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改革探析

2018-03-16 21:57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新加坡

摘要:通过对新加坡大学研究生招生模式特点及内涵的讨论,剖析我国现存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我国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改革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加坡;研究生教育;招生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265-02

招生工作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起点,生源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下。优化类型结构,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选拔制度,是目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2016年,笔者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研修项目,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进行了短期研修,有幸考察了新加坡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情况,其中重点关注招生模式。通过考察和资料收集发现,新加坡拥有公认的良好教育体系,大学的“自主化”管理给研究生生源的选拔工作带来很大的灵活性,同时通过一系列制度保障措施,新加坡的大学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大批研究生优秀生源,提升了大学及其毕业生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这对我国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改革有很大的启发。

一、新加坡研究生招生制度概况

1.结合培养目标制定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制约着研究生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模式的选择与构成以及培养成果质量及其评价,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1]。新加坡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性,研究型研究生坚持走国际化道路,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型研究生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性质,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培养的分类特征性,新加坡教育主管部门非常注重根据市场与社会发展需求来设定培养目标和改进办学模式:重视就业质量分析,科学预测就业市场人才供求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确定全国高校招生人数、改进课程设置。同时各高校还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企业不断反馈业界人才需求,并为学校提供资金及学生实习等帮助,而高校则可根据行业反馈为企业培养量身定做高素质人才[2]。

2.录取方式和途径不拘一格。新加坡的研究生入学选拨,录取方式和录取途径比较灵活。与很多国际大学一样,新加坡大学研究生选拔采用申请审核制度,无统一的入学考试。这体现三个方面的优势:①按需划分招生名额。新加坡的招生政策及招生名额划分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但是大学在校内学科名额的分配上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科学性。②多维度评价生源质量。虽然无统一的入学考试,但是在审核申请材料及面试时非常重视对申请者的综合考察和科学评价。所以,影响院系和导师录取决定的考察因素大致归纳为创造性、知识基础、研究能力、研究兴趣及个人品质五个维度[3]。③突出导师主导地位。导师在招生选拔的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主导作用被凸显出来。

3.生源及师资的多元化、国际化。新加坡的大学都重视海外招生宣传,不仅国外设立留学中介机构,还制定了丰富的奖学金制度,吸引大量不同国籍的优秀学生就读。新加坡的大学还积极推进多种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的实施。积极与世界优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引进国际化的课程,并开展联合培养课程;推进“海外浸濡计划”,即学生都可以选择一段时间到海外合作大学做课程学习或短期的学术交流;构建国际背景的学习平台,既加强了大学在其他国家的品牌认可度,也对国外优质生源起到了一定的吸引作用。除此以外,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引领名师效应,也是新加坡生源保障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4.科学的制度设计推动公平。在招生过程中,大学有非常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来兼顾公平与效率。大学和学院层面都会成立由相关人员组成的招生委员会,作为管理部门的研究生院通常只规定一些入学的基本要求,具体专业的入学要求由各招生委员会负责。各学院招生委员会由本学院院长、业务副院长、教授、专任教师等多种人员构成,共同协商和投票决定录取对象,招生选拔具有集体决策制的特点。导师在招生过程中虽然有着很大的自主权,但是也有一系列的约束机制。如果导师或招生委员会相关人员在招生过程中存在权利寻租,一经查实,其自身学术荣誉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有可能被追究责任,结束职业生涯。虽然招生入口被给予了极大的自主性,但是导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没有引发导师“权利寻租”的问题。

二、我国现有研究生招生选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重点

1.招生名额分配指标化。学科招生计划和社会需求脱节,就业分析不到位是国内高校学科招生名额分配的一个通病。招生计划制定缺乏综合考量,很多学校招生名额的分配,往往考虑更多的是学科设置历史、学科的教授集中度,较少深入分析学生毕业质量、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发展。其可能带来的弊端在于:僵化的分配形式对很多社会需求并不高的学科,因其学位点设置的历史和校内利益分配的原因,总占据固定的招生名额,不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布局的优化,可能诱发学生就业和学业的恶性循环。

2.考核内容及形式单一。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及各培养单位的面试复试,是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选拨的主流方式。招生录取工作由学校设立的行政单位研究生处/院(学院、部)组织安排,初试成绩在此过程中很重要,初试不过,学生就失去了进一步竞争的机会。这样的程序,花费了巨大的笔试考试成本及组织者资源的投入,但是却体现不出对高质量生源筛选功能的优势。

3.生源渠道拓展不够。我国以全国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试作为主要生源渠道。通过统一考试科目,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并划分为两类,各高校根据所处档位录取分数线统一确定初试录取。由于对各地域生源、学校各专业生源分布的不平衡等因素没有做深入考虑,造成很多招生单位或招生学科对学生几乎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过低的淘汰率甚至零淘汰率使复试形同虚设。从选拔创新人才的角度考虑,这也影响着高校对生源的选择和学生更好的出路。

4.人才测评体系缺乏活力。目前对人才发展潜力的测评,尚缺乏较为科学的方式,主要以面试官的主观判断为依据,对个人发展潜力的测评仍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进行定量测评是选拔人才的薄弱环节。

三、对策建议

新加坡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在一些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展望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

1.创新管理模式。细化各级招生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适当扩大招生单位的自主权,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探索社会需求和经费导向的招生计划创新改革。

2.转变招生选拔方式。建立以多元化为取向的招生选拔方式,包括考试内容多样化、考试时间灵活化、考试组织形式多样化和评价标准的弹性化等,体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追求科学考试模式的倾向。硕士入学考试目前保留笔试,要避免考试考试科目的“一刀切”现象,摸索科学、合理的笔试考核形式。博士入学考试积极推行“申请-审核”入学方式,摸索面试考核的有效性,确保材料申请审核机制与面试提问评分环节的公平公正。

3.鼓励生源多样化。目前各院校研究生生源多以本地区为中心,辐射范围较小,外地区生源较少,国际留学生的比例更少。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开始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选拔人才。可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报考,以避免“近亲繁殖”;同时,积极对外宣传和联系,吸引海外优秀生源来校留学,扩大学术交流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本校国际知名度。

4.加强人才测评制度改革。高校应建立客观全面的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多样化的人才测量技术,细化招考考察指标,弥补“考试入学制”的功能短板,探索“申请审核制”改革。

四、结语

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人才选拔和考核机制,选拔大量质量高、基础好的优秀生源,并鼓励支持他们继续深造,需要我们在招生遴选制度上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继蓉,李素琴.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历史嬗变与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18-21.

[2]张明,宋妍.新加坡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山东高等教育,2015,(6):26-32.

[3]万圆.美国博士生招生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4):90-95.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新加坡:将推出新食品安全认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