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及猪舍的设计建造与管理

2018-03-19 13:51叶健山东省平邑县武台畜牧兽医站273302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6期
关键词:猪栏运动场粪污

叶健 (山东省平邑县武台畜牧兽医站 273302)



养猪场及猪舍的设计建造与管理

叶健 (山东省平邑县武台畜牧兽医站 273302)

近几年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猪舍合理的设计和建造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猪舍合理的设计和建造模式加上配套设施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人工、资费以及舍内环境的提升猪群生长速度的提升,并且整个猪场的生物安全实施也方便了很多。但部分猪场仍然存在猪舍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严重影响猪场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

1 养猪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

1.1 猪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1.2 场区总体设计

根据规模要合理配制和安排各种猪舍、附属设施、辅助用房、道路、水源设施、粪污处理设施等建设物。总体布局的原则:整齐、紧凑、场内各种建筑物安排合理,土地利用经济、建筑物之间通道安排科学,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疫病防治,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并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

1.2.1 管理区 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猪场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管理区与生产区应隔开,以利于防疫。生产区应安排在猪场适中位置,处于管理区和生活区的下风向,病猪隔离区和贮粪场的上风向。生产区内主要包括种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生长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种猪饲养在离饲养区出口较远的位置,其后依次是产房、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肥育舍应建在离猪场出口较近的地方,并设有专用出猪台,使出场运输方便。饲料加工和仓库安排在生产区的一侧或尽端。

1.2.2 隔离区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猪舍、病死猪处理和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应安排在猪场的下风向,其中隔离猪舍、病死猪处理应远离猪场生产区50m以上。道路是猪场总体布局的一个主体部分。场内道路设计要谨防分道,净道污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场内主道宽度至少4m,两侧通道保持3m 。

2 猪舍设计和猪舍建造

2.1 猪舍设计

2.1.1 猪舍 采用单层双列式,猪舍深度8.5~10m,长度20~40m,沿口高度3~3.2m。猪舍屋顶多为人字型,采用木材或水泥钢筋混凝土屋架,屋面盖瓦,瓦下是一层油毡或纤维板等物。猪舍东西山墙、南北围墙以及舍内猪栏隔墙用砖墙,可北面砌墙设窗南面半墙用围布,也可南北砌墙设移窗,规格为宽1.5m,高1.2m。门设东西两扇大门,宽1.4m,高2m。走道设中间,宽1.3m,母猪舍使用单体限位笼和产床的要设三条走道,中间一条,两边各一条。公猪栏和哺乳母猪栏要设运动场,2.5m,宽与猪栏一样,猪栏通运动场的门为宽0.6m,高1.2m,其他猪舍不设运动场,设一排污口至排污管。猪栏安排与猪群所需圈栏数一致或略多。

2.1.2 猪栏 公猪栏和待配母猪、后备母猪在同一猪舍内,舍内面积170m2,舍内设9个栏,猪栏宽4m,深3.6m,南面4个栏带运动场,饲养公猪和后备母猪;妊娠母猪舍,舍内面积170m2,舍内设两排限位笼32个。产房,舍内面积204m2,列18个栏,栏内设仔猪补料保温栏,宽、长各0.8m,设运动场;保育猪舍1幢,舍内面积204m2,猪栏宽2.4m,深3.6m,双列18个栏,不设运动场。生长肥育猪4幢,舍内面积204m2,猪栏宽4m,深3.6m,双列11个栏,不设运动场。每幢猪舍设一间饲料间。

2.1.3 漏粪地板 要求耐腐蚀、不变形、表面平、不滑,导热性小,坚固耐用,漏粪效果好,易冲洗消毒,适合各种猪龄猪的行走站立、不卡猪蹄。分娩母猪、培育猪采用金属编织网(钢筋编织网、焊接网);公猪、母猪、生长猪、育肥猪采用铸铁地板、陶瓷地板、水泥混凝土板块等。

2.2 猪舍的建造

2.2.1 选材 猪舍顶棚可用保温彩钢板,既可以保温并且承载量大。墙壁可用砖砌水泥建造,门窗可以选择便宜的制材。

2.2.2 舍间距 配种舍产房与保育舍育肥舍最好隔开一段距离,这样有利于预防基础母猪和商品猪、保育猪的混合感染。舍与舍得间距一般12m左右。

3 配套设施

3.1 给料设施

采用固定的喂料食槽。母猪、仔猪、育肥猪、公猪料槽长、宽、高分别是40~45、35~45、12~22cm;15~ 20、15~20、8~10cm;40~50、30~35、12~22cm;50~ 60、35~45、12~22cm。

3.2 饮水设施

猪场用水应符合养殖场用水标准。可采用自动饮水的供水系统,根据不同猪群安装不同大小、高度的饮水器。

3.3 粪污处理系统

年出栏1000头的猪场,每天产猪粪230t,污水2400t,设计完善的粪污处理系统是猪场设计的重要部分。猪舍建设中,首先要做好雨污分离工程,一般可采用埋设排污管,集中污水,其次做好干湿分离工作,一般采用人工集粪后再冲洗,干粪堆积在积粪场发酵处理后出售或回田,污水排入沼气池、格栅沉淀池等处理池,经处理后再排入果园、农田、藕田等农作物园区,实行生态养殖。

4 生物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是指采取疾病防治措施,以预防新传染病传入猪场并防止其传播,保护猪群健康,以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方法。生物安全主要由4部分组成:生物性安全防疫、主动性安全防疫、猪群的健康管理和猪场的环境管理。

4.1 生物性安全防疫

生物性安全防疫在养猪业上是指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从外界带来疫病的危险性,目的在于保持猪群的高生产性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针对疫病发生的3个基本要素,即病原体、易感动物及环境之间复杂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采取相应的生物性安全防疫措施,从而防止或减少猪群疫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猪只之间的身体接触、粪尿接触、空间共享以及猪场选址、动物传播媒介、猪场工作人员、参观者、猪场水源和运输工具等。

4.2 主动性安全防疫

主动性安全防疫是指为了保障猪群的安全和健康生产,生产者制订实施的各项生物安全计划和措施。主要包括猪场安全防疫制度、场内猪群的健康检测、免疫计划等核心内容。

4.2.1 防疫制度与执行 主要包括对猪场、猪群、人员和其他生物等诸多对象的防疫措施。兽医技术人员是主要的制定人和实施人,拟定全场的防疫、检疫、消毒、驱虫等工作计划,制订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配合畜牧技术人员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监测,定期检查猪场全流程的防疫工作。

4.2.2 猪群的健康监测 切实做好日常的疫病检查和检测工作,掌握猪群健康动态,评估猪的生物学性状与现有猪场环境中真实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猪只的临诊检查、病理解剖检查、实验室诊断、检测结果的处理等步骤。

4.2.3 免疫计划 制订免疫计划,通过免疫接种疫苗或菌苗来保护猪群免受许多疾病的侵扰。通过定期接种疫苗或菌苗有计划地主动攻毒,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保护猪群在一定时间内不被特定的传染病所传染。疫苗接种要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的疫病发生情况、疫苗性质、猪群健康和其他因素,使用适当种类的疫苗、接种方法和免疫程序。

4.3 猪群的健康管理

通过科学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来保证猪群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目前,已有许多规模猪场都提倡健康管理,并积极探讨健康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分区隔离管理、制订猪群健康的管理程序。

(2018–03–08)

S828.4

B

1007-1733(2018)06-0023-02

猜你喜欢
猪栏运动场粪污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大美运动场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猪栏旧事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家有运动场
旧时农家养猪禁忌
运动场上笑点多
活动式发酵床产床的设计与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