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

2018-03-18 00:48浮粉霞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性责任制

浮粉霞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河南 新乡 453003)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非化脓性炎症,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困难,即使患者获得积极、有效的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仍需1—2年的后续治疗,方能实现控制复发的目的,但多数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治疗依从性会下降,致使结核性脑膜炎复发率居高不下[2]。因此,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对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取责任制护理,均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7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均伴有头痛、呕吐、发热等症状。排除合并严重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疾病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将57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62~78(70.05±4.54)岁,病程4~22(14.05±4.69)d。观察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61~78(69.87±4.56)岁,病程4~21(13.67±4.73)d。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病情、积极与患者沟通和介绍疾病知识及嘱注意事项、指导饮食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规范干预制度,积极评估病情。①建立责任制护理干预小组,包括主管护师1名,2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2名。②针对有压疮风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2)早期干预,绝对卧床。如患者出现颅压升高等时,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给予处理;如昏迷的患者,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协助患者翻身,1 次·2 h-1,避免多次改变患者的体位。每天清洁口腔,减少口腔炎发生的风险。正确掌握用药方法,遵医嘱按时给药,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给予处理。3)对症护理。①高热的护理。采用温水或乙醇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并多饮水;如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给予药物降温。②呼吸困难的护理。遵医嘱给予吸氧,避免脑组织损伤。③营养的护理。合理、科学的制定营养食谱,给予半流质、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采用鼻饲或静脉补液,静脉滴注高营养物质等。④皮肤护理。如皮肤出现潮红时,采用碳酸氢钠/呋喃西林棉球交替擦洗,2 次·d-1;如出现压疮的患者,采用碘伏纱布湿敷,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并氧疗。4)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给患者分发简单、易懂的宣教手册,积极、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提出问题,针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每周评估1次。加强薄弱环节的宣教力度,反复告知其重要性,促进配合。定期举行座谈会,邀请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5)随访干预。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出院指导,制定针对性、合理的家庭干预方案,监督患者用药,嘱患者定期复诊,电话随访1 次·周-1。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干预前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治疗依从性评定标准:采用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包括完全依从、偶尔依从、不能依从。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采用SF-36,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共8个维度,各维度评分的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采用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包括护士专业知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等,其中评分>80分为非常满意,70~80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将非常满意、满意纳入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例

*P<0.05(χ2=5.005)与对照组比较。

2组护理干预前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精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干预前后SF-36评分的比较 ±s,分

观察组护理工作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例

*P<0.05(χ2=7.118)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病情复杂、病程持久,且治疗中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以致治疗信心丧失,拒绝治疗。因此,在治疗中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促使其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并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然而,以往护理工作者因工作量大、分管患者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间少,不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3]。

责任制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责任护师对患者身心健康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整体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4]。钱爱星等[5]研究指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配合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和护理干预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责任制护理干预模式中可确保健康教育细致深入、沟通到位,同时通过不断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强化薄弱环节宣教,可确保其疾病认知得到有效提高。此外,护理工作满意度是人们因疾病、健康等多方面因素而对医疗服务产生的一种期望,对所经历医疗服务进行的客观评价,是直接反映护理工作质量的指标[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工作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可能是因该干预模式下的护理服务更细致入微,且交流多,有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感,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猜你喜欢
脑膜炎结核性责任制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Vaccination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探讨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