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林区低效林改造模式探讨

2018-03-19 16:58
山西林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立地条件五台山沙棘

周 斌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繁峙 034302)

五台山林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跨朔州、忻州、大同3市11县。区内林地总面积为1.48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6.70万hm2,灌木林地面积1.90万hm2,疏林地面积 0.70 万 hm2,其他林地面积 5.50 万hm2。2012年以来,五台山林区精品人工造林面积为0.67万hm2,主要工程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繁峙县平型关造林工程和砂河北山造林工程及五台县通道绿化工程。人工造林模式主要以针叶纯林为主,约占整个林区人工造林面积的60%以上;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约占人工造林面积的30%左右;其他造林模式不足10%。从造林模式的结构来看,表现出了树种单一、结构单一、形式单一的特点,造成了人工林低质低效的问题。

1 低效林概述

低效林是指在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林分的结构和稳定性变差,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甚至丧失,区域内森林生态功能及林产品产量明显低于其他同等条件下的林分平均水平林分的总称。根据林分起源,可以将低效林划分为低效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两种。

2 低效林成因

2.1 自然环境因素

五台山林区地处山西黄土丘陵风沙区,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区域内常年干旱,年降水量较少。春季风大沙多,冬季干燥寒冷,造林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植被覆盖率远低于山西省平均水平。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限制了多数树种的生存,仅有杨、柳、油松、华北落叶松、沙棘、柠条锦鸡儿等少量乔灌树种具有生存能力,因此导致了五台山林区树种单一,逐渐形成低效人工林。

2.2 历史因素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政府组织民众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造林模式主要以纯林为主,包括杨、柳及沙棘等。前期树木生长状况一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在六七十年后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导致区域内树木生长缓慢,生长势弱,自我恢复能力较差,形成了大量的“小老树”。

2.3 经营管理不善

经营管理不善是形成低效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造林计划。造林过程中,相关部门由于意识观念的缺乏,没有明确的造林计划,主要表现在造林时首先选择靠近村庄和耕地的土地进行树苗种植,而距离较远的荒山荒地则少种或者不种。此外,种植的树木多以杨、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经济树种相对较少。二是栽植树种较为单一。植树造林过程中,过多的追求造林面积,大量营造纯林,忽视了将多种树种有效结合,造成的后果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较低、生态系统功能弱化,一旦发生病虫害,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三是造林前没有进行土地预整地。深耕细耙,除草、浇水、施肥是造林前的基本工作,但部分区域由于投入不足部分林场往往会自动忽视这一方面,造成幼苗成活率较低。例如,荒山荒地经过雨水冲涮,土壤营养流失严重,植树前如果没有适当的施加肥料,幼苗成长速度缓慢且不易成活;部分荒山荒地被大量野草覆盖,根系错综复杂,植树前如果没有进行深耕细耙以及处理掉大量的野草根系,会严重影响幼苗的成活率。四是造林技术缺乏。正确的造林技术是保证幼苗健康成长的关键,不同的树种应该采用不同的造林技术。目前,大部分林场造林时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给予指导,所有树种仅靠以往的栽植经验采取千篇一律的造林方式进行种植,导致幼树栽植后生长状况较差。例如华北落叶松,栽植前如果没有进行生根剂处理,会出现窝根或纽根等现象。五是树木管理不到位。大面积植树造林之后,只有对苗木进行定期管理才能保证成活率。五台山林区完成造林之后,大多对其放任不管,例如部分人工林地生长有大量杂草,因为没有及时清除导致苗木被荒草淹没,最后因养分不足而枯死;还有部分苗木种植二三年之后,由于植株枝条过多,树干得不到充分的光照和营养,导致苗木最终成为长不高的“小老树”。

3 低效林改造模式

3.1 补植补造

五台山林区纯林约占70%以上,对于纯林中郁闭度较低的低效林,应开展补植补造工作。补植补造应结合当地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采用针阔混交或者乔灌混交的模式进行改造。当林块的立地条件较好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小对原有树木的影响,在林中空白区域补植速生丰产的杨树。栽植之前先要进行深耕施肥,植株行间距为3.0m×4.0m;栽植时需要注意深度;栽植完成之后,立即进行浇水,之后两个月每隔半月浇水1次。当立地条件较差时,要根据土壤、温度、湿度等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补植补造,干旱地块选择柠条、沙棘等抗旱能力强的灌木;盐碱性地块则选择旱柳、杨等树种。

城镇附近的低效纯林,可结合城镇园林绿化规划进行改造,在原有基础上引入园林绿化树种,进行多树种配置。常绿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等,阔叶树种有小叶杨、刺槐等,灌木绿篱有紫丁香、榆叶梅等。做到新树与老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高低有序、层次分明,对原有的园林色彩、林分结构进行改造,使其成为艺术美感与生态效益完美统一的园林植物景观。

3.2 修剪养护

3.2.1 砍伐重植

五台山林区存在一定面积的杨树“小老树”,解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对其进行修剪养护,剪去干枯和多余的枝条,使其健康成长;另一是砍伐重植,即将发育不良的“小老树”进行砍伐,在砍伐区域补栽油松、华北落叶松及樟子松等针叶树种或者沙棘、柠条等灌木。由于“小老树”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大多数树龄较高,即使进行修剪养护也难以达到正常苗木的生长水平,因此更多的是采取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即对“小老树”进行隔行进行或者隔株采伐,在采伐的坑穴补栽其他树种。对另一部分没有采伐的“小老树”进行修剪养护,保持原有的生态功能不退化,使“小老树”低效林得到有效改造。

3.3 平茬复壮

柠条、沙棘等灌木具有良好的抗旱、抗贫瘠、抗寒等特性,且生长速度较快,得到大面积种植。由于这些灌木已经种植多年,现已进入生长衰退期,枝条出现老化现象,不能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亟需进行改造。灌木低效林的改造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枝条老化程度较低的,剪去枯干的枝条使其萌生新枝条;另一种是老化较为严重的灌木,需要进行平茬复壮。平茬是促进灌木生长和复壮更新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即从灌木根颈处全部剪去上面的枝条,使之重新萌发出通直而粗壮的主干。平茬的时间、年限、强度、留茬高度,因种类而异,沙棘平茬时间自落叶后至翌年萌芽之前,初次平茬在栽植5.0a~7.0a后,平茬周期为4.0a~5.0a,留茬高度控制在根茎下10cm左右。平茬复壮灌木,能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还会生长出更多的种子或果实,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4 封育改造

实行封山育林,禁止垦荒、放牧等人为破坏活动,尽快恢复森林植被。对于重点人工造林山区的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应当实施封育禁牧。通过封育禁牧保证低效林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恢复,改善林分结构,使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得以恢复。

猜你喜欢
立地条件五台山沙棘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五台山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五台山掠影
沙棘产业的直销之路
往五台山(外一首)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