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蔗新品种川蔗28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18-03-17 17:02陈道德吴银明肖祎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果蔗蔗区甘蔗

陈道德,吕 达,吴银明,肖祎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四川 资中 641200)

由于四川省未列入国家甘蔗优势区域,大量传统蔗区农民不得不改种水果型甘蔗上市销售,因而形成对优良果蔗新品种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迫切需求。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针对这一实际,及时开展了果蔗新品种的选育研究,2003年首次选育出了糖果兼用型甘蔗新品种川蔗23号,并相继选育出川蔗25号、川蔗26号和川蔗27号等果蔗或糖果兼用蔗新品种,2017年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果蔗新品种川蔗28号。

1 川蔗28号特征特性

1.1 主要特征

中大茎, 植株直立,节间圆筒形,实心;叶鞘包裹部分的节间呈绿色,曝光后为黄绿色;生长带为黄绿色;根点2~3排,排列不整齐;叶痕较明显;叶片绿色,散生,尾端披垂;叶鞘边缘无附着物,覆薄蜡粉,有少量57号毛群;肥厚带较大,为上缘凸下缘凹三角形,褐色;叶舌为新月形;内叶耳较发达,披针形;外叶耳不明显;叶姿披散形,心叶竖直向上。

1.2 特性

萌芽较好,萌发整齐,萌芽速度较快;分蘖中等;生长较平稳;宿根性较好;群体整齐度较好;脱叶性好;抗倒性较强;抗寒、耐旱,适应性广;丰产稳产,一般河谷、平坝田地单产7~8t/667m2,丘陵坡地单产5~6t/667m2。平均田间锤度19%,最适宜海拔600m以下的河谷坝地蔗区种植。

1.3 品质特点

蔗茎黄绿色,节间光滑,黑色蜡粉少;蔗茎粗大泡脆,蔗汁较多,口感清爽。

2 新植蔗栽培技术

2.1 蔗地选择

2.1.1 川蔗28号 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河谷地区、平坝田地或缓坡丘陵地种植。

2.1.2 整地开沟 蔗地播种前深耕30~40cm,并晾晒1~3个月,耙细耙平,按120~40cm沟距开沟,沟底宽30~40cm,开沟要求整齐平顺,沟底平直。如为丘陵坡地,则最好沿等高线整地开沟。

2.2 播种

2.2.1 选种 选性状统一、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蔗芽饱满新植蔗茎作种。

2.2.2 砍种 用利刀将蔗茎砍成单芽/节或2~4芽/节备用。砍种应垂直于蔗茎一刀斩断,避免砍破蔗茎。每根蔗种段要求节上部留1/3节间,节下部留2/3节间。

2.2.3 浸种消毒 将砍好的蔗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消毒10min,或用20%石灰水浸种1min防烂种(甘蔗凤梨病)。用25%吡虫啉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min杀死甘蔗粉蚧若虫和螟虫。

2.2.4 播种期 新植蔗在雨水(2月下旬)至谷雨(4月下旬)期间种植。

2.2.5 种植密度(以播种芽数计) 河谷坝地每667m2播种6000~8000个壮芽,覆盖地膜的可5000~7000个壮芽;丘陵坡地每667m2播种7000~9000个壮芽,覆盖地膜的可6000~8000个壮芽。

2.2.6 施基肥 每667m2施已发酵枯肥500kg或腐熟农家肥1000kg,另加50kg复合肥。将各种肥料先混合好再均匀撒入植蔗沟内,锄头松沟底,避免蔗芽与化肥直接接触。地下害虫(如蛴螬)为害严重的蔗地,可结合施基肥施用15%乐斯本颗粒剂1kg/667m2。

2.2.7 摆钟方式 摆钟方式一般有4种:即3行摆种法、两行摆种法、梅花形摆种法和单芽横放摆种法。

2.2.7.1 3行摆种法 在植蔗沟内均匀平行摆放3行蔗种的摆放法。

2.2.7.2 2行摆种法 在植蔗沟内均匀平行摆放2行蔗种的摆放法。

2.2.7.3 梅花形(2行半)摆放法 在2行摆种法的基础上,再在每4段蔗种的中心位置增放一段蔗种,使之成为梅花形状的摆放方式。

2.2.7.4 单芽横放摆种法 在植蔗沟内横形均匀摆放蔗种,使蔗芽顺植蔗沟呈一条直线的摆放法。

2.2.8 摆种 在植蔗沟内将蔗种均匀平放,单芽种段蔗芽向上,两芽以上种段芽向两边,切忌摆成天地芽。为了避免缺窝断行,在蔗地边行蔗沟内适当多放部分蔗种,作为预留苗以后补植。

2.2.9 盖土 种茎在植蔗沟摆好后,及时用蔗沟两边的细土覆盖,盖土厚度3~5cm,盖土要平整,以利后面覆盖地膜。多数丘陵地区放种时无水可灌,此时盖土则分作2次进行,首先盖土2~3cm,稍作镇压,让蔗种与土壤紧密接触,后再盖松土2~3cm,这样保持蔗种水分不易散失,有利出苗。

2.2.10 灌水 土壤水分不足时施清水粪50~100挑/667m2(50kg/挑),以利出苗。

2.2.11 补盖土 淋过水粪后检查蔗种,发现有被水冲裸露出来的及时补盖土,盖土厚度以看不见蔗种为宜。

2.2.12 施芽前除草剂 芽前除草剂分2次施用,第1次在淋过水粪的植蔗沟表土无积水,俗称“收汗”后,将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剂喷施在蔗沟里;第2次是盖好地膜后施于厢面上。厢面施除草剂时应退步喷药,或人走本厢,药喷前一厢,即喷药后不再践踏厢面,这样“封”草效果更好。

2.2.13 盖地膜 植蔗沟施除草剂后盖70~80cm宽,0.008mm厚(0.8丝)的地膜保温保湿,以利出苗。

2.3 田间管理

2.3.1 引苗揭膜 出苗期间随时巡查蔗地,及时将不能自行冲出地膜的幼苗人工引出,以免高温灼伤蔗苗。当出苗达60%以上时及时揭去地膜,。

2.3.2 早施提苗肥 分蘖初期(5月上中旬)每667m2施尿素30kg、复合肥20kg、清水粪50~100挑,后培土5cm,并结合培土清除压埋杂草。

2.3.3 及时补苗间苗 加强田间巡查,发现缺垄断行的要及时移苗补栽;6~7月定苗,将过密的病虫苗或弱小苗割除或利用培土压埋,控制基本苗在4000~4500株/667m2。

2.3.4 猛攻拔节肥 在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每667m2施尿素30kg或复合肥50kg+腐熟枯肥200kg或农家肥500kg,随后大培土,培土厢面成拱背形,高度0.30m以上。培土同时可将行间杂草、多余苗、弱小苗压埋。

2.3.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川蔗28号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2.3.5.1 甘蔗梢腐病 苗期有轻微发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在阴天或晴天傍晚每隔7d喷施1次,连续2~3次。

2.3.5.2 甘蔗地下害虫蛴螬、蝼蛄 可结合施基肥每667m2施用15%乐斯本颗粒剂1kg。也可通过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控制地下害虫危害。

2.3.5.3 甘蔗苗期害虫螟虫、蓟马 可用杀虫双、灭幼脲等农药防治,时间是揭膜后1周内和6月中旬至7月上旬。特别注意蔗田周围是秧田的,在水稻喷药治虫时,必须同时喷药防止稻田螟虫(如大螟)转移到甘蔗上。

2.3.5.4 甘蔗绵蚜虫 8月份以后可注意田间绵蚜虫发生情况,注意人工抹除点发源,必要时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控制。

2.3.6 抗旱与排涝 种在山坡台地的甘蔗容易受到干旱危害,应注意灌水抗旱。增施有机肥或灌施稀粪水有助于减轻干旱的危害。水田改旱地种植甘蔗,产量较高,但田间易积水,甘蔗易受涝。应在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并顺着蔗行间每隔几行甘蔗开1条排水沟。

2.3.7 搭架防倒 倒伏的果蔗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大大降低。所以种植果蔗切忌倒伏,特别是在河谷风大的沙土蔗地。防止果蔗倒伏除提高培土质量和培土高度、适时剥除老叶减少风阻外,重要方法是搭架防倒。搭架结构由立柱和横杆组成,立柱一般高出土面1.5m左右,可用水泥桩或粗大竹杆,每隔4~5行甘蔗安装1排立柱,立柱间距4~5m,在垂直于蔗行用中等粗度竹竿搭在立柱上,再顺蔗行将细一点的竹竿捆绑固定在横向竹竿上,形成“井”型架构,最后将每根甘蔗如篱笆样捆绑在细竹竿上,这样,就能极大的提高果蔗抗倒伏能力。

2.3.8 适时剥叶 计划上市销售的果蔗可适时剥除枯老黄叶,不仅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减少风阻抗倒伏,同时还可减少病虫害,促使甘蔗茎色匀色美观,提高果蔗的商品价值。

2.4 及时收获、安全贮藏

留种甘蔗应选择健壮无病虫植株,最好用上半株或蔗梢作种,这样的蔗芽活力更强,出苗率更高,还节省种子。霜冻蔗区蔗种需要窖藏,其窖藏方法同商品蔗,但更要做好控温、控湿和通气工作,避免“烧窖”,影响来年生产。

3 宿根蔗栽培技术

3.1 有霜冻危害的蔗区

凡立春前砍收甘蔗的,都要用毛叶、田土或薄膜覆盖蔗蔸,以防蔗蔸被冻死。

3.2 尽早破行松蔸

无霜冻危害的蔗区,在上季甘蔗砍收后要立即破行松蔸;有霜冻危害的蔗区,应在开春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破行松蔸,以免蔗芽遭受冻害。

3.3 早灌水,早漂蔸

松蔸后3~5d,有水灌溉的地块要及时放水灌溉;无水灌溉的地块则要用稀水粪漂蔸,土壤较干时要施稀水粪100挑/667m2,以满足蔗芽萌发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3.4 覆盖双膜,促进早生快长

在干旱缺水或早春气温回升慢的蔗区,要采用覆盖地膜和拱膜来保水增温,使蔗芽早萌发,早生长。覆盖双膜应在灌水漂蔸后1~2d,土表“收汗”后进行。

3.5 早查苗补缺

在分蘖初期就要用育好的蔗苗来补植,以保证基本苗充足。

3.6 早施肥培土

宿根蔗萌发早、出土早、生长快、拔节早,故要早施肥、早培土、早管理。在破行松蔸灌水或漂蔸时,施尿素5~10kg/667m2,使蔗芽萌发具有足够的营养。提苗肥、拔节肥都要比新植蔗提前10~20d,以满足蔗苗早生长、早拔节、长大茎所需的各种营养。

为满足各临床科室的用药时间需求,我院按照各临床科室的医嘱特点,确定了相应的长期及临时医嘱取药时间(见表1),并由药剂科、护理部印发给各临床科室及临床支持小组。

4 育苗移栽技术

4.1 苗床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沙壤土作苗床地。

4.2 制作苗床

苗床翻耕要在20cm以上,并要整细耙平,苗床宽150cm,高10cm左右为宜。

4.3 施足底肥

施腐熟有机肥1000~500kg/667m2,与苗床土混合均匀。

4.4 选种、砍种与浸种消毒

与新植蔗相同。

4.5 提早播种

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将蔗种段均匀摆放在苗床上,单芽段芽向上,双芽段的芽向两侧,蔗种间距1.5~2.0cm,蔗种上均匀盖土3~5cm,后淋足清水粪。

4.6 覆盖双膜

待苗床表土“收汗”后,检查蔗种有裸露在外的,用细土盖严。苗床应先盖一层地膜,再盖拱膜,以提高膜内温度,促进蔗芽尽快萌发,尽早出苗,快速生长,从而延长其有效生长期。

4.7 搞好萌发和苗期管理,促进快速生长

4.7.1 萌发期间 随时检查薄膜,发现有破损时要立即补好,以保证膜内温度。

4.7.2 适时揭膜 当多数蔗苗蔗叶已顶上地膜,且膜内温度超过35℃时便要揭去地膜;当膜内温度高于38℃时,还要揭开拱膜降温,以免高温灼伤蔗苗。

4.7.3 搞好水肥管理 当蔗苗长出3~4片展开叶时,每667m2施清水粪15~20挑、尿素10~15kg。

4.7.4 施送嫁肥 移栽起苗前1d,给育苗床施1次清粪水。

4.8 适时移栽

当蔗苗长出4~5片展开叶时,就要进行移栽。移栽起苗时应尽量多带土少伤根,将叶片剪去1/3~1/2,应边起苗、边栽植、边灌定根水,以缩短缓苗时间。待蔗苗表土“收汗”后再盖细土2~3cm,以避免土壤水分快速蒸发。

4.8 合理密植

每667m2栽蔗苗4000~4500株,以保证其有充足的基本苗数。在6~7月定苗,把多余的、病虫苗或弱小苗割除或利用培土压埋,控制基本苗在4200株/667m2左右,以保证以后有效茎达到3800~4000株/667m2。

猜你喜欢
果蔗蔗区甘蔗
七个果蔗品种在桂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综合评价
甘蔗的问题
果蔗品种的种植表现与综合评价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果蔗生长后期重防纹枯病
黑熊吃甘蔗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