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黄南州区域性草畜联动发展思路

2018-03-18 16:54娘杰吉青海省同仁县兽医站811399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2期
关键词:草畜饲草料草场

娘杰吉 (青海省同仁县兽医站 811399)



探索黄南州区域性草畜联动发展思路

娘杰吉 (青海省同仁县兽医站 811399)

为扎实推进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着力推进青海省黄南州畜牧业转型升级,创新草地生态畜牧业新途径、新模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立足黄南州自然资源,探索黄南州区域性草畜联动的新模式,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实现区域性草畜联动新机制。

1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调整畜牧业结构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核心,以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切入点,以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全州畜牧业基础设施为载体,以坚持以草为主,调整结构,种养结合,为养而种的原则,探索创新本州区域性草畜联动的发展新模式,努力推进畜牧业特色化、区域化、产业化进程,达到“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

1.2 总体思路 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省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以草为业,草畜联动理念,通过补播、休牧、轮牧,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提高天然草场生产能力。根据试点具耕地及草场情况,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的总体思路,利用农牧交错地的优势,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饲草料种植规模,开展粮食作物改为饲料作物试点,加快规模种草,规模养殖和污染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建立“牧繁农养”区域互补模式,提高饲草料加工配送能力,提升种植业产值和草食畜发展能力,进而促进“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草畜联动,循环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立保护与建设结合,保护与发展协调的草地利用保护机制,使全州的草地生态环境趋于好转,草原植被履盖度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75%以上。

2 区域性草畜联动发展思路

(1)目前,畜草矛盾是制约全州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之一。发展可持续的畜牧业经济,加大养殖规模的前提是,首先必须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规模。在黄南州农牧业并重的同仁、尖扎两县要充分利用荒滩荒坡、适宜种草退耕等土地资源,扩大人工种草及饲草料生产规模,建设优质高产的饲草料基地,增加饲草供应和贮备。同仁、尖扎两县是农牧交错的优势地带,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是种植饲草料的最佳地区。要大力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积极种植燕麦、饲用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料草料,并大力推扩饲草料桔杆氨化技术,提高饲草料的适口性。挖掘桔杆饲料化潜力,开展粮改饲试点。强化饲草料产供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种供加”一体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推动草畜联动,实现草畜循环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要求,培育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饲草料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2)本州的泽库、河南两县是纯牧业区,是全州发展畜牧业经济的重中之重,也是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重点县,能否顺利完成草地生态牧业试验区的工作任务是关系全州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要按照“生态立州、有机富民”,积极推进“一区双核、草畜联动、四位一体、多点支撑、示范引领、综合施策、产业推动”有发展模式,紧紧抓住生态这条主线,按照以草定畜、草畜联动、草畜平衡的原则,科学确定草场载畜量,合理划区轮牧。扩大饲草料基地规模,提高饲料加工技术水平,充分合理利用本地饲草料资源,加强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缩短出栏周期,减轻草场压力,逐步实现草畜平衡,使草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利用。(3)鼓励种植户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通过流转土地,连片规模种植玉米、燕麦、箭舌豌豆等农作物,引导种植业加工转型升级,发展适度规模的牛羊养殖,并且与青贮饲料加工厂、贮存设施相配套。充分挖掘撂荒地、弃耕地、退耕还林地,异地搬迁地和贫瘠地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州级饲草种植项目”,拿出专项资金重点对适宜种草地区、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化集中连片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和优质牧草良种繁育基地、给予种子补贴和购机补贴,助推“草畜联动”和牛羊“倍增计划”的实施,为畜牧业发展“粮”草先行。(4)根据草畜分布情况,科学核算乡镇草畜平衡指标,选择资源调配互补能力强的乡镇组成试点主体,发展草畜联动试点。对草场威力大、载畜量超标的乡镇可进行“牧繁农养”,将部分牛羊转场到农区牛羊养殖合作社进行饲养。对有草场没有牛羊或牛羊数量少的牧户,可将多余的草场流转给其它缺草场的合作社进行放牧或种植饲草料,牧户可向合作社收取草场转租金。也可以偿试县与县之间的草畜联动试点。形成区域互动,互联互通的新模式,总之搞活,开放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是最终目的。(5)试点县要加大饲草料配送服务组织的培育,组建饲草料配送中心,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牛羊养殖合作社,养殖场(户)与饲草种植大户、合作社、配送企业签订饲草料收购配送协议,并按协议订购量进行适当补助。形成合作社、乡镇、县域和地区相互之间不同层次的草畜联动新机制。(6)利用中央试点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建立金融担保平台,建立金融扶持牛羊养殖合作社,养殖场(户)、饲草种植合作社、饲草配送企业发展机制。通过拉动金融贷款、加快牛羊养殖合作社、养殖场(户)、饲草种植合作社、饲草配送企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进程。(7)以农牧交错区为重点,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方针,以试点社和规模养殖企业为主,选择试点区域,提升规模养殖粪污处理设施水平。利用金融担保平台,引导牛羊养殖合作社(场)开展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将牛羊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再利用,形成农牧资源有机循环利用模式。在养殖集中区,试点建立有机肥加工中心,形成户集中,中心处理的粪污处理方式。(8)要利用试点资金,优先扶持牛羊养殖合作社(场),通过流转土地进行饲草料种植,引导饲草料加工企业投资建设牛羊养殖合作社、开成种植、养殖一体化经营模式,引导牛羊肉加工企业,入股饲草料加工企业和牛羊养殖合作社、形成产、加、供一体化经营模式。(9)开展草畜循环示范场(社)和示范区创建,采取就地循环、就地利用和异地循环、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种养结合和草畜循环试点力度。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管理 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成立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部门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细化试点工作方案,完善责任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2 加强项目整合配套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不断加大国家对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的扶持力度。争取各级财政对实验区建设的投入,整合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草原生态奖补机制、扶贫开发等各类涉牧资金,向生产要素整合有力、组织化程度高的试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扎实引导和鼓励牧民通过资金、技术、土地草场经营权、劳务等生产要素入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试点建设工作,促进形成多无化投入机制。

3.3 建立健全全绩效考评机制 县政府牵头,各部门配合,研究建立以试点组织管理、地方扶持、任务创新、试点效果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制定考核办法、完善考核程序。

(2017–10–20)

S81-05

B

1007-1733(2018)02-0063-02

猜你喜欢
草畜饲草料草场
祁连草场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新草场有多远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清丰县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