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山林区保障性苗圃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8-03-19 16:58
山西林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根苗阔叶保障性

杨 杰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所谓保障性苗圃,就是为了保证一个地方造林绿化有充足的、优质的苗木而专门建设的苗圃。现将太岳山林区保障性的苗圃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健康发展探索科学的对策。

1 保障性苗圃种苗发展现状

1.1 育苗面积及株数

截止2017年10月,太岳山林区苗圃地总面积91.30hm2,培育各类苗木2 582.24万株。其中2017年度育苗35.66hm2,数量1 130.95万株。按针阔叶不同类型分,针叶苗12.072hm2、数量800.17万株;阔叶苗23.592hm2,数量 530.78万株。

1.2 保障性苗木年需求预测

全局按22个涉林单位年均造林266.666hm2规模,造林密度每公顷1 650株,苗木损耗按10%计,年需各类苗木1 064.80万株,按针叶、阔叶比例6∶4计,需要针叶苗638.88万株、阔叶苗425.92万株;阔叶树按容器苗与裸根苗比例3∶7计,需要阔叶容器苗127.76万株、阔叶裸根苗298.144万株。

1.3 2018年缺苗量

据2017年对全局2014年-2017年保障性育苗的全面调查,2018年全局可以出圃的针叶容器苗289.83万株、阔叶容器苗13.585万株、阔叶裸根苗237.359万株。估测的2018年不同类型苗木的缺苗量分别为:针叶容器苗349.05万株、阔叶容器苗114.191万株、阔叶裸根苗60.785万株。2018年度育苗变数就是700万株可用于培育阔叶容器苗的阔叶裸根苗。因此,加大阔叶树容器苗培育数量,加强其苗木质量管理是近3年应对保障性苗木供应不足的一个有效措施。

1.4 2019年缺苗量

2019年可出圃针叶容器苗403.12万株、阔叶容器苗80.85万株,阔叶裸根苗298.14万株。估测2019年不同类型苗木的缺苗量分别为:针叶容器苗235.76万株,阔叶容器苗46.93万株。

2 保障性苗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苗生产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当前保障性苗圃林木种苗生产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育苗规模小而散,育苗的基础设施设备差,仍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的管理层面,难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二是普通苗木多,优良品种少;三是各单位育苗自成体系,育苗品种、苗木结构极易造成雷同。

2.2 确保保障性苗圃稳定发展的宏观统筹力度不够

近3年来,全局各单位保障性苗圃主要育苗树种为油松、白蜡、辽东栎等,育苗品种、苗木结构基本雷同。保障性苗圃,本义就是为各单位的造林工程定点定向培育苗木。但因近年来全局的造林地块多数从林局周边市县寻找的合作造林地块,多数时间是造林计划下达后才找合作地块。因造林地的选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种苗生产和造林工程用苗部分脱节,部分影响了造林地树种科学选择。再加之树种生长的区域性和苗木使用的时效性,一边是能出圃苗木的过剩,一边是时下造林工程无合适树种或苗木类型还需外购。全局各单位育苗树种、苗龄结构基本类同,局级层面的统筹调配难以完全满足造林工程的需求,起不到应有的保障性育苗作用。

2.3 懂育苗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匮乏

从目前来看,全局保障性苗圃发展总体不平衡,全局22个涉林单位的平均育苗面积为1.064hm2,育苗规模超过平均面积的仅有大南坪林场、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青岗坪林场3个单位。大部分单位的保障性苗圃,难以起到保障林业生态工程用苗的需求。各单位保障性苗圃存在的困难虽有差,但阻碍保障性苗圃稳定发展的共性和最大困难,依然是懂育苗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人才极度匮乏。近5年来,全局招聘128名大学生,大专学历占到50%,本科学历占到47.70%,研究生占到2.30%。但招聘人员专业构成较为复杂,涉林专业的仅占到全部招聘生的38.30%,22个涉林单位场均仅2.20人,再加之部分人员还有在机关、调查队等急需岗位上岗,林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现象更加严重。不少单位现从事育苗的技术队伍甚至无兵可用,育苗工作全靠分管领导1人支撑,可分管领导1人兼职多项工作,其他工作和日常事务占用了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专心投入到苗圃建设发展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指导种苗生产有序、创新性地开展。

3 保障性苗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3.1 整合优化苗圃,创新经营机制

保障性苗圃是落实全局造林工程用苗的坚强保证,提升保障性苗圃建设水平势在必行。建议创新保障性苗圃经营机制,打破以林场为单位的自成体系的保障性育苗局面。以地域或自愿为主的原则,鼓励五六个单位为一组,在交通、用水、劳动力方便、面积集中连片的区域集中租地,采取联合经营或股份经营机制,建立有一定规模的保障性苗圃,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苗圃各项生产要素,充分满足全局造林工程对各类苗木的需求。

3.2 加强保障性育苗树种、苗木结构局级调控

结合全局各涉林单位的地理区位、造林规模、任务,加强主要造林树种如油松、辽东栎、五角枫、山桃、山杏等树种苗木的年度培育数量、针阔比例、容器苗、裸根苗比例的局级调控,力戒树种单一、苗木结构单一,数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在整个林区将会长期存在。

3.3 建立健全造林用苗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保障性

建立健全局级的种苗供应和造林需苗的沟通协调机制。局营造林科应以中长期规划为周期,及时与省林业主管部门沟通,明确年造林任务及所需苗木品种、数量等要求。各基层单位根据规划,尽早落实造林地块,科学制定好保障性苗圃分年度苗木生产计划,做到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衔接,充分发挥保障性苗圃的“保障性”。

3.4 加强良种基地建设,提高造林工程的良种使用率

良种壮苗是提高林业生态工程质量的最有效措施和途径。太岳山林区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具有丰富的乡土树种资源,培育具有地域特点的乡土树种良种壮苗是提高保障性育苗和经营收入的最佳手段。为了提升全局的良种壮苗保障能力,应尽快构建具有以下特征的良种壮苗培育和使用体系:一是合理规划全局的良种基地布局,加强具有区域特色的乡土树种良种选育进程。二是集中使用好国家级和省级林木良种补助,对各级良种补贴优先倾向单位联合经营的苗圃或者条件有优势的苗圃,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三是享受国家级和省级林木良种补助的单位,应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具有区域特色的良种壮苗培育并签订合同,严格执行“四定三清楚”的良种苗木生产目标,确保为林区造林工程提供更多更好的良种壮苗。

3.5 多措并举,充实基层专业技术队伍

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后备人才匮乏,制约了林场各项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措施,解决制约林场发展的人才难题:一是将新召进的大学生尽快分配到基层一线亟需的单位。二是全局统筹各级技术力量,避免因距离、位置远近等区位优势而造成的人才分配再次不均。三是鉴于基层单位年轻技术人才极度短缺现状,立足以我为主,加大苗木管理与培育技术的培训力度。四是返聘或聘请部分有育苗经验又有意愿继续从事育苗工作的到龄技术人员。五是加强林业技术人员考核力度,将其日常工作业绩表现与职称评定、职务提升挂钩,以制度和机制激励约束,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技术队伍成长。

猜你喜欢
根苗阔叶保障性
中国进口阔叶锯材价格传导问题研究
◆ 园林苗木
杉木扦插苗与实生苗生长对比分析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浅谈裸根苗造林的优势
不同移栽苗对甜叶菊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晚荷
人人培育“克己”根苗撑起法治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