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核桃的引种及其研究进展

2018-03-19 18:16王晓英
陕西林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核桃学报研究

王晓英

( 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黑核桃(Juglansnigra)是原产于北美洲的野生种,隶属于胡桃科(Juglandaceae)核桃属(JuglansL.),是美国珍贵的自然资源和非常有价值的落叶硬乔木。黑核桃气候适应性强,木材、果壳、果仁价值高,是绿化树木、农林间作或果园种植的优良树种。黑核桃与普通核桃嫁接亲和力强、成活率高,可充分利用黑核桃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的特点,作为普通核桃的高接砧木,既抗逆,又生产木材,还利于结果[1]。果仁风味浓厚,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亚油酸、维生素 A、B、C 及铁、钙等,由于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要,黑核桃果仁的销售价格是普通核桃仁的4倍[2]。果壳可以加工成不同粒径的颗粒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独特的质地特征,广泛用于抛光清洗、轮胎填充料、牙膏填充辅料等[3]。

1 引种栽培

世界各地相继从美国引种了黑核桃种源、品种及优良品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洛阳洛宁县林业局自1984年始,陆续从美国引进黑核桃优良品种30个、优良品系100多个,建立了良种园、采穗园、种子园、试验林和种源试验区,经过多年的区域栽培试验和推广,现在其引种范围已经由河南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市,并且许多省的试验种植都要优于原产地[4]。

引种后,我国研究者进行了美国黑核桃的优树选择、种子育苗、嫁接繁育等方面研究。荀守华等[5]以胸径生长量和干形为选择指标,从引进的东部黑核桃中选出速生、干型好的优树7株。裴东等[6]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催芽可促进其当年生苗木生长,且层积时间愈长,苗木的长势愈强。张俊佩等[7]总结出冬季室内枝接、春季大田枝接、夏季大方块芽接、秋季闷芽接的系列嫁接技术。

2 研究进展

2.1 生物学特性

黑核桃组是核桃属中出现较晚而比较进化的一个组[2,8-11],复叶互生,长20~60 cm,有小叶15~23片,小叶卵披针形,顶叶常退化。雌花序顶生,雄花序着生在侧芽处,坚果骨质多皱,隔壁厚而硬,难开裂,种仁可食。黑核桃是一个分布很广的树种,自然分布跨4~8个气候区,能适应生长季140~280 d,年降雨量635~1 800 mm的地区,可耐-43 ℃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pH值4.6~8.2的各种土壤上生长。喜光,要求良好的光照条件。深根性,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量差异很大[2]。

2.2 木材

黑核桃木材坚硬、结构紧密,纹理均匀、花纹优雅、色泽美观,抗震性及防水性好,木材可做乐器、珠宝盆、雕刻艺术品、高档家具、板材及装饰材料,在国际市场上,其价格高于枫木、桦木,且供不应求。段新芳等[12]的测定表明,美国黑核桃的心材解剖特征与国产核桃(J.regia)、核桃楸(J.mandshurica)相比没有区别,而边材的木纤维壁厚、木纤维腔径比和壁腔比、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美国黑核桃与国产核桃、核桃楸以及速生树种杨树、泡桐相比,木材材质好,能满足胶合板生产要求。张俊佩等[13]将引种黑核桃木材物理力学性质与原产地黑核桃木材进行对比,二者整体差异不大,且均高于同产地的核桃楸和核桃,可作为家具用材使用。

2.3 杂交优势

黑核桃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是重要的核桃砧木及材用核桃资源。李少雄等[14]用美国东部黑核桃和魁核桃为母本,中国铁核桃和普通核桃为父本杂交,获得了F1代优势单株,刘新燕等用F1代无性系进行造林,遗传增益显著,经济效益大,且干形通直、分枝角小,抗寒性较强[15]。‘中宁奇’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从北加州黑核桃与核桃的种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速生核桃品种,作为核桃良种砧木的同时,可作为速生优质硬阔用材树种[16]。

2.4 组织培养

宋锋惠等[17]对黑核桃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获得外植体的最佳方法是用新鲜且经层积处理的种子育苗,再用其实生苗的顶芽或茎段,适合黑核桃茎尖(段)培养的培养基为1/2MS(大量元素用量减半),外植体接种用流水冲洗,缩短转瓶周期可减轻褐变现象。李建军等[18]筛选出促进腋芽或顶芽的萌发与生长、继代培养试管苗快速生长的激素组合,结果表明MS是试管苗生长的最佳基本培养基。

2.5 次生代谢物及其生物活性

黑核桃体内含有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如胡桃酮、单宁、没食子酸等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物质[19,20],其中多酚类有消炎作用[21,22],对小鼠自发性乳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3]。从黑核桃果皮中分离的化合物1,4-蔡酮在较高浓度时有抗真菌生长作用[24,25],1,4-蔡酮还对与H IV-1逆转录酶相关的核糖核酶H有抑制作用[26]。

2.6 内生真菌

翟梅枝等[27-29]从黑核桃茎分离得到内生真菌HJ1,对HJ1发酵产物抑菌和除草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萃取物对测试病原真菌和供试种子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效果和除草活性最好;HJ1菌体油脂得率为22.26%左右,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6,HJ1油脂组成与植物油脂组成相似,可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毛光瑞等[30]对HJ1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较好工艺条件下,甲酯含量超过98%,生物柴油得率超过66%,可发展为石化柴油代替品。

2.7 基因转化系统

方宏筠等用黑核桃的幼胚和幼叶为外植体诱导出体细胞胚状体,并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将nptⅡ和gus基因导入体细胞胚,建立了黑核桃体细胞胚基因转化系统[31]。

3 建议

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实施“黑核桃良种及繁殖、栽培技术引进”项目,从美国和法国引进黑核桃种质资源和技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引种和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按照原产地黑核桃分布区的自然条件,黑核桃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黑核桃一般造林后需40~60 a才能成材,采伐利用,所以不能在短期内出现高的经济效益,虽然黑核桃果仁价值高,但是取仁难,出仁率低,可通过高接核桃,提高坚果产值,实现丰产,以短养长。黑核桃根深干高,寿命长,抗逆性强,病虫害少,是理想的农田防护林和绿化树种,所以在我国发展黑核桃产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今后,各地区在引种前,首先了解引进品种的特性,因地适宜,有目的的引种,要加强黑核桃的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选育适合我国各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丰富我国的黑核桃种质资源,并进行栽培技术研究,为生产提供优质的苗木和技术支持,促进黑核桃在我国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继祥,魏钦平,毛志泉,等. 美国黑核桃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8(4):555-560.

[2] 董凤祥,裴东.美国东部黑核桃的经济价值及生物学持性[J].经济林研究,1999(2):63-64.

[3] 屈红征,吴国良. 黑核桃的特性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 山西果树,2001(3):6-7.

[4] 奚声珂,王哲理,游应天. 美国核桃、黑核桃引种试验[J]. 林业科学研究,1995(3):285-290.

[5] 荀守华,孙蕾,王开芳,等.东部黑核桃优树选择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3):38-41.

[6] 裴东,张俊佩,石永森,等.层积催芽对美国黑核桃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2,38(5):73-77.

[7] 张俊佩,张建国,裴东,等.美国黑核桃嫁接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5):522-526.

[8] 成锁占,杨文衡.根据同工酶酶谱对核桃属十个种分类学的研究[J].园艺学报,1987(2):90-96.

[9] 奚声珂.我国胡桃属(JuglansL. )种质资源与核桃(JuglansregiaL. )育种[J].林业科学,1987,23(3):342-350.

[10] 穆英林,郗荣庭,吕增仁.核桃属部分种的小孢子发生及核型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0(4):301-310+405-406.

[11] 吴燕民,裴东,奚声珂,等. 运用 RAPD 对核桃属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0, 27(1):17-22.

[12] 段新芳,裴东,徐虎智,等. 美国黑核桃与核桃、核桃楸木材材性的比较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1):28-32+45.

[13] 张俊佩,王滋,周贤武,等.不同品系美国黑核桃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J].林业科学,2016,52(6):108-114.

[14] 李少雄,孙德祥.美国黑核桃与中国核桃种间杂交试验初报[J].防护林科技,2007(5):40-41.

[15] 刘新燕,孙德祥,赵瑛,冯月生.美国黑核桃与中国核桃种间杂交优势F1代无性系类型造林对比试验[J].北方园艺,2013(7):31-33.

[16] 李莉,徐慧敏,赵荣军,等.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与北加州黑核桃、魁核桃生长特性比较[J].林业科学研究,2016,29(6):847-853.

[17] 宋锋惠,史彦江,刘晓芳,等. 美国黑核桃在新疆不同生态区的生长适应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1):10-11,33.

[18] 李建军,李明军. 美国黑核桃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5(9):64-66.

[19] 郭振锋.果材俱佳的美国黑核桃[J].植物杂志,2000(4):37.

[20] 张建国,姬延伟.黑核桃的经济价值及在我国的开发前景[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5):3-5.

[21]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102.

[22] 许绍惠,许弘. 胡桃属植物毒性成分及其应用[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0(2):167-170.

[23] 张野平,杨志博,苏静洲,等. 胡桃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87(3):166-169,162-163.

[24] Mahon EY N,Walnut Molyneux R J,Campbell B C. Regulation of aflatoxin production by naphthoquinones of(Juglans regia)[J].Agric.FoodChem., 2000,48(9): 4418-4421.

[25] Binder R, Benson M E, Flath R A. Eight 1,4-naph thoquinones from Juglans[J].Phytochemistry,1989,28(10):2799-2801.

[26] Minbs, Miyashiroh, Hattorim.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y effects of quinones on RNase H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HIV1 Phytother[J].Res.,2002(S):57-62.

[27] 翟梅枝,刘枫,黄湘海,等. 黑核桃内生真菌HJ1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9(3):268-272.

[28] 翟梅枝,黄湘海,刘枫,等. 黑核桃内生真菌HJ1发酵产物的除草活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0(7):133-137.

[29] 翟梅枝,陈汀汀,李秀红,等. 黑核桃内生真菌HJ1油脂提取工艺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3):151-153.

[30] 毛光瑞,翟梅枝,陈汀汀,等.黑核桃内生真菌HJ1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6):207-211.

[31] 方宏筠,王关林.黑核桃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及其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J].园艺学报,2000(6):406-411.

猜你喜欢
核桃学报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致敬学报40年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黄龙核桃
学报简介