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渔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3-15 06:01郑岚萍吴旭东
中国水产 2018年3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转化率渔业

文/郑岚萍 吴旭东

近年来,宁夏渔业科技发展迅猛,引进并创新开发物联网智能养殖、池塘循环水养殖、生态净化池等技术。但宁夏渔业仍然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本文总结了这些问题,并从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加强科技合作等多个方面,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

近年来,宁夏渔业科技发展迅猛,引进并集成创新了物联网智能养殖、池塘循环水养殖、受控式集装箱养殖、设施温棚养殖、生态净化塘、人工潜流湿地养殖等一大批先进技术。渔业科技创新在推进宁夏渔业快速发展中起到了支撑与驱动作用,但也存在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从把这三个方面做得更好,进一步促进宁夏渔业的发展,

一、渔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一)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积极探索组建了“两组一会”,即由宁夏自治区农牧厅分管厅级领导担任组长、行业权威技术专家参加的产业指导组,由自治区首席专家、产业重点县骨干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组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协会,建立行政、科技、企业紧密连接的产业服务机制,形成推进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从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等顶层设计、重大科技示范项目的具体执行、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的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各类重大项目及资金的监督管理等所有环节,开展“保姆”式的产业全程化服务,确保产业走对路,快走路。

(二)技术引进与集成创新成绩然

近年来,宁夏引进并集成创新了物联网智能养殖、池塘循环水养殖、受控式集装箱养殖、设施温棚养殖、生态净化塘、人工潜流湿地养殖等一大批先进技术,设施渔业总面积达到200万m2,对虾设施温棚实现一年四季均衡生产,标准设施流水槽每平方米产量达200kg左右,生态净化塘较普通养殖池塘单位节水78.5%,渔业集约化、智能化、高效化、低碳化水平大幅提升。创建了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初步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现代水产种业体系,累计为市县级水产良种苗种繁育场点更新换代水产良种亲本2万组,良种繁育这个始终制约着宁夏渔业发展的瓶颈一举突破;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黄河鲶人工繁育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

紧紧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关键少数”,切实发挥其引领作用,突出重大项目示范带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累计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4家,全国现代渔业技术综合示范点1个(全国共7个),建设集物联网智能养殖、渔业水体环境监控、水产品质量可追溯、鱼病远程诊断、市场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渔业”养殖场点300多家,集中示范了龙虾等名优品种高效养殖、“宽沟深槽”稻渔生态种养、水稻+南美白对虾设施小温棚循环水养殖、集装箱工厂化高效生态养殖、漂浮式微流水养殖、池塘循环尾水生态治理等新模式、新技术,渔业生产智能化管控、机械化捕捞、生物浮床水质净化、潜力湿地水质净化、微孔高效增氧、池塘底排污等现代渔业设施设备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宁夏产地水产品药残抽检连续七年合格率100%,全区渔业养殖管理水平、渔业预警和事故防范能力显著增强,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四)科技合作创新深入推进

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加强资源整合共享和协同创新,共同促进宁夏渔业转型升级。2017年,挂牌成立了宁夏渔业科技院士工作站、宁夏水产饲料与营养技术创新院士工作站、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宁夏渔业科技合作历史性突破。

二、渔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渔业科技创新在推进宁夏渔业快速发展中起到了支撑与引擎驱动作用,但也存在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突出问题。

(一)水产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

公益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普遍被合并,全区现在仅剩3个专业水产技术推广站,职能弱化严重。宁夏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公益事业性科研机构的省区,企业化后的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其主要功能与科研院所应承担的职能严重脱节。

(二)科技服务人才严重短缺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断层,知识老化;加之宁夏本地没有水产专业人才培养院校,水产后备技术人才储备稀少;高层次人才因为缺乏优惠政策,引进极度困难。集中表现为宁夏渔业科研推广人才严重短缺,“青黄不接”形势严重。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受水产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人才缺乏、相对于种植业和畜牧业普惠政策不配套、科研及推广经费不足等等因素影响,很多成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不能及时引进与推广应用。与发达地区相比,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创性成果,加之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满足现代渔业建设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三、渔业科技创新发展建议

(一)更加注重创新科技服务体系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汇聚了方方面面行家里手的服务班子做“后勤”保障。当下,向社会购买服务,精简、合并相关机构,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不可逆转的趋势。宁夏渔业无论从经济贡献力看,还是从从业人口规模看,都是小行业,影响力小,一味坐等政府来加强对渔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扶持和建设,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被边缘化。有为才能有位。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在创新科技服务体系上下功夫。牢牢把握技术服务这个根本,立足现有技术推广与科技研究队伍,在强化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全面调动行政、科技、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各方人才资源,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推广联盟。

(二)更加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分析宁夏渔业多年发展的成功经验,除了高度重视先进养殖技术的引进与集成创新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对先进技术的示范与引领带动作用。龙头企业,思想观念相对开放积极,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生产条件相对先进,管理水平相对高,又善于抓落实,善于灵活变通。实践证明,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重大推广项目由龙头企业这个载体来落实,容易取得成效,示范带动效应事半功倍。而且,越是落后的地区,越要重视发挥龙头企业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更加注重加强科技合作创新

宁夏渔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完全解决了宁夏人“吃鱼难”的问题,但距离市民想廉价“吃好鱼”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宁夏渔民可支配收入已连续十几年高出宁夏农民可支配收入1000元以上,但渔民持续增收、产业持续增效的难度却越来越大。仅仅依靠宁夏渔业行业自己的力量,很难短时间内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坚决摒弃夜郎自大、故步自封思想,积极主动到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去借脑,到渔业经济发达省区去借力,加强各方资源整合共享和协同创新,力补宁夏渔业科技人才不足、创新能力不够这块短板。

宁夏渔业继续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跳出渔业抓渔业,推动宁夏现代渔业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转化率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