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营造林模式优势分析

2018-03-19 16:58仝建忠
山西林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油用大户管护

仝建忠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山西省结合社会发展形势,把建设生态文明与树立“表里山河生态美好壮丽形象”作为核心工作来抓。以林业六大工程作为载体,“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616亿元,完成造林面积150.16万hm2,将林业建设推向新的定位。随着造林技术不断规范化、科学化,针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模式逐渐成熟、造林后期管护机制基本完善,如何将科技、机制与实际运用合理有效的融合,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确保森林生态功能更高发挥,成为新时期造林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1 营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造林地块权属多

大面积集中连片生态造林是发展人工造林的主要趋势。造林实施过程中,在一个项目范围内常常会出现造林地块权属多、各权属人之间利益差异大,而且难以协调的现象。例如退耕还林工程,鼓励农户自主选择、栽植适合当地生长且有经济效益的树种,由于农户意愿不同,会出现栽植树种不同或造林插花空地的现象,导致造林工程难以统一标准化实施以及集中管理和后期管护抚育困难。

1.2 林分单一,森林质量差

过去造林重在改变生态环境,提升森林覆盖率,造林科技含量较低,栽植大面积的油松、侧柏、杨、柠条等单一纯林,或简单的乔灌混交,造成林分单一、植被生态系统不稳定、林分质量低下的现象,有些个别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大面积的小老树现象。

1.3 重造林轻管护,责任意识不强

目前林业经营中存在着只重视前期造林、轻视忽略后期经营和抚育工作的问题;管护技术薄弱,重造轻管,导致林分质量不高;管护人员大部分为林区周边农户,责任意识不强,很难尽职尽责护好林。

1.4 管护困难多,技术欠缺

基层林业管护人员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管护知识、技术整体缺乏,只能进行简单的修剪,常会将长势不好的珍稀树种或者名贵树种砍掉,造成很多珍贵目标树种丢失;其次,由于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以放牧为主,规模数量大、迁移性强、地块选择随机灵活,形成造林管护难、围挡难的现象,大量的羊群啃食新造林苗木,严重影响造林成活及保存。

1.5 林业资源经营模式单一

无论是生态林还是经济林,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很少。经济林栽植品种混杂,管护经营粗放,产品质量较低,造成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林农营造林信心。加之林业产品纵向发展较慢,欠缺深加工及多元产品开发,也制约了林业经济效益的发挥。

2 大户造林管理模式特点及优势分析

结合土地承包的优惠政策,根据当地土地规划使用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户发展愿望,寻找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商业合作,组建造林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或者租用等模式,将小地块整合为大地块,便于整体科学规划利用土地,全面系统的管护使用成果;利用入股分红或者股份合作的模式进行权责分配,明确权利义务,促进长期共赢合作;运行中,可以按照一定的劳务价格优先雇佣合作农户或者当地劳动力进行日常运行或管理工作,在有效降低企业劳务成本的同时增加当地农户收入。鼓励企业大户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建立多元化林业经营利用模式,开发林业产品深加工等多元化的产品,多方位增加林业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效益。

2.1 土地权属集中,便于规划利用

通过土地流转、四荒地承包或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将零散的土地权属集中化,有利于全面、科学、合理规划造林模式;利用现代技术及设备,有效提高造林效率,提升造林质量,增加景观与经济效益。

2.2 统筹科学布局,提升整体效益

建立复合式造林模式,营造生态景观林,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建立多元化林业产业经济模式,合理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开发林业生态旅游,开创林业产业经营新格局。根据市场供给需求,合理调整林业经济产业,开发林业产品深加工,使单一产品多元化,提高林业经济价值,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快速显现。

2.3 明确管护目的,提升责任意识

大户承包经营,由于经营目的、利益和责任有机结合,因而整体发展方向明确统一。生态景观式林业规划,步道、行道及多种园林式道路,为管护提供便利通行。同时,企业化运作模式,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增强责任意识,树立科学的管护理念,融合现代林业科技手段,提升管护水平,保障林业资源质量。

2.4 加强科技管护,提升林分质量

造林生产中,要努力引进新的管护模式、抚育技术、管护制度等,针对不同林分结构,综合采取间伐、补植补造等对应合理的抚育措施,调整树种组成、优化森林结构,有效控制植被面积、蓄积量、生长量等生产指标,建立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提升林分质量。

2.5 多元经营,提高经济价值

大户造林后期经营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自我调节。比如,利用景观生态林业,发展季节性生态旅游;经济林产品保证品质优良,打造绿色品牌;产品深加工,建立林业产品多元化,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优势产品互补,提高抵御市场竞争风险能力;多平台规模经营,结合电商使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有机结合,提升品牌效益,提高经济价值。

3 大户林地管理效果示例

3.1 襄垣油用牡丹

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牡丹种植园,是山西潞安集团公司推广经济型作物油用牡丹的种植、实现企业转型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的一个缩影。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流转土地方式,对土地集中管理。166.67hm2耕地全部实现流转,统一规划种植油用牡丹,并雇佣村民进行栽植、修剪、浇水、采摘。在油用牡丹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后,洛江沟村还将与该公司联手继续发展油用牡丹深加工产业,生产成品油后,每亩地能够实现收入2万~3万元;另外,加工油品剩下的豆饼也可用作饲料等,经济效益极为可观。油用牡丹整体产业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仓储、统一销售、统一加工,收益按资产统一分配,让老百姓在劳动中受益,在效益中获利,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实惠。

3.2 小五台生态庄园

小五台生态庄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山庄头村南,占地面积133.33hm2,主要以荒山、荒坡为主。山庄头村以拍卖方式将小五台荒山转让。从2000年开始小五台生态庄园以青山绿水为核心主题,结合生态旅游发展,应用休闲景观园林规划模式,整体统筹规划,分片逐步实施。栽植各类乔木树种30余万株,干鲜果树10余种、40hm2,使过去的荒山土坡变成了“绿色宝库”。小五台生态庄园开发以来,不仅带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也带来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庄园常年用工30余人,季节性用工120多人,都以雇佣当地村民为主,为村民拓展了新的增收渠道。

大户营造林统筹多种林业资源,建立有机统一的林业经济经营模式,增强林业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林业经济健康发展,还有效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景观多种效益关系,将林业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山水林田湖美丽景致,让农民有了收益、企业获得,利益、生态凸显效益。政府补贴造林给予扶持,更好地鼓励和调动了大户造林的积极性。大户经营模式高标准造林,管理责任明确,保证了造林效果,实现了造林科学化、责任明确化、效益共同化。

猜你喜欢
油用大户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船祸
河北省油用牡丹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