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传真情

2018-03-16 21:47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神像观音观点

【编者按】

学生作文大军中,有一支“轻骑”部队,常常能轻易地拿到高分。这支“轻骑”部队,就是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在叙事中表达观点,传递情感。高中生的社会阅历不算丰富,想要写出优秀的叙事散文,只有贴近生活、传递自己的真情实感、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才能取胜。

【妙文品评】

观 音

苏 骋

从记事起,我就觉得奶奶住的那座小矮楼神秘兮兮的。【一个“神秘兮兮”,就让读者充满了好奇,急切地想读下去。】奶奶一天天变老,小矮楼也一点点歪斜。唯一从来没有变过的,是红木大门正对着的那面墙上的一尊观音像。【由奶奶住的小矮楼自然地引出了“观音”这个主要事物。】

太阳西沉,家家户户饭菜的香味盘旋在屋子上方不肯消散,菜地瓜田里都镀上了一层金光,薄薄的云如丝丝浣纱飘在天上。这时,奶奶开始忙碌起来。奶奶在炉子上将一把香点燃,再把这些香虔诚地插在观音神像前的香炉里。神像旁放着一个小录音机,正播放小调,这小调听起来只有一句词——“南无阿弥陀佛……”【场面描写很细致,可见作者是仔细观察过的。】

香一点点燃尽,厅堂被缕缕烟雾吞噬。我无奈地站在奶奶身旁,只见她紧锁着眉头,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观音。只要瞥见我漫不经心,过不了多久,她就会训斥我:“你怎么这样傻站着?你这是对观音菩萨的大不敬。”接着她就会教我怎样把双手合十,鞠躬要弯腰成什么角度才合适。她几乎每天都会教我,可第二天她又会忘记她曾教过我,然后再教,乐此不疲。【这是一组对比,“我”的行为与奶奶的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后文要展示的内容。】

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对这件事痴迷并执着到这种地步。后来我被父母接走了,很少有机会和奶奶在一起了。

那次放暑假回去看奶奶时,我鼓足勇气问她:“奶奶,书上说,世上根本没有观音菩萨,那您在拜什么啊?”奶奶瞪圆了眼睛:“有的!谁说没有?书上说的你也信!”接着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好像要把她几十年来受过的磨难都吐出来,然后不再说话,好像已经沉浸在了回忆里,任凭记忆的齿轮“吱吱呀呀”地打着转。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候。【祖孙之间的矛盾,也是一种观念的冲突。】

“这观音啊……”她扭头望向观音神像,眼睛里闪着光。【“闪着光”,神情描写多么逼真,写出了奶奶的虔诚。】“是能保佑人的,你可以拜拜她,让她保佑你,也保佑你爱的那些人,很准的……”我信以为真,按照奶奶曾教给我的,拜了三拜。一拜,保佑自己以后过上幸福的生活;二拜,保佑家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三拜,保佑观音姐姐你过上幸福生活后再赐给我们幸福生活。想着想着我不由得笑出了声。奶奶听見了,从地上捡起一根赶鸭棒,一棍子打在我屁股上:“哼,你一点也不严肃!”【写奶奶的动作和语言,形象逼真。】

观音终究没有保佑奶奶。几年前的一天,奶奶脚下一滑,从楼梯上滚了下来,从此后就一直坐在轮椅上。奶奶有时会看着天花板发呆,有时会瞅着雄赳赳的鸡出神,有时会斜睨着眼瞪在屋里乱蹿的狗,眼神却再也没有落到观音神像上。【信奉观音的奶奶未能盼到她想要的结果,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观音终究也没有保佑奶奶最疼爱的人。她的小儿子,我的小叔,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犯了错,欠了别人钱,惹出的麻烦一个接着一个。【这一小段是补叙,但是有力,写奶奶的小儿子的事,也是对信奉“观音”结局的补充。】

观音神像终究落满了灰尘。【言简意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观音是不可信的,“终究落满灰尘”,细细咀嚼,蕴含着讽刺的意味。】

【作者系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1510班学生】

学生点评

点评一:

作者的安排很巧妙,由奶奶住的神秘小矮楼,引出了观音神像;由奶奶虔诚地拜观音,引发了祖孙的矛盾冲突,奶奶也由此说出了她之所以如此虔诚地拜观音是因为希望家人幸福,可结果观音终究没有保佑她和她的家人,现实教育了奶奶。

点评二:

作者很会描写。开头的景色描写,不是多余的,而是为后文观音出场做了最好的铺垫。对奶奶虔诚的神态的描写、对“我”不屑于拜观音的描写,也可以看作是文章的亮点。

点评三:

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最明显的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拿奶奶与“我”对观音的言行进行对比,其实是一种态度的对比。在对比中,作者表达了对奶奶信奉观音的这一做法的不认可。

点评四:

要想写好叙事散文,就要对生活进行认真观察。观察,就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就能知晓生活的趣味。观察之后,要有自己的思考,经过思考,才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

教师点评

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自己的“观音”。这“观音”,也许是奶奶心中的观音像,也许是生活中的小物件,也许就是自己的一种爱好。但是,对于自己心中的“观音”,不可痴迷其间。作者从生活中奶奶痴迷观音入手,看似写奶奶,其实是写一种生活态度。小小的物件,却引发了作者别样的思考。结尾更是寓意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这篇佳作之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我”和奶奶对待观音不同的态度。因为对比,形象更鲜明,让人印象更深刻。另外,文中多处运用了描写,写自然景色,写“拜观音”的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描写,不是多余的文字,其实是为后文做铺垫,是有烘托作用的。

教师提纯

要想写出优秀的叙事散文,一定要有良好的写作基础。

写叙事散文,一定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写叙事散文,不同于写小说,不需要虚构过多的完整的情节;也不同于写一般的记叙文,要有清晰的记叙要素;更不同于写议论文,要在文中显现自己的观点,发表大篇幅的议论。这生活的片段,大多来自于家庭,也可能来自学校。来自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熟悉的,这样,有利于自己的表达。但是,如何将自己熟悉的生活变成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呢?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要有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联想。联想来自观察。首先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观察,要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之后,要善于联想。这联想本身,有的是对生活本身的感觉,有的是对生活中“物”“事”“人”的感受。有了自己的感觉,就有了自己的情感与观点,那么就有可能将自己的情感与观点寄托在某一“物”、某一“事”、某一“人”上。这与诗歌写作中的意象相似。这种联想,要求作者有眼光,善于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

这篇习作中,作者由奶奶想到了一“物”——观音。将奶奶与观音联系到了一起,这样,一篇文章的框架就形成了。

二是有文章之“意”。对生活进行观察与联系后,有了寄托的“物”“事”“人”,那接下来还得要有“意”。这“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这篇习作中,作者借奶奶与观音的联系,想要表达的观点也就出来了,拜观音再虔诚也保佑不了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愿望是美好的,但是需要自己来努力。

三是要借用相关的修辞手法。有了“米”,有了“材”,还得有“厨艺”,那就是修辞手法。散文写作是离不开修辞手法的。

在叙事散文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如下:

1.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2.铺垫: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其发展的必然。

3.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4.表现手法:烘托、渲染、联想、想象、写实手法、正反对比、以小见大等。

猜你喜欢
神像观音观点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观音送子图
雨中的人
法老神像神奇自转
神像与踏脚石
驮神像的驴子
观点参考
自己的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