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人物访谈工作实践
——以湖南图书馆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工作为例

2018-03-15 10:22夏雨雨
图书馆 2018年3期
关键词:老兵抗战湖南

夏雨雨

(湖南图书馆 长沙 410011)

湖南图书馆自2008年开始,分主题进行了以“湖南抗战老兵”为代表的口述历史专题性挖掘,形成了“寻找城市记忆”“湖南地下党人”“湖南民间达人”“南下干部”等多个专题,综合了图、文、音频和视频资料,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形式来记录和保存,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中。

笔者于2011年加入湖南图书馆口述历史寻访团队,曾参与“湖南抗战老兵”“湖南地下党人”等多个专题的寻访。在“湖南抗战老兵”专题寻访活动中,参与寻访了140余名老兵,在寻访中负责访谈部分的工作。基于口述历史工作实践,以“湖南抗战老兵”专题为例,将湖南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人物访谈工作的实践方法及流程进行总结。

1 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自1938年武汉失守到1945年日本投降,全国共发生了22次大规模会战,其中在湖南长沙、常德、衡阳、湘西,中国军队与日军先后展开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正面战斗。湖南抗战老兵是战争的亲历者、历史的当事人。他们奋勇杀敌,血染疆场,为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老兵们年事已高,大多已年过九旬,且余生不多。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老兵们还在迅速而悄然凋零。据2015年公开资料显示,1986年湖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恢复成立之初,全省有黄埔军校同学1万余人,现在粗略统计,健在的不到800人。以长沙市为例,1990年在册800余人,目前健在的仅33人,年龄最小的都已经92岁。

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工作,至今采访了140余名抗战老兵,涵盖了步兵、炮兵、工兵、通讯兵、伞兵、骑兵、运输兵、后勤医护兵等诸多兵种,经历了抗日战争中大部分有影响的事件和战役,如蒋介石征兵动员、焦土抗日、长沙文夕大火、远征缅甸印度、四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湘西会战、湘鄂会战、芷江洽降等。

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历史,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聚焦中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兵,基于亲历者的口述史料全面、多维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战争的全貌。丰富了湖南抗战史料内容,填补了湖南抗战史料的部分空白,并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照历史、反思历史的观点和角度。

2 人物访谈实践

口述史人物访谈的内容包括:对受访人进行系统、全面的口述史访谈,形成较为完整、丰富的口述史料。同时,采集受访人日常生活、生存状态以及社会活动的照片、音频、视频资料,还需考虑对与受访人口述内容相关的其他人员进行访谈。此外,还要注重其他文献的收集工作:含与受访人相关的照片、出版物(包括非正式出版物)、日记、信件、手稿、笔记、证书、奖章等。

2.1 前期准备

2.1.1 资料收集

首先,搜集与整理拟受访人名单。通过联络湖南省统战部、湖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关爱老兵之家等组织,同时注重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湖南抗战老兵健在名录,按地区分布来整理寻访名单。名单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包含关于拟受访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抗日战争中的基本情况、现居地、联系方式等信息。

同时,收集查阅与受访人经历相关的背景史料。因为访谈对象是有着共同记忆的群体,是湖南抗战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中大部分有影响的事件和战役。为了更有效地获取口述史料,保证采访效果,采访人需事先查阅抗日战争背景史料,了解受访人所参加战役及战斗的大环境,明晰相关事件的来龙去脉、大致经过,熟悉与此相关的专业词汇、重要人物名称等。

2.1.2 工作团队

寻访小组成员一般为3—4名,在小组会议中由组长对其他成员进行分工,各司其职。

表1 寻访小组成员分工

2.1.3 预访谈

工作团队确定后,组长和采访人首先拜访口述史受访人,向其详细说明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目的、内容、用途、工作流程及隐私保护等情况,同时了解受访人基本信息、经历线索及其他相关实物文献的种类、数量、保存地等情况。

在预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应充分听取受访人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建议、个人意愿等反馈信息,观察受访人的生活情况和惯常所处环境,了解受访人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方言状况等情况,以作为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和访谈提纲的现实背景,同时还需考虑是否要配备方言翻译等具体问题。

在之前的访谈中,大多数抗战老兵愿意接受采访并很认真积极地对待口述。但也有老兵不愿接受采访,如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范松池老人,因老人家住大山深处,事先无法联络,通过当地志愿者的帮助才找到他。对于我们的来访,范老有些抵触,加之生活贫苦,认为我们不能改善其生活现状不愿接受采访。我们理解范老的处境,也耐心向他解释来意,最后他接受了采访,我们收集到了他参与松山会战的战争细节。

2.1.4 访谈提纲

采访人根据预访谈所获信息及相关资料,制订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包含以下主要内容:①受访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受访人的姓名、曾用名、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入伍时间、入伍方式、部队番号、现居地。其中,受访人“学历”一项,是指受访人入伍前学历,如为黄埔军校毕业,需说明入学时间、学制几年、黄埔军校几期、所属的兵科、属军校本校/分校、校址所在地;如非黄埔军校毕业,则需说明入伍前所读学校的名称、所在地。“入伍方式”一项,一般有两种情况,自愿参加抗日入伍与抽壮丁被抓入伍。②受访人关于抗日战争亲历的口述资料,其中包括具体的战斗细节以及在战斗中记忆最深的人、事、物等。③根据受访人的具体情况,可询问受访人对抗日战争相关的整体局势、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访谈提纲中设计问题,主要使用开放性、启发性、具体化的问题。由于此次抢救性访谈工作是基于受访人的个人生活和经历,围绕受访人的记忆、抗战经历展开的,建议以其年表为访谈主题脉络,将其中重大事件、关键人物等设为时间节点,即一个个小的主题,围绕这些小主题,有针对地设计具体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可将访谈提纲事先提供给受访人。

2.1.5 访谈计划

访谈计划主要包括访谈时间、地点的选择以及访谈频次的控制等内容。我们会按地区确定寻访名单及安排访谈计划整体时间,我们将寻访名单按地区进行分类,以长沙市为出发地,依据交通、拟寻访人数的情况来计划采访时间。如株洲地区,其市区距离长沙市车程在1小时以内,拟寻访抗日老兵7名,其中现居于株洲市区3名、市郊2名、攸县2名。我们根据以往采访的进度(1天采访1—2名口述人)、口述人居住地等实际情况,计划在株洲地区安排4天的采访时间。访谈时间的选择应尊重受访人意愿,访谈地点应选择受访人熟悉的环境。

2.2 口述史访谈

2.2.1 访谈技巧

访谈时,采访人与受访人面对面进行访谈,坐高相仿、视线相对,有助于采访过程中的互动,也能缓解受访人的紧张情绪,让采访人在近距离接触中更快地融入采访,使两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访谈是需要采访人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通过不断调动受访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受访人深入交谈,而不是机械地将事先列出的具体问题转换成口头提问。在交谈中,采访人记录所获取的信息,需对信息的有效性做出及时判断,还要发掘信息点并加以追问,从而对问题获得更深入的了解。这要求采访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掌握相应的访谈技巧。①预热。进入访谈,热身问题可以是寒暄式的,甚至即兴的,但要避免轻率。这些问题不仅是情绪情感上的预热,也是“头脑”或“思维”的预热,此阶段切忌提复杂问题、敏感问题。这些问题把握着整个访谈的方向,是整个访谈顺利进行的保障。②提问。要始终保持中立态度,把握主题和方向,尽量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脉络提问,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避免使用“先进”“落后”等带有倾向性的词语,避免用生硬或不相干的问题影响或干扰受访人的思路。③倾听。要求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到受访人回答的内容上,可以根据受访人的回答随时调整问题,发现之前忽略或遗漏的重要信息点,从而加以回避、修正和追问。应使用合适的表情、语言或肢体语言,给受访人以认可和鼓励。④追问。在不破坏受访人情绪或干扰其思路的前提下,发现新的信息点,遇到不懂、模糊或者不清楚的问题,如事件、关键人物、年代、人名、地名或其他专有名词,要追问。⑤ 尊重。访谈中尊重对方隐私。在搜集一些关于受访人较为敏感的话题时,若受访人不愿多提及,一定要尊重对方隐私,不能执意寻根问底。如在采访湖南省益阳市老兵杨寅天、湖南省岳阳市老兵李为瑞时,在谈及抗战中离开部队回家的经历时,他们有意识地回避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尊重老兵们的隐私,也理解他们的顾虑,虽尝试劝其讲述,但他们依然有所保留,我们也只能作罢。⑥控制。一方面是采访人的自我控制,一方面是对访谈局面和节奏的控制。我们既可以用提问来控制,也可以用表情与动作来控制。无论哪种方式,都要避免过度,避免用生硬的方式打断或干扰受访人,引起不悦或其他不必要的情绪波动,导致整个访谈中断或失败。

2.2.2 访谈流程

①设备调试。口述史访谈正式开始之前,工作团队高效完成访谈环境布置及摄像、录音、灯光等设备的架设与调试。②签字致敬。请受访人在湖南图书馆“寻访抗战老兵”红旗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及采访当天的时间,作为实物史料进行保存,并借此向抗战老兵们致敬。③访谈开始。采访人首先报出以下信息:本次访谈的时间、地点、采访人姓名、受访人姓名、第几次访谈。④倾听追问。访谈过程中,采访人本着“倾听与追问”的原则,掌握访谈的节奏、话题的走向与整体访谈时间。同时,尊重受访人的意愿,保护隐私。⑤签授权书。访谈全部结束后,采访人请受访人签署口述资源授权书。同时,采访人还会请受访人在留言本上书写寄语,其内容包括:对自己亲历抗日战争的感慨、对如今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等。⑥合影留念。受访人与寻访小组合影留念,记录下受访人联系方式和通讯地址,便于回访和寄出照片(寻访结束后一周内为每位口述者邮寄合影、个人照3—4张作为纪念),还有口述资源整理成果的寄出。⑦文献征集。寻访团队向受访人及家人征集相关图片、文章、实物等史料文献。

2.3 采集要求

2.3.1 时间安排

访谈时间的选择应尊重受访人意愿,考虑其生活习惯及环境等因素,并考虑受访人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访谈频次。因该主题的受访人年事已高,整个口述史访谈分多次进行,每次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小时以内。

2.3.2 地点选择

访谈地点应选择受访人熟悉的环境,如受访人的家中、惯常所处场所等,以保证其在较为放松、舒适的状态下进行讲述。采用实地拍摄、现场录制,一般以老兵现居地为采访场地,这样能真实地反映老兵的生存现状。如出现周围环境嘈杂无法进行采集拍摄的特殊情况,我们才会另选场地作为采访环境。以“寻访湖南抗战老兵”红旗为背景标识,突出寻访主题,增强录像的画面感。

2.3.3 用光要求

选择最合适的光照环境,尽量使用自然光。如果需要人造光,应因地制宜,可以使用环境内原有光源。

2.3.4 摄像要求

摄像机分配有两种方式:①如使用一台摄像机,摄像机应拍摄受访人。人物主体应在画面中央稍偏左或偏右的位置(视构图需要而定),景别为中近景,视线应与偏移方向相反。采访人应坐于摄像机同一侧,与受访人视线相对。②如使用两台摄像机,可考虑两种情况:一、如访谈采用类似对话的形式,即受访人与采访人话语量相仿,则一台拍摄受访人,一台拍摄采访人。两台摄像机都应位于采访人与受访人所形成轴线的同一侧。景别为中近景。采访人在画面中的位置应与受访人相对,视线也相对。二、如访谈以受访人为主导,而采访人仅负责提问,无过多互动交谈,则一台摄像机拍摄受访人中景,第二台则为机动,灵活调度,拍摄采访现场全景、采访人中近景和受访人近景。摄像应使用全手动控制,保证拍摄质量。技术标准要求焦点清晰、声音清楚、画面稳定。

2.3.5 录音要求

全程录音,需为受访人佩戴领夹式麦克风或设置适合的外置麦克风收音,尽量不使用机身自带或内置麦克风作为主收音设备。摄像机在连接外置麦克风的同时,也要保留一路自带或内置麦克风的参考音。录音笔近距离贴身放置,因为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在条件允许下使用两支录音笔,进行备份,防止访谈中出现录音笔没电或失效等意外情况。

2.3.6 照片拍摄

拍照要求保证三种类型的照片:受访人正面照、侧面照以及采访场景照。技术标准要求照片构图规整、主题明确。

3 不足与思考

口述历史是一个地域“活的历史”,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口述资源,对于抢救保护历史资料,丰富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馆藏体系,传承保存本土记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参与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深感此项工作开展确实不易,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如寻找与联络受访人较困难,加之受访人年事已高,生病去世的情况时常发生,回访补充、再次核实不容易进行;因采访人专业素养的缺失,使信息掌握、细节挖掘的方向与深度受限,直接影响资源采集的质量;受访人由于各种原因回避某些问题,使得访谈进行不顺利,获得的口述历史资料不完整,掩盖了部分历史真实;因受访人记忆误差、难以回访、佐证史料缺乏,使得在后期整理资源时,需论证口述历史资料真实性的操作有难度等。

4 结语

实践过程中,我们作为采访人如何尽量地超脱到访谈提纲之外,去了解更多自己不曾了解的事情,又或敏感地捕捉一个词语、一个句子背后的微妙语境、并以此拓宽询问的范畴,这些都极富挑战。由此而来,口述历史的实践性可能才是其概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命脉,如果没有落地经验而仅仅付诸文字,这番体验和感受便很容易沦为空谈。笔者希望,随着口述历史的发展,口述历史工作者们以后对其研究更加深入,在日益成熟丰富的实践累积中,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贴切实用的对策和方法。

(来稿时间:2017年7月)

1. 萧栋梁. 抗战时期湖南经济损失和人口伤亡研究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2. 杨祥银.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3. 湖南图书馆: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4. 杨祥银.当代中国口述史透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3).

5. 傅光明.口述史:历史价值与方法[J]. 甘肃社会科学,2008(1).

6. 刘晓莉.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与方法[J].图书馆论坛, 2005(4).

7. 姚力.我国口述史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J].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5(1).

8. 郑艳.从新闻采访到口述历史的几点实践体会[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9(3).

9. 王惠玲.补白、发声、批判、传承:香港口述历史的实践[J]. 郑州大学学报,2010(7).

10. 郑松辉.口述历史及其在现代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作用[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6(1).

11. 徐国利, 王志龙. 当代中国的口述史学理论研究 [J].史学理论研究, 2005(1).

12. 李乃冰.口述历史——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 2008(9).

猜你喜欢
老兵抗战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三线建设在湖南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