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综述

2018-03-16 09:28李政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

李政

摘要:提升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是我国转型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归纳得到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影响因素有课程教学、师资素质、校企合作、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校园文化、自我开发共七个,可为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183-02

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型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提高人力资源质量,需要加强智力投资,重视人的作用,特别是重视大学生的人力资源质量问题。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的影响因素是提升其质量的关键所在,有必要系统梳理并明确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一、总体研究现状

学界普遍将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理解为一种素质或能力,而围绕着如何提高素质或能力,学者们主要从给予大学生的资源配置,以及施予大学生的教育方式这两个角度来探讨影响因素。以资源配置为角度的研究实质是探讨给予大学生什么资源,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直接资源,直接指向大学生的工作实践活动,主要有实验实习条件、指导教师、创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等。[1]第二类是间接资源,间接推动促成大学生的工作实践,主要有校园文化、社团活动、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测评、信息技术建设等。[2]以教育方式为角度的研究实质是探讨以怎样的形式实现资源配置,主要形式有开放网络平台,向大学生讲解、引导、渗透相关知识,[3]以及目标激励、教师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等激励措施。[4]

二、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着问题。研究内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影响因素的内涵偶有重合,边界不十分清晰。例如,资源配置的“指导教师”与教育方式的“教师激励”都指向教师个体。第二,各研究都只从自己预设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无法尽量枚举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缺乏完整性。第三,只关注学校层面的影响,没有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探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主要存在经验主义和单一视角的缺陷。现有研究大部分倾向经验主义,其研究结论主要源于对实践经验的感性归纳,缺乏科学理性分析。另外,现有研究通常仅从某一个视角进行探讨,缺乏全面性。因此,为了避免经验主义和单一视角可能导致的不准确或不完整,应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类明确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

三、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

1.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首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学校通过常规课程的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认知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学校专门开设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属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教育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注重以启发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职业规划中的相关问题,[5]其指导过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融入职业认同和心理干预的提升训练,突出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突出个性化辅导和咨询教学。[6]

2.师资素质。师资素质对课程教学的实施有重要影响,是提升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常规课程中,构建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业务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还要加强师资的专职化和专业化,即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性,才能在理论、实践、实验与实训教学等各方面,有效指导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最新的专业需求。[7]

3.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势互补,让学生在基地感受企业氛围,通过实训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是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及资源,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能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信心。[8]

4.评价体系。学业评价系统是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标准,将评价结果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可以促进学习、教学和评价内容的一体化,[9]用人单位会在聘用时考虑应聘者是否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实现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提高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

5.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让具有个体差异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其潜能,关系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0]教育信息化,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实现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渗透,建立信息量丰富、更新速度快、突破时空限制、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的信息分享平台,[11]实现师生、生生在课堂以外的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等,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源积累。

6.校园文化。组织文化是人力资源的一个调节机制因素,在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融合了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是教育的一种资源和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因此建设校园文化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12]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大学生社团和就业文化,分别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人力资源的质量。

7.自我开发。自我开发是实现自身成长、自我价值的有效方式,只有激发自我发展的要求与成长动机,才能使人力资源开发的各项措施产生真正的效用。[13]自我开发的表征充分反应了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需求,它既可表征为调控个体行为的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职业社会认知、目标认知等,又可以表征为提升自我效能的行动,包括目标制定、主动参与学习程度、积极思考程度等。[14]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从现有文献研究中梳理归类得到的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影响因素共有七个,分别是课程教学、师资素质、校企合作、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校园文化、自我开发,这些影响因素能较全面地反映和说明应如何提升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然而,要让这些影响因素作为提升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的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仍需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第一,所梳理的七个影响因素只從实践经验的角度描述了影响因素是什么,应进一步归纳整理各个影响因素的内涵结构。第二,影响因素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源于感观经验,欠缺客观性,应从实证的角度检验并探讨各个因素对大学生人力资源质量的影响路径,进而构建影响因素模型。

参考文献:

[1]朱业宏,闵桢.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问题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4-127.

[2]赵波,张志华.基于就业创业视角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人才,2007,(9):28-29.

[3]姜春艳,南丽军.基于应业能力的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探索[J].学理论,2012,(36):233-234.

[4]余长春,罗明,黄蕾.基于战略性激励视角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183-186.

[5]王丽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自制教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3):35-37.

[6]冯峰.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13-15.

[7]王馨晨,荆炜,党建宁.就业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思考[J].兰州学刊,2013,(8):204-208.

[8]王平.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1):93-96.

[9]陈凡.大学生可迁移技能评价:方法和影响机制——以加拿大女王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7,(3):38-47.

[10]郑云翔.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现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7):19-26.

[11]李晓.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55-160.

[12]李莹,欧阳慧,张云峰.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48-49.

[13]江苏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人才,2011,(7):13-14.

[14]郭云贵.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9-54.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