013: 2006-2007.

[2]傅廷亮,张文同,刘云建等,新生儿急腹症的病因与诊治分析[J].新医学,2005,36 (09):521-522.

[3]狩野纪昭,经营管理的课题达成型Qc改善历程[M].台北:先锋企管理发展中心,2015.

[4]刘庭芳,吴成禹,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理论与操作特点[J].中国医院,2017,21(09):45-49.

[5]张一鹏,施建军,创新型课题达成性QC小组活动理解与探究[J].企业导报,2015,16 (13):177-178.

[6]刘庭芳,我国医院品管圈活动综述[J].中国医院,2015,19 (07):1-3.

猜你喜欢
营养不良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在子宫肌瘤围术期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影响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