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利:40载华章不断

2018-03-13 01:29罗亮亮
当代贵州 2018年49期
关键词:水源饮水水利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罗亮亮

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水利服务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补齐民生短板,决战同步小康,构建保障有力的现代水利网,奋发有为书写了成就斐然的改革发展篇章。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兴则民生保障网络畅、发展支撑能力强。

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水利服务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补齐民生短板,决战同步小康,构建保障有力的现代水利网,奋发有为书写了成就斐然的改革发展篇章。

破局工程性缺水

在平均降雨量和人均水资源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贵州,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使这里“山高坡陡、土薄易旱”,雨水要么顺着山体流进深深的河谷,要么顺着山的裂缝漏进地下暗河,地面蓄水保水能力差。

加上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山高谷深水源低,可利用的水资源非常紧缺。这样的难题叫做“工程性缺水”,一度成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拂惠着黔山大地。贵州相继成立或恢复水文、勘测设计、水利职业教育、水土保持、农村电力、水利施工等机构,水利事业顺利起步。

从1999年到2010年,贵州水利的发展步伐加快,先后上马了赤水香溪沟、都匀茶园等一批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打捆开工建设了18个中型水库,规划建设了10个大型灌区和118个中型灌区。开工了贵州首个大型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进入“十二五”,夹岩、马岭等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相继开工上马,贵州水利投入逐年加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贵州首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一期总干渠的顺利通水,成功破解了黔中地区数百万群众工程性缺水难题。从2009年11月动工,到2015年4月下闸蓄水,再到2018年1月通水,历经10年风和雨,三岔河水润黔中。

2013年以来贵州先后启动实施了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行动,使得贵州“水困”加速破解。

步入“十三五”,贵州水利再次加码提速,连续三年投入超过300亿元,连续3年新开工骨干水源工程60个以上。

“十二五”以来的8年时间,贵州水利投入近2300亿元,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348个,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120.8亿立方米。

破解“水困”,贵州正朝着“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的目标稳步向前。

水润民生40载

水是民生之本。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从安全饮水上入手,做好民生保障。农村群众经历了从“吃上水”到“吃好水”的过程。

从1996年起,为基本解决全省人畜饮水困难,贵州开始实施“渴望工程”和“解困工程”,到2005年累计解决了18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农村群众终于实现“吃上水”。

“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全省2528万农村人口及220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安全水”的跨越。

“十三五”期间,贵州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67.09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278.86万农村非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

破解“水困”,贵州正朝着“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的目标稳步向前。图为安顺市夜郎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骆鹏飞 / 摄)

同时,按照省委部署,贵州各地正查缺补漏,大力推进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计划到2019年6月底完成,届时贵州农村将实现“饮水不愁”,为全省脱贫攻坚总攻夺取全胜提供坚实的农村饮水安全基础设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党的富民政策好,我们喝上了卫生清洁自来水,轻轻一扭水龙头,党的甘露润心头。”

通过大力实施水系连通、生态河道、农村河塘沟渠综合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程建设,贵州极大改善了城乡水生态水环境。

基层水利解民忧,自改革开放后贵州水利部门恢复成立以来,除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外,贵州还积极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从2010年至今,全省新增农田灌溉2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636个,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39.6万千瓦。

水利改革“在路上”

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水利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离不开水利改革的“保驾护航”。

201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将水安全问题上升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层面,吹响了全国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

贵州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迅速行动,于2011年3月9日出台《贵州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将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通过5至10年的时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同年7月,《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这是贵州首个国家级层面的综合规划,总投资1472亿元,夹岩、马岭、黄家湾等大型水库,142座中型水库和286座小型水库进入国家水利建设规划。

2014年,贵州全面启动水利改革8个方面19个专题行动,改革力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广前所未有。

“十二五”以来的8年间,贵州水利投入近2300亿元。

这一时期是贵州水利资金投入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群众受益最好的时期。

这一时期,水利改革纵深推进,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个破解,激活了贵州水利事业发展的一江春水。

从省到村五级河长制和省到乡四级双总河长制的推行,使得凡是叫得出名字、常流水的河流都有管护责任人。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提前全国3年完成任务,“建、管、养、用”一体化的贵州山区现代水利模式,成为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引擎。

市县两级水务一体化管理全覆盖,使“多龙治水”变成了“一龙管水”。

……

持续全面深化改革,贵州水利发展源源不断迸发生机。

猜你喜欢
水源饮水水利
系统谋划 整体推进 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水利担当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饮水
寻找水源
3000亿投入,农饮水仍不安全
春季给羊饮水五注意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