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究

2018-03-16 20:34王丹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

王丹丹

〔摘要〕 在小学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能够充分利用学生间的积极心理资源,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更好地实现助人自助,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本文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多方面探索了小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朋辈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B-84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7-0030-03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积极面。当下流行的积极心理学理念充分肯定了学生有积极的潜在心理能量,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成长能力,而朋辈心理咨询就可以激发这种能量,实现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目的,让朋辈心理委员在帮助他人之时,也能获得自我成长。

一、朋辈心理辅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朋辈心理辅导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1]。在日常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部分来访学生的问题并不需要专业心理教师的处理,很多时候同伴的开导和陪伴就能起到作用。

以往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受同伴的影响远远超过师长等人群[2],朋辈心理委员由于与同学们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和相似的生活方式,在帮助同学缓解心理压力、排解困扰时更易化解尴尬[3],同时也能提高自身沟通能力以及处理自身未来心理困扰的能力,从助人、互助的工作中受益。

目前学校专业心理教师资源缺乏,很多时候教师、班主任无法及时地发现有心理异常的学生,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适时适地地给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4],而身处同学中间的朋辈心理委员们则能够随时随地关注到同伴们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因此,在小学开展朋辈心理咨询,不仅有利于缓解学校心理辅导需求增加和服务相对不足的现实矛盾,还能让教师更及时地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更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4]。

一、小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具体实施

在充分考虑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我校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之初,就把研究视角聚焦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发展,并在工作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让朋辈心理委员在开展工作时能够引导同伴用积极心理品质积极预防问题、对抗问题。

(一)营造积极心理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积极的学校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5]。我校办学追求培养“求真、向善、智慧、大气”的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和自主性,每周开设两次特色课程,采用走班制选课制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选课上课,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充实自己、展示自己,培养积极自信的心态。

每年我校的心理健康月活动丰富多彩,如“寻找自信笑容”照片征集活动、心理漫画比赛、“我爱我”心理剧设计大赛、心理电影展播、手抄报比赛、黑板报评比等,在带来了快乐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组建朋辈心理委员团队

在组建朋辈心理委员团队前,分年段随机抽选了300名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当遇到心理困惑时,有35.7%的学生会选择求助心理教师,显著低于找同龄朋友和自己解决。不找心理教师的首要原因是觉得跟心理教师面对面交流很尴尬,次要原因是觉得自己能够解决。当问及朋辈心理委员要拥有何种心理品质会比较可信任时,诚实、善良、有责任心和公平正义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良好、谦虚、热情、思考问题全面和有自己的观点。

结合前期调查的结果,在面向学校宣传、本人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采用儿童版EPQ问卷进行测验,再结合班主任的反馈和专职心理教师面试,侧重筛选出高乐群性、情绪稳定、责任感强、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较好等特点的学生[6],每班2名,男女各1名。所有朋輩心理委员按照年龄段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组,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相应培训,包括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的明确、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基本的心理咨询技巧、心理委员陪伴的方式和对象等内容[4]。培训时的重点除了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进一步认识外,更侧重于心理咨询小技巧的掌握和运用,采用教师说明和互动示范的方式进行讲解。

(三)明确工作内容,开展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委员的工作目标是成为班级同学的知心伙伴、心理观察员、心理信息的传递员以及心理活动的协助者[3]。为了让工作进行得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同年龄段的任务重点各有侧重。低中年级心理委员需要留心观察周围同学的心理状况,记录在心理日志上,及时跟教师进行沟通,同时需要协助班级心理教师开展活动。高年级朋辈心理委员则组成“心理活动小组”,在观察收集信息和协助教师的基础上,以聊天、陪伴、共同活动等方式及时干预引导,让同学们体会到来自同伴的温暖,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朋辈心理委员需要认识并认可一种理念,即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并且能够向积极方面转变[7]。

明确了工作内容后,朋辈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全面展开。

1. 关注班级动态,填写心理日志

每位朋辈心理委员每周填写“班级心理日志”,随时随地观察班级同学学习、情感、突发事件、人际交往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干预或报告老师。此外,对于高年级朋辈心理委员,要求其对问题作出适当处理,如陪伴、倾听、协助同学或老师解决问题等,面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心理教师在定期的督导中进行探讨改进。

2. 轮值心理咨询室,构建交流之路

在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抱有好奇心。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在未来面对心理困境时能够懂得求助,我们利用每天上午大课间和中午放学的十五分钟,由高年级段心理委员轮值,各班心理委员宣传发动同学参观体验心理咨询中心各功能室,缓解学生心中的疑虑和陌生感,期间可以体验心理自助仪、心理沙盘、心理宣泄室等。在这部分工作中,朋辈心理委员不仅是引导者,还是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推动者。求助者小A一直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在她来咨询室和朋辈心理委员接触几次后,我临时组织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真诚地询问心理委员们是否愿意跟小A成为朋友,当面对大家的点头和微笑时,小A的心情一下子明朗了起来。

3. 创编心理小报,播撒心育种子

心理活动小组通过调查收集班级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和普遍性的心理困惑,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选取素材创编成心理小报再分发到各个班级,通过这样的形式,广泛宣传了心理健康信息,也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认可了朋辈心理委员。

4. 参与课前准备,宣传心理知识

在五、六年级的心理课中设置课前5分钟小课堂,由心理委员集思广益,准备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挖掘背后的心理现象。其中“电梯里的人际学”“星座与巴纳姆效应”“学会调控情绪”“我是‘追星族”“潜能无限的大脑”等主题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5. 组织朋辈辅导团辅活动,营造积极氛围

为了营造更加积极的氛围,在日常定期开展的团体辅导活动中,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他们不仅作为小助手协助教师开展活动,还在团队中扮演着带领者、引导者的作用。如开展关于信任主题的活动时,会在活动前要求朋辈辅导员率先分享自己的经历,通过适当的内心自我暴露鼓励小组成员开放自我,从而促进团体动力的流动。在团体沙盘游戏中,通过几名朋辈心理委员的努力,曾顺利引导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待性别和男女关系,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三、开展小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反思

实践证明,在小学生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如帮助同学克服自卑心理、协调人际关系、调试学习心理、培养乐观心态等。开展工作一段时间后,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提高了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了解,遇到心理问题时增加了求助的欲望,对朋辈心理委员的认可度有了一定的增强。实践证明,在小学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是可行的,这样的模式可以大幅度减少心理教师的工作负担,营造出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但是,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反思改进。

首先,对朋辈心理委员的筛选、培养和监督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前期调查中,就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不愿意求助心理委员的原因是害怕秘密泄露、害怕被嘲笑、被伤害等。这就要求朋辈心理委员必须是同学们所信任的,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助人能力和助人技巧。但是实际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是一些有热情和感染力的学生,也并不一定能胜任朋辈心理委员的工作,与我们期望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能否成为朋辈辅导员,不是看是否被选定,而是要根据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来决定,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加强其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同学们。

其次,在对收集到的心理日志进行分析后,我们看到,约76%的朋辈心理委员能够关注到身边同学的心理波動,而他们中仅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有一部分学生反映的情况仅仅停留在对班级同学的日常学习生活的观察,涉及心理状况较少。因此,在今后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朋辈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养,提高朋辈心理委员的觉察能力、明辨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心理教师需加强对其工作的跟进和监督,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冯晖艳.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初探[J].中小学德育,2013(08):54-55.

[2]潘施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朋辈辅导,阳光心育”的实践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7):46-47.

[3]张德平.小学生班级朋辈咨询实践与探索[C].第十七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2011.

[4]苏巧妙.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5):8-11.

[5]杨红梅.朋辈心理辅导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2(4):71-74.

[6]黄雪梅,宋惠琼.大学生优秀朋辈心理辅导员人格特质分析[J].教育观察,2016,1(5):23-30.

[7]路建红.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价值探究[J].青春岁月,2013(02):228-229.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厦门,361026)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