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观察

2018-03-18 00:48戎志銮曾静燕陈小群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飞秒散光角膜

戎志銮,曾静燕,陈小群

(广州新海医院眼科,广州 51030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有所提高,同时视力健康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有研究[1]显示,国内近视手术数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以普通自动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治疗近视和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其中后者较前者相比有一定优势。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优化了制作角膜瓣的效果,减少了术后散光和像差的改变,获得一致好评[2]。本文就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和波前像差引导普通自动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治疗近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广州新海医院行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的100例患者150只眼作为试验组,其中男性60例89只眼,女性40例61只眼,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5.94±4.03)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6~1.2;选取同时期行波前像差引导普通自动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治疗近视的100例153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85只眼,女性42例68只眼,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5.52±4.84)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6~1.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及观察项目

采用仪器为美国WaveScan波前像差仪、德国ATLAS角膜地形图检查仪、美国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和法国Moria90显微角膜刀。

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电脑验光、检影验光、睫状肌麻痹下验光、测量双眼眼压、超声波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检查、Orbscan Ⅱ以及WaveScan波前像差检查等。试验组行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应用飞秒激光制作瓣膜,瓣膜蒂位于角膜上方,瓣膜直径设定为8.5 mm,厚度设定为100 μm,弧度设定为55°,边缘切割角度设定为90°[3]。对照组行波前像差引导普通自动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治疗近视,采用一次性自动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瓣膜蒂位于角膜上方,瓣膜直径设定为8.5 mm,厚度设定为100 μm。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氟米龙滴眼液点术眼4 次·d-1、疗程4周,海伦滴眼液点术眼4 次·d-1、疗程1周[4]。嘱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1、3和6个月进行复查,比较2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电脑验光结果(残留散光值)以及波前像差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术后第1天2组患者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试验组85只眼,对照组101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患者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试验组120只眼,对照组127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试验组139只眼,对照组142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裸眼视力超过术前矫正视力患者98例,对照组6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术后残留散光值比较

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残留散光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残留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残留散光值比较 ±s,D

2.3 2组患者术后波前像差变化情况比较

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高阶像差平均方根值分别为(0.60±0.21)和(0.65±0.15),球差分别为(0.32±0.20)和(0.38±0.18),慧差分别为(0.37±0.19)和(0.38±0.20),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叶草差分别为(0.15±0.10)和(0.18±0.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报道[5],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可以减少术后残留散光,保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本文以此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裸眼视力超过术前矫正视力患者98例,对照组65例,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飞秒激光LASIK术后恢复较普通板层刀术后更好。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角膜基质床平滑度优于板层刀,角膜基质床平滑度与术后残留散光值关系密切,因此愈合时间短,术后恢复好,残留散光值也较低。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高阶像差、球差和慧差的差异均不明显,三叶草差的差异显著,提示飞秒激光LASIK手术在矫正高阶像差方面较普通板层刀效果好。有研究[6]发现近视伴散光患者波前像差的高阶像差以球差、慧差和三叶草差为主,且飞秒激光LASIK术后像差改变优于普通板层刀术后,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采用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角膜瓣,优化角膜基质床平滑度,联合波前像差的个性化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残留散光值低。

猜你喜欢
飞秒散光角膜
全飞秒与半飞秒的区别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变形的角膜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基于飞秒激光的固体危化品切割机床设计与开发
溴丙烯在800nm和400nm飞秒激光强场下的解离电离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