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美食心理学

2018-03-14 00:10米程
中学生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味觉馒头心理学

米程

心理学上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菜,一道顺着我们身体的记忆、味觉记忆被深深印刻在心里,背后有一个动人故事的菜。

心理学上说,顺着这道菜,去回味它带给自己深刻回忆的原因,去重温那个美好的故事,会让自己更清晰自己心灵深处的想法和呼唤。

的确,这么多年来,也许视觉记忆我早就忘光了,但总能循着味觉记忆回到最初。味觉上的美食一直在以某种方式某种情怀和意义慰藉着我。我对食物的喜好也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色香味俱全,而是眼前这份食物它背后或甜或暖的回忆。

我有好多份这样的美食。

首先是擂茶。我是客家人,家乡的特色食物是擂茶。小时候因为讨厌苦味就不喜欢吃。但凡奶奶中午煮擂茶我一口不吃。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上学回来,一看到桌子上是擂茶,我头也不回坚决走掉,去表姐家吃饭了。长大一点,特别是来外地上高中,每次回家都会喝上整整一大碗擂茶,拌饭撒上熟花生也超美味。

还有蒸黄糖馒头。小时候,我老是缠着奶奶做馒头。做馒头其实耗时耗力,又没人帮奶奶。但奶奶总是满足我的嘴馋,一个人在厨房忙乎半天,然后给我端上一大盘热乎乎的黄糖馒头。轻咬一口,暖呼呼的香气阵阵地让我的胃有一种妥帖扎实的幸福。高二上高三的那个暑假留在学校补课,每天三点一线,生活学习繁忙有时候又不尽如人意,自己有一种浓浓的挫败感。跟着同桌在一家包点店停下,买了3个黄糖馒头。吃着吃着就舒缓了,压力也没那么大了。我那么可爱,那么聪明,那些难题算什么!黄糖馒头作为一种暖心的食物在很多时候治愈着我,一直默默鼓励我。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情绪归因”理论:当环境让我们生理唤起和情绪变化之后,我们会根据方便的线索对情绪的来源寻找合理的解释。所以,同样的,美食给人的心理感受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来自食物本身的味道。

所以,当我谈到辣子鸡时,我想到的不仅仅是它的味道,更多的是与它有关的人和事物。

辣子鸡,是在繁忙的高三偶尔会吃到的一份奢侈的菜。辣、香、软、韧,也符合一天体力加智力活动后特别想吃肉的心理。这道菜最吸引我的,也许并非它的软烂麻辣好吃,而是它端上桌子时,高三的我们转着转盘各自夹一块,更重要的是这盘菜是我暗恋的人每次下馆子必点的菜。

其实每次点这盘菜都代表我想念他了。他是我后桌,负责着我所有不会的理综题目。虽然难掩搞笑气质,但他总能仔仔细细跟我把解题过程讲一遍。他的每一个严谨思维都深深影响着我,再难的题他也完成得尽善尽美,让我一点也不敢马虎。以至于,我做许多事都会想起他,想起他的每一个讲究的细节,想起他跟我说过的话。每当信心全无或者迷茫得只想颓废时,我都会点这道辣子鸡。吃着吃着,心里就没那么落寞和孤独,慢慢有那么一会儿平静。

美食在眼前,吃着吃着,吃着吃着,一些事想通了,即使没想通也释放了些许积聚的郁结。有时候,自己爱吃的美食也能助自己寻到早已经忘掉的初心,更清晰并捋顺自己心灵深处的想法。

编辑/王语嫣endprint

猜你喜欢
味觉馒头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引领意大利菜味觉的美酒力量
花园洋房里的味觉新趣
《厉害的馒头仔》
《厉害的馒头仔》
VR新技能:虚拟味觉技术
跟踪导练(二)5
买馒头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